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贊法師全集(共8卷)

《巨贊法師全集(共8卷)》是2008年5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哲。

內容簡介

巨贊法師是我國著名大德高僧,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他讀經7000餘卷,撰寫具有重大影響的佛學專著、論文等和各類佛學及其他著述近500萬字,其中讀經筆記達300萬字。這些著述主要包括:印度佛學研究、中國佛學研究、佛教現代化研究、佛學問題爭鳴和佛教實踐研究等方面,涉及佛學論著、佛教史傳、教制改革、法海春秋、時事經緯、讀經筆記、書信、詩詞、年譜等九大類,熔歷史、文學、教義、禪機、修行、證悟、考據於一爐,文辭暢達,理義精深,氣韻飄逸,蔚為大觀。《巨贊法師全集》的出版,將列為中華歷史和我國佛學界重大希世遺產,是我國和我國佛教界乃至世界佛教界的大事

作者簡介

主編朱哲,78歲,系巨贊法師關門弟子,曾任原中國佛學院圖書館館長,著名佛學家,著有多部佛學著作。

目錄信息

圖 影

巨贊法師生平圖影 3

巨贊法師紀念圖影 79

巨贊法師的相關證件及書信 115

《巨贊法師文集》題詞 183

佛 學 論 著

《中論》探玄記 207

如是齋瑣議 211

論道德休假與文化脫節 227

論自得 231

論目前文化之趨勢 237

略論空有之諍 239

關於空與有的問題 245

試談空有之諍的焦點所在 249

唯識甄微 261

《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提要 270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真實義品第四述記 272

禪宗的思想與風範 303

試論唐末以後的禪風 315

東坡與禪 320

安世高所譯經的研究 324

關於玄奘法師的《會宗論》 332

《解深密經·無自性相品》述意 336

般若思想在中國漢族地區的發展 351

學佛十講 359

與江西張潛廬居士論佛學書 365

評《熊十力所著書》(文言體) 368

評《熊十力所著書》 373

湯著《佛教史》關於“《太平經》與佛教”的商兌 405

關於東漢佛教幾個問題的討論 410

巨贊法師致錫予先生(湯用彤)書 412

我對於《中華大藏經目錄》的一點意見 414

序樂觀法師《奮迅集》 419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頌》序 421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了義疏》序 422

佛 教 史 傳

釋迦牟尼的本生故事 427

多才多藝的釋迦牟尼 430

寧靜和樂的原始僧伽 433

從阿育王法敕刻文看佛陀遺教對於印度社會所發生的影響 439

印度古代的佛教學術中心——那爛陀寺 446

創立黃羊山養道法會弘常住永明宗普照大師傳 453

士行法師 456

龍樹提婆與無著世親 457

道安法師 463

道安法師的著作和學說 471

道安(一) 479

道安(二) 484

鳩摩羅什法師 486

東林遠公 493

法顯、玄奘兩大師 500

唐代天文學家一行法師 507

一行大師和他的《大日經疏》 509

一行(一) 514

一行(二) 518

東渡弘法的鑒真大師 519

鑒真大師的律學傳承 525

惠能 536

延壽 537

道濟 539

木拂和尚甲行日注抄 540

洋和尚照空 546

印光法師嘉言錄約編序 555

天台與嘉祥 556

華嚴宗的傳承及其他 564

宗門文獻目錄 571

禪宗 596

禪宗史略 609

禪余隨筆 613

饒雲隨錄 620

讀《宗鏡錄》 628

碧岩錄 636

晦鳴錄 639

曹溪南華寺歷代沿革考 644

靈隱小志 649

宗教與民族性 674

佛教傳入中國之初的“楚獄”問題 676

北京佛教叢談 682

桂平的西山 686

參禮祖庭記 695

教制改革

新佛教運動之史的研究 713

新佛教運動的中心思想 717

新佛教運動的回顧與前瞻 721

新佛教運動與抗戰建國 730

怎樣處置廟產 734

佛教當前的一個嚴重問題 736

重申立場 737

所期望於佛教整理委員會者 738

擁護佛教整理委員會 739

兩種精神 741

佛學與人生 743

人民政協對於佛教界進行革新的啟導作用 747

從佛教青年服務團到湖南佛教徒抗敵後援會 751

一年來工作的自白 764

從個人主義到團隊精神 778

論佛教的愛國主義 786

關於佛教基層組織法 789

為僧教育進一言 790

再為全國佛教同仁進一言 792

先自度論 799

關於“新的道路” 803

略談佛教的前途 807

目前佛教工作的四個步驟 812

關於整理僧伽制度一點不成熟的意見 818

從因緣說起 822

佛教徒應正確認識貫徹《婚姻法》運動 824

問題商討 827

法 海 春 秋

佛教與中國 849

佛教與中國文學 855

佛教界如何方能聯合 859

南嶽佛道救難協會告各地救亡團體同志書 862

佛教青年服務團的動態 864

湖南南嶽佛道救難協會組織大綱 865

致抗日將士慰勞書 866

悼念新佛教運動的戰士理妙法師 867

從禁止南嶽進香說起 869

一支有力的筆部隊 871

佛家之救亡抗戰論 873

奔走呼號一整年 874

僧青年二三事 884

如是齋窾啟錄 887

西山吟嘯集敘 899

不立文字 901

了生死 902

成都徐季廣居士傳 903

台灣行腳記 905

人間何世 913

華南佛教二三事 917

把握著時代的青春 924

關於佛教的誤解 927

先立乎其大者 930

在北圖參加《趙城金藏》展覽座談會發言 938

致全國各佛教團體函 939

建立正法幢 940

對於佛教界內一些不妥當的言論的商榷 943

關於佛教徒的信仰問題 958

再談關於佛教徒的信仰問題 963

佛教在新中國 975

更好地發揚優良文化傳統 979

我看《佛教在中國》影片以後 982

參加和會,朝拜佛牙 984

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節選) 992

高棉紀行 993

是天人師,得無量壽! 998

我對於弘一大師的懷念 1000

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全國代表會議閉幕詞 1002

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常務理事會第二次擴大會議開幕詞 1004

在香港龍藏展覽會開幕典禮上的講話 1006

附錄(一)萬均法師西行護法基金會徵募啟事 1009

附錄(二)《現代佛學》社緣起 1011

附錄(三)大雄麻袋工廠試辦開工 1013

附錄(四)北京市佛教徒學習會僧尼學習班的學習總結 1014

附錄(五)我國佛教界巨贊和趙朴初電復日本“世界和平主義者會議”

表示我國人民對世界和平的主張和願望 1016

附錄(六)中國佛教協會發起書 1018

附錄(七)中國佛教界著名人士發起成立中國佛教協會 1020

附錄(八)中國佛教界著名人士在京舉行會議發起組織中國佛教協會 1021

附錄(九)中國佛教協會成立會議代表名單 1023

附錄(十)中國佛教協會第一屆領導人名單 1025

附錄(十一)中國佛教協會第二屆領導人名單 1026

附錄(十二)中國佛教協會第三屆全國代表會議選出領導機構負責人 1027

附錄(十三)中國佛教協會舉行紀念法會 1028

附錄(十四)中國大百科全書佛教條目編撰小組成立 1029

附錄(十五)中國佛教協會友好代表團訪日觀感 1030

附錄(十六)法耀南天 1034

附錄(十七)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巨贊法師逝世 1038

附錄(十八)悼念巨贊法師輓聯輓詩 1044

附錄(十九)“巨贊紀念堂”發起人簽名手跡 1049

附錄(二十)為《巨贊法師文集》題字芳名 1051

附錄(二十一)巨贊紀念堂碑記 1055

附錄(二十二)江陰舉行“巨贊法師圓寂十周年”紀念活動 1056

附錄(二十三)江陰隆重紀念巨贊法師誕辰 1057

附錄(二十四)朱哲:“巨贊紀念堂”開堂紀勝 1058

附錄(二十五)常正:紀念巨贊法師圓寂二十周年座談會在江陰舉行 1061

附錄(二十六)江陰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高風共仰 1063

附錄(二十七)李陳濟:周恩來與南嶽僧道 1070

附錄(二十八)沈醉:我與巨贊法師的相識 1073

附錄(二十九)黃藹玲、石肖岩:訪巨贊法師 1075

附錄(三十)俞朝卿:愛國愛教統一的典範 1077

附錄(三十一)胡曉光:巨贊法師佛學思想簡述 1082

附錄(三十二)翁志鵬:巨贊法師《桂平西山山居即事》試析 1085

附錄(三十三)釋信融:《巨贊法師研究》(摘要) 1090

附錄(三十四)於凌波:兩岸的爭議人物——釋巨贊 1096

附錄(三十五)南懷瑾:六十年前巨贊法師以身許法,

鮮為人知的一段往事 1101

附錄(三十六)朱哲:法門龍象,改革先驅 1102

附錄(三十七)郁家樹:愛國名僧巨贊 1121

附錄(三十八)朱哲:台宗大德,南海高僧 1124

附錄(三十九)朱哲:山房話舊 1131

時 事 經 緯

聽了艾思奇報告之後的一點感想 1137

會道門——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毒瘤 1139

在北京市佛教界成立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大會上的開幕詞 1146

附錄(一)莊嚴的行列 新生的氣象 1149

附錄(二)北京市佛教界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委員名單 1151

附錄(三)北京佛教界抗美援朝委員會國慶節上毛主席書 1152

本刊一年來的回顧與前瞻 1154

從參加上海郊區土改工作得到的一點認識 1157

佛教徒堅決擁護嚴厲制裁細菌戰犯的聲明 1170

佛教徒應參加“三反”運動,進行思想改造 1171

巨贊法師在北京大雄麻袋廠慶祝“八一”建軍節大會上的開幕詞 1177

大雄麻袋廠1951年下期總結報告 1179

拯救和平是人類當前唯一的任務 1182

學習《共同綱領》的重要性 1184

悼史達林元帥 1186

培養人才的問題 1188

學習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1189

學習志願軍,繼續開展抗美援朝運動 1196

解放軍同志們深深地教育了我 1205

學習“時事”的重要性 1211

體驗民主生活,努力宣傳討論憲法草案 1218

我們的憲法草案是以大安樂與人民的正法 1222

愛祖國 1227

愛人民 1231

愛勞動 1235

愛科學 1242

愛護公共財物 1247

社會主義改造的光明大道 1254

提高警惕,加強愛國主義的學習 1262

支持越南南方佛教徒和人民保衛宗教信仰自由民主權利的正義鬥爭 1265

把美帝國主義扮成菩薩,是對善良人民的欺騙 1267

書 信 摘 錄

書信摘錄 1271

肇安法師復巨贊法師書 1271

漆園(熊十力)致巨贊法師書(5封) 1272

幻叟致巨贊法師書 1275

歐陽竟無居士復巨贊法師書 1275

田漢先生復巨贊法師書(3封) 1276

巨贊法師致法舫、印順、道安法師書 1278

巨贊法師複印度岫廬法師書 1278

成都徐季廣居士復巨贊法師書 1279

浙大李源澄教援復巨贊法師書 1280

某居士致巨贊法師書 1281

明真法師致巨贊、道安法師書 1281

性空法師致巨贊法師書 1282

殷實居士致巨贊法師書 1283

唐君毅教授致巨贊法師書 1283

王恩洋居士致巨贊法師書 1285

巨贊法師復田光烈居士書 1285

巨贊法師復潛廬居士書(2封) 1286

檗庵居士致巨贊法師書 1288

賀麟致巨贊法師書 1289

馬夷初(敘倫)致巨贊法師書 1290

陳叔通致巨贊法師書 1290

董魯安致巨贊法師書(2封) 1291

張志強復巨贊法師書 1292

齊燕銘復巨贊法師書 1293

法舫法師致巨贊法師書 1293

陳其瑗致巨贊法師書 1294

李維漢致巨贊法師書 1295

巨贊法師復虛雲老和尚書 1295

巨贊法師致徐悲鴻書 1296

附:徐悲鴻致北京圖書館負責人信 1296

致高棉佛教徒書 1296

錫蘭達馬拉塔納法師致巨贊法師書 1297

復錫蘭達馬拉塔納法師書 1298

葉聖陶、胡繩致巨贊法師書 1298

巨贊法師複葉聖陶、胡繩書 1299

葉聖陶、胡繩復巨法師書 1300

張汝舟教授致巨贊法師書(4封) 1301

巨贊法師復張汝舟教授書 1305

陳銘樞致巨贊法師書 1305

張慧渡居士致巨贊法師書 1306

丁文雋居士致巨贊法師書 1307

巨贊法師復丁文雋居士書 1307

曹培靈居士致巨贊法師書 1308

巨贊法師復曹培靈居士書 1309

陳銘樞居士致巨贊法師書 1310

淨塵、智安等致巨贊法師書 1311

覺純致巨贊法師書 1312

觀音庵尼眾致巨贊法師書 1313

會覺法師致巨贊法師書 1314

盛法致巨贊法師書 1315

明真法師致巨贊法師書 1316

虛雲老和尚致巨贊法師書 1317

巨贊法師致呂秋逸先生書 1318

呂致巨贊法師書(9封) 1320

何家槐致巨贊法師書 1327

中印友好協會成立大會籌備處請巨法師為會員信 1327

中緬友好協會成立大會籌備處請巨法師為會員信 1328

梁漱溟致巨贊法師書 1328

馮國瑞致巨法師書 1329

郭沫若致巨贊法師書(4封) 1329

印度文化國際學院教授信 1331

北京鄧初民致巨法師書 1332

竺可楨復巨贊法師書 1333

師哲致巨贊法師書 1333

衛生部辦公廳就氣功事復函巨法師 1334

衛生部辦公廳郭子化復巨法師書 1334

四川樂山烏尤寺了心致巨法師書(3封) 1335

韓大載致巨法師書 1336

凌楚苓致巨法師書 1337

中共中央統戰部金城致巨法師書 1338

錢鍾書致巨贊法師書 1338

廣州中山大學呂逸卿致巨法師書 1339

謝無量致巨法師書 1339

陳雪湄致巨法師書 1340

巨師致余克鈞書(2封) 1340

饒宗頤致巨贊法師書 1341

端木蕻良致巨贊法師書(3封) 1342

詩 詞

詩詞 1347

一九三七年冬題寧鄉寒鐵生余樓 二首有引 1347

一九三八年初夏溈山道中 1347

雁·燕·蟬 1348

一九四○年秋徙桂林月牙山寺 1348

一九四一年元月三日與盛成、萬仲文、閆宗臨三教授縱談影波樓作 1348

南嶽明真法師、成都徐季廣居士來書勉以腳跟下事,感賦 1349

辛巳人日,與方孝寬、盛成等為龍翁積之預祝期頤於月牙山紀事,

步方孝寬韻 1349

一九四一年春題關山月所作畫賀白虹書店開幕 1349

又題關山月峨眉黑龍江圖 1349

一九四一年秋題尹瘦石盲群圖 1350

又題尹瘦石百壽圖卷 1350

經桂林開元寺廢址 1350

感賦 1350

白下張仙搓月牙山遠眺一律,梅根山樵趙叔冶和之,凡十八疊,

搜奇集勝,為吾門生色不少,爰亦勉和一章 1351

送關山月畫師入蜀 1351

汩羅張健甫先生以古風見贈,雅健雄深未能和也,

勉成七律一章報之 1351

澳門竺摩法師以寄李仙根詩索和步原韻 1351

一九四一年中秋書感 1352

一九四一年六月重遊南嶽 1352

將至西山留別桂林諸友 1352

酬柳亞子見贈 1352

與耶回兩教徒論人生 1353

友朋中有以罷道為勸者,詩以答之 1353

林素園居士以詩僧見稱卻賦 1353

林素園居士和章有“只緣分別惱高僧”句,再卻賦 1353

田壽昌囑和柳亞子韻祝郭沫若五十大壽及創作二十五周年紀念 1353

一九四二年孟春再至西山寄懷桂林諸友 1354

桄榔杖寄贈李任仁議長 1354

一九四二年歲暮寄懷桂林田漢 1354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 1354

一九四三年秋贈別朱蘊山 1356

一九四四年一月太虛大師至桂林贈詩《獅子吼月刊》以詩奉和 1356

一九四四年贈別覺光法師 1356

佛慈篇,時在一九四四年秋 1356

一九四五年國慶登北流山圍之磐石山,用饒宗頤教授韻,時同執教於

無錫國學專修學校 1357

一九四六年歲首中印庵賞雪記事 1357

一九四六年二月超山觀梅 1357

哭靄亭老法師 1357

共和國開國觀禮誌喜詩 1358

和陳真如居士慶祝中國佛教協會成立原韻 1358

挽圓瑛長老 1358

一九五七年玄中寺法會和高階瓏仙長老 1358

和無文禪師原韻 1359

詠史六首 1359

奉和重人同志見訪之作步原韻 1360

慶祝建國十周年 1360

一九六一年大連避暑紀事七絕 1360

憶少年·寄丁於同志並柬寒聲局長 1361

敬祝李重毅先生八十大壽 1361

杜宣同志訪問亞非各國返京,來書謂桂林一別,二十一年矣。

離緒縈懷,感而有作 1362

和越南釋智度法師原韻 1362

奉和越南智度法師西湖偶興原韻 1362

贈印度尼西亞蘇馬多諾居士並東蘇達爾多雅斯明兩居士 1363

再疊前韻慶祝會議圓滿 1363

游拙政園 1363

和正義哲人游棲霞詩 1363

滿庭芳·慶祝建國十五周年 1363

風月同天法運長 1364

贈日本菅原惠慶長老 1364

應日本菅原敏子女士之屬 1364

贈日本高倉隆文先生 1365

贈日本後藤欣也先生 1365

贈日本高村り工女士 1365

贈日本茜個久保奈美女士 1365

一九六四年十一月用長字韻應日本鈴木徹眾先生之屬 1365

一九六四年十一月用長字韻應日本石川康明先生之屬 1365

一九六五年五月用長字韻敬贈即真周湛座主 1366

一九六五年五月用長字韻敬贈杉谷義周總長 1366

一九六五年五月用長字韻敬贈佐伯秀胤議長 1366

一九六五年五月用長字韻敬贈梅山圓事議長 1366

一九六五年五月用長字韻敬贈壬生照順法師 1366

一九六五年五月用長字韻敬贈今井玄祟法師 1366

十六字令二首 慶祝國慶十六周年 1366

一九七五年出獄後書感 1367

無題 1367

一九七八年“七·一”北海觀荷 1367

一九七九年“五·一”再登香爐峰頂口占,時年七十有二 1367

昭雪誌喜,用口占韻 1367

詠懷四律 1368

追懷李任公(李濟深) 1368

悼田壽昌(田漢) 1369

昭雪謝沈公端先(夏衍) 1369

寄懷桂平西山寬能法師 1369

祝于澄(味青)八十大壽 1369

黃山之歌 1370

寄懷日本菅原惠慶長老 1370

讀香港黃居素居士惠詩,步原韻 1370

李俠文先生來京同與政協之會,又欣逢於廣濟寺,作此以贈 1371

辛酉秋避暑山莊觀白荷 1371

東遊紀事三首 1371

維摩四說法 1372

題贈高田良信長老 1372

書大雄寶殿門聯 1372

壬戌仲春故宮懷古 1372

卻 非:答巨贊來書 1373

滕白也:題桂林小築寄巨贊法師 1373

田 漢:贈巨贊法師 1373

歐陽予倩:答巨贊大師二律步原韻 1374

歐陽予倩:再步巨贊大師原韻 1374

李焰生:春遊偕鎮華兄訪巨贊上人於月牙山倚欄而談春色二分盡在

樓外聊成一絕志之 1374

萬民一:雨中懷巨贊上人 1374

李焰生:贈巨贊上人 1375

陳 鐸:月牙山訪巨贊大師 1375

張健甫:春日訪巨贊法師於月牙山襟江閣承贈《獅子吼月刊》一份,

賦此志謝 1375

呂集義:次韻酬巨贊法師 1376

呂集義:巨贊上人之黔,賦此別之時桂林尚在風鶴警中也 1376

端木蕻良:月牙山紀事,呈巨贊上人 1376

方孝寬:偶閱《獅子吼月刊》得讀巨贊法師重遊南嶽五言一首,

謹以韻奉和 1376

萬民一:戲贈巨贊法師 1377

萬民一:送巨贊上人赴桂平西山住持併疊雨中奉懷前韻 1377

胡瀞波:敬和巨贊法師將往西山留別原韻並呈灕江渚友郢正 1377

何 覺:萬均上人振錫西山以詩言別為賦長歌述平日之言如此 1378

呂集義:萬均法師將往桂平西山作住持,有詩留別,次韻即送其行並乞正教 1378

齊 蓀:青玉案巨贊法師將赴西山書此志別 1378

萬仲文:送巨贊上人步此生原韻 1379

佚 名:送巨贊上人歸西山 1379

萬民一:桂平佛教信眾于思靈山龍華寺舉行佛教分會成立及

歡迎巨贊、圓熙兩法師大會欣逢其盛頌之以詩 1379

紉 秋:奉和留別原韻 1380

紉 秋:奉和寄懷原韻 1380

萬民一:巨贊法師寄示言志及論人生近詠,蓋為答覆勸還俗者而作。

“辭家為表法,上帝亦孤身。”語妙趣新,堪推絕唱,敬酬一律 1380

方孝寬:巨贊法師重遊桂林攜西山名茶遍餉同人予因病未獲趨謁禪座

謹賦七律一首致謝錄呈 郢政 1381

梁岵廬:巨贊上人遏訪呂手擷紅豆貽 1381

陳此生:送巨贊上人之西山 1381

陳樹勛:巨贊法師將赴西山 有詩留別次韻送之 1382

區文雄:次韻巨贊上人赴西山留別之作 1382

李焰生:巨贊上人被聘赴桂平西山倚調人月圓送之 1382

釋道安:送巨贊法師赴潯州西山 1382

柳亞子:贈巨贊上人 1383

柳亞子:三十二年舊曆元宵佛西、瘦石、壽昌、蕻良等招飲榴園紀事,

並寄巨贊上人 1383

檗 庵:謝巨贊法師惠贈西山名茶 1384

梁岵廬:巨贊上人惠西山茶賦詩謝之 1384

梁岵廬:遠貽佳茗詩以奉報上巨師 1384

陳此生:重陽日巨贊上人約登月牙山感賦 1385

閻宗臨:病中讀《浮士德》第二卷懷念友人巨贊上人填菩薩蠻

一闋奉正 1385

呂集義:送巨贊上人歸西山 1385

饒宗頤:登磐石山 1386

通 賢:巨贊法師贈大作《桂平的西山》謹次留別桂林諸友原韻 1386

通 賢:贈巨贊大法師 1386

田 漢:一九五○年巨贊法師索題 1387

趙朴初:朝中措 北海夜泛同巨贊上座 1387

瞭然居士:奉和巨贊和尚 1387

王之南:百字令·乙巳秋集體參觀京郊焦莊戶民兵鬥爭紀念館及

“地下長城”,賦此闋向同行諸公索和並乞正 1387

李重人:日前奉訪之作,錄呈巨贊法師吟政 1388

李任仁:八十自述敬奉巨贊法師哂正 1388

佚 名:憶少年·十二時 1388

正義哲人:參觀棲霞寺感興折作 1389

越南釋智度:西湖偶興 1389

越南釋智度:北京開會即興 1389

越南釋善豪:感作詩 巨贊法師 1389

釋智度:盛會有感 1390

李任仁:一九六五年七月十二日由桂乘飛機赴京途中口占 1390

李任仁:來訪巨贊上人拜佛牙不遇,留詩一首請教正 1390

慧 澍:游諧趣園一首 呈巨贊法師賜正 1390

慧 澍:向巨贊法師致敬 1390

端木蕻良:雨夜賦呈巨贊法師蓮座 1391

杜 宣:寄巨贊法師 1391

藝苑遺珍

對於解決中醫基本原理問題的芹曝之獻 1395

保存在峨眉山佛教寺院裡面的祖國醫藥遺產 1403

試論王叔和 1414

饒雲雜錄(一) 1419

五家學案——如是集之四 1471

揚棄集(一) 1505

揚棄集(二) 1558

揚棄集(三) 1629

論語序說摘記 1640

論語集注摘記 1647

孔孟荀哲學研究(一) 1652

孔子自道 1652

孔子之容貌與行事 1656

君子與小人 1661

仁知 1665

為政 1668

學養 1672

處世觀人 1675

孝 1678

詩 1680

禮 1681

樂 1682

天性與鬼神 1683

孔子論弟子 1684

孔子論人 1688

孔子論時事 1691

子張之言行 1693

有子之言行 1694

曾子之言行 1694

子夏之言行 1696

子游之言行 1697

子貢之言行 附子路 1697

門人論孔子 1697

或人論孔子 1699

孟子序摘記 1702

孟子序說摘記 1704

孔孟荀哲學研究(二) 1707

孟子自道 1707

孟子之容貌與行事 1713

君子 1719

仁義 1722

學養 1725

處世觀人 1732

為政 1738

孝 1755

禮 1758

天性 1759

孟子論弟子 1765

孟子論人 1766

孟子論時事 1779

《荀子》札記 1783

《周子通書》札記 1895

《老子》札記 1903

周易研究(一) 1933

《周易王韓注》札記 1968

《潛夫論》札記 1983

對《中國哲學概論》之批註 2043

禪 修 攝 生

禪修的醫療作用及其可能發生的生理和心理現象 2165

“陰平陽秘”的試探 2175

峨眉指穴法三十六式 2176

天罡指穴二十八法 歌訣及附圖 2220

動靜相兼小練形 2228

關於藏密的“氣功” 2241

金剛瑜伽母拳法 2249

顯密差別 2271

一目了然拳法(迦居派傳承) 2277

四季攝生法 2285

延年卻病篇服氣訣 2294

讀 經 筆 記

覺海遺珠集(甲) 2318

中論之部 2318

十二門論之部 2328

百論之部 2330

三論家之部 2334

大智度論之部 2349

大般若經之部 2359

覺海遺珠集(乙) 2373

華嚴之部 2373

涅槃之部 2385

維摩之部 2387

續華嚴之部 2391

覺海遺珠集(丙) 2434

法華之部 2434

覺海遺珠集(丁) 2483

續法華之部 2483

覺海遺珠集(戊) 2518

再續法華之部 2518

續涅槃之部 2531

續三論家之部 2532

三續法華之部 2534

再續華嚴之部 2537

阿含之部 2538

異部宗輪之部 2546

覺海遺珠集(己) 2559

續異部 宗輪之部 2559

覺海遺珠集(庚) 2597

再續異部宗輪之部 2597

覺海遺珠集(辛) 2665

三續異部宗輪之部 2666

禪經之部 2698

史傳之部 2708

覺海遺珠集(壬) 2724

續史傳之部 2724

紺珠集乙之一(自習用稿) 2779

《中論》探玄記 2779

紺珠集乙之二(自習用稿) 2787

十二門論 2788

百字論 2792

百論 2793

紺珠集乙之三(自習用稿) 2809

破常品第一 2810

破我品第二 2814

破時品第三 2819

破見品第四 2825

破根境品第五 2827

破邊執品第六 2832

破有為相品第七 2836

教誡弟子品第八 2840

紺珠集乙之四(缺)

紺珠集乙之五(自習用稿) 2846

三論玄贊記目錄 2846

紺珠集乙之六(自習用稿) 2866

華嚴經記目錄 2866

華嚴經記 2873

紺珠集乙之七(自習用稿) 2918

華嚴玄贊記目錄 2918

華嚴玄贊記 2922

紺珠集乙之八(自習用稿) 2981

涅槃經記目錄 2981

玄贊記目錄 2983

涅槃經記 2985

玄贊記 3007

紺珠集乙之九(自習用稿) 3014

無垢稱經記目錄 3014

無垢稱經記 3016

紺珠集乙之十(自習用稿) 3026

法華經記目次 3026

玄贊記目次 3026

法華經記 3030

玄贊記 3033

紺珠集乙之十一(自習用稿) 3074

阿含經記目錄 3074

阿含經記 3078

紺珠集乙之十二(自習用稿) 3095

異部宗論記目錄 3095

異部宗論記 3101

紺珠集甲 3131

有為法 3132

心法 3132

心所有法 3134

色法 3161

不相應行 3163

無為法 3166

五蘊 3176

色蘊 3178

受蘊 3190

想蘊 3192

行蘊 3192

識蘊 3193

十八界 3196

十二處 3199

三科決擇 3200

四聖諦 3219

苦諦 3220

集諦 3229

滅諦 3230

道諦 3233

有尋有伺等三 3240

三摩呬多 3285

非三摩呬多 3299

有心及無心 3306

聞所成 3307

思所成 3308

修所成 3317

轉依 3332

善巧 3334

現觀 3347

無上 3349

聲聞 3354

獨覺 3355

菩薩 3367

如來諸相 3381

有餘依涅槃 3387

無餘依涅槃 3388

真實 3391

五事 3407

唯識詳究 3413

諸我執及破釋 3666

數論及破 3680

勝論及破 3691

諸法執及破釋 3693

附 錄(甲) 3746

經典中習語之梵名 3747

諸人名之梵名 3753

諸經之梵名 3756

諸地名之梵名 3758

梵字拼音研究 3759

附 錄(乙) 3761

迷謬唯識理者 3762

三量研究 3765

圓明字輪表解 3768

悉曇字母表 3772

分宗判教研究 3777

破三玄義 3779

參考書目(一) 3781

參考書目(二) 3788

參考書目(三) 3794

影印紺珠集甲原稿 3801

年 譜

巨贊法師年譜 39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