巫峽中學

巫峽中學

重慶市巫山縣巫峽初級中學,位於渝東門戶巫山縣城廣 東中路,學校寧靜幽雅,布局精巧。現有56個教學班,3500多名學生,200名教職工。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重慶市巫山縣巫峽初級中學,位於渝東門戶巫山縣城廣

東中路,學校寧靜幽雅,布局精巧。現有56個教學班,3500多名學生,200名教職工。

學校榮譽

學校連續8年獲得縣教育教學質量一等獎、重慶市信息技術先進單位、重慶市文明禮儀示範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2008年10名學生獲得NOC創新大賽全國一等獎,2名學生獲得創新發明獎。

辦學宗旨

學校秉承“雅”“勤”“博”“新”的校訓,努力“打造精品學校,成就理想人生”,著眼於“高起點、精細化、規範化”管理,以“尚德尚能,為師為范;以愛育愛,追求卓越”為師訓,以“成人成才,和諧發展”為育人理念,以學生“自主發展、自主學習、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為育人途徑,努力實現師生“天天平安、天天文明、天天健康、天天愉快、天天進步、天天自豪”。讓每一個學生在我校都能創造生命的精彩,成就理想人生。

校長及校友

校長:李繼光。於2010年9月15日縣政府第71次常務會議研究決定,任命為巫山縣巫峽鎮初級中學校長。前任校長黃長龍被任命為巫山縣師資培訓中心副主任。

校友:陳志林,又名志林哥哥。重慶巫山人,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就讀於巫峽中學2003級4班。現為心理學副教授,中國致公黨黨員,中國心理學會會員、重慶市心理學學會會員,國際行為發展研究會成員,英國心理諮詢與治療協會海外會員,聯合王國心理治療委員會人本主義治療部外籍會員,中國國際內藤育兒獎獲得者,西南地區知名心理專家,教育專家,育兒專家,情感專家。中國當代新派心理專家代表人,英國東倫敦大學心理學碩士,共青團雲南省紅河州委員會心理專家顧問,重慶市《少年先鋒報》,《家長手機報》成長顧問。曾先後訪學於上海,北京,廣東,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德國,義大利。2008年12月,參加了薩提亞培訓,2010年8月,畢業於英國東倫敦大學,並取得了心理學碩士學位。2010年10月參加工作,2011年被評為“心理學講師”,2012年12月被破格晉職為“心理學副教授”。

巫峽中學問題教學模式實施方案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倍受關注,調動課堂主體的積極性是提升課堂有效性的關鍵點。問題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對調動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師專業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課題提出的背景

巫峽中學十年間歷經三次整體搬遷,在濃烈的“平穩”氛圍中痛苦地掙扎於巫山國中教育教學質量前茅之列。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行為的“休養生息”欠缺,傳統的教學方式,陳舊的教學方法,沉悶的課堂氛圍,低效的課堂結構,隨學校教師年齡老化日益凸顯。教學研究觸及於課堂深度不夠,還沒能真正深入到對課堂教學策略、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研究上,還沒有真正起到促進我校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課堂與教師作為學校內涵發展最核心的軟實力要素已成為學校發展後勁的不可忽視的危機。問題教學模式著眼於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立足學習方式的改變和教學策略的最佳化,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能力和主體人格,發展和提升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打造富有生氣,充滿活力的學校課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理論依據

1、人本思想:人是價值形態中的最高主體,相信每個學生,發展每個學生;相信每位教師,發展每位教師,是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課堂改革的根源。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以主體能動性為中心,離開了主體的建構活動,就不可能有知識的產生。知識的獲得是通過一種積極的活動過程建構的。

實施模式原則

1、主體性原則

教師的教學行為由“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轉變為“帶著學生髮現知識”。學生的學習行為由“帶著教材走向老師”轉變為“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讓學生享有高效的、活力的、自主的學習氛圍。

2、學法指導原則

引導學生參與思考,積極實踐,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3、養成性原則

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健全的心智和人格。

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

1、組織發動:組建工作團隊,動員教師積極參與,讓每位教師充分認識到模式實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開展相關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知識的學習。

2、實踐調研:學校在廣泛徵求教師意見,借鑑模式改革的成功經驗,制定問題課堂教學模式的雛形,並印發給教師,使教師完整理解模式理念及模式內涵。

3、建構流程:初步形成問題教學模式的操作流程及基本要領。如圖所示:

(二)實施階段

1、組建學科研究團隊:成立學科課題單項研究小組,構建立體研究網路平台。集體備課,上好模式課,學校每月定期檢查一次。教研會間周專題討論一次。教研會以學科、年級為單位,開會前兩周備課組負責人向教導處呈報具體的專題內容,向教研老師提供討論的專題問題。

2、入格實踐研究:學校領導、部門負責人、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學科備課組負責人帶頭上好模式研究課;教導處選派老師上模式研究課。探索建模路子,引領模式操作。

每周通報研究課情況,組織實施人員就模式課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專項大會通報。開闢課堂模式實踐研究論壇,搭建經驗交流平台,活躍模式改革氛圍。

3、模式套用推廣:建立“入格月測”的督查機制及保障措施。組織公開課、示範課、新模式課教學比賽,經驗交流、專題培訓班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運用問題法教學模式的能力,完善問題法教學模式評估標準,發現典型、樹立典型。

把“出示目標、自學破題、交流答疑、訓練反饋、課堂延伸”環節作為重點,並以小課題的形式呈現,以學科組為單元進行研究,不斷總結、最佳化,建立小課題督查責任制,抓好各環節的課堂落實工作。

(三)總結階段

形成學科課堂模式各項環節的量標,評價指標,形成可供操作的完整的模式系統。

召開階段性成果表彰會,對表現突出的備課組、教師、管理級部,優秀班級進行表彰。

實施策略

1、總體思路:考慮水平梯度,低起點,高視野,從下入手,促中提優,漸進提升。

2、分層落實:動員教師廣泛參與,由嘗試性操作入手,逐步提檔升級,最佳化結構,套用推廣。建立高效的學習、培訓、反饋、實踐、總結等制度機制,堅持月測制度,實施條塊負責,條塊管理,落實新模式五個環節,保證目標出示科學化,課堂陣地主體化、師生交流互動化、教學效果高效化。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新模式入格任務,年度考核不定等,學科備課組、蹲點行政實行捆綁考核,與績效工資掛鈎。

3、教師參與: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人人模式入格的目標,在模式入格研討期間,每人每期上一節入格課,精選部分課堂實錄,刻錄光碟。合格課一律攝像實錄,作為驗收考核依據,每人每月寫一篇以“問題教學法模式”為主題、以教研會研討內容為內容的案例與反思,每篇不少於1000字,每期學校評選2次,學校專人負責,專項考核,每期收編成冊。

4、過程督導:以問題教學模式研究為學校總課題,以此分解形成若干小課題群,明晰分工,明確職責,人人參與。成立以黃長龍校長為組長的課題督導領導小組,從人力配備、經費保障、制度支持、輿論導向等方面巨觀控制和效果督查,強化改革的內驅力。聘請教研室、教育科專家來校定期進行過程指導,確保過程的科學化。

5、整理歸檔:教導處建立學科教師新模式研究、實踐的具體活動台賬,搞好歸檔工作,保證活動記錄詳細,資料完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