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萬雲

2015年4月,“巨萬雲”上線“大數據控制項”,讓大數據套用不再“霧裡看花”。 5)、“121金盾”為企業數據提供數據安全服務。 巨萬雲則全面展示了捕獲、管理和分析大數據的全新方法。

巨萬雲,由青島英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立,其宗旨是打造中國最接地氣的物聯網公共服務平台,通過為設備提供隨時隨地入網的功能,從而為用戶提供泛接入、雲套用服務。

發展歷程

2011年3月,“121雲”成立,由青島英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創辦,以推動全省“物聯網產業發展”為己任,以“山東省高校產學研公共研發服務”模式為全省高校、企業提供與物聯網項目相關的技術、資金支持以及溝通交流。
2011年7月,平台推出“121連線”,將設備與Web聯繫起來,使用戶可以在Web端與任意位置的設備進行通信。
2013年5月,平台上線“121雲套用”,使用戶可以拖拽式搭建物聯網輕套用。
2014年9月,“121雲”推出“設備雲”和“套用雲”以更加開發的姿態擁抱傳統企業入網。2015年4月,“巨萬雲”上線“大數據控制項”,讓大數據套用不再“霧裡看花”。
2015年7月初,“121雲”註冊為“巨萬雲”。

平台特色

創業孵化

巨萬雲適合於智慧型設備生產者,例如機電設備、家用設備、工業終端、農機設備、電力設備。無需搭建伺服器、無需開發Web和手機網際網路程式,即刻擁有以下功能:1)、隨時隨地接入網際網路的能力:為一切智慧型新硬體提供接入Internet最近簡潔、最經濟的解決方案。
2)、用戶智慧型控制新體驗。
3)、用戶體驗信息自動收集。4)、數據變現能力:大數據自動分析,對新型數據和數據來源做到實時整合、管理、及分析,從物聯網中看似無關聯的數據流中獲取寶貴洞察:市場預測、市場定位調整、擴大市場策略、商業模式調整、全球化戰略調整。
5)、“121金盾”為企業數據提供數據安全服務。

企業轉型

傳統企業向網際網路轉型勢在必行,使用巨萬雲平台企業無需投資伺服器,不需要建設自己的IDC機房,無需建立高端的網際網路技術研發部門。巨萬雲擁有以下特色服務:
1)、強大的設備改造能力,為企業提供投入低、產出高的設備改造,只要是用電工作的設備,理論上都可以改造為入網設備,採集您想採集的數據。2)、以極低的研發成本快速部署智慧型實時監控系統解決方案,不需要一開始就上一攬子解決方案,先從設備入手、逐步控制、逐步採集,到智慧型化,再到信息化、再到大數據。
3)業務一旦發生變化,隨時可以修改實時監控系統,Web端修改成本接近於零。
4)幫助企業分析各種新型數據,以做出精準決策。對新型數據和數據來源做到實時整合、關聯分析、聚類分析、離群點分析、演化分析,從物聯網中看似無關聯的數據流中獲取寶貴洞察:市場預測、市場定位調整、擴大市場策略、商業模式調整、全球化戰略調整。

巨萬雲視點

1、大數據的新機遇

大數據的爆炸式增長考驗著包括最先進的分析工具的處理能力。企業正在受到大量複雜的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在容量、多樣性和增長速度方面的挑戰。同時,這些數據也為企業提供了為其業務獲取更豐富、更深入和更準確洞察信息的大好機會。
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能夠有大量機會從大數據中獲得令人興奮的全新價值都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它們也面臨著對大數據進行管理並將之轉換為洞察力的挑戰,這就要求其使用一種新的、對基礎設施具有深遠影響的方法來分析大數據。即使他們想使用傳統的系統,這類系統也無法經濟高效地處理面向大數據的全新動態數據源和多樣的環境。巨萬雲則全面展示了捕獲、管理和分析大數據的全新方法。大數據挑戰與新技術的結合帶來了標誌性的轉變,從而推動企業重新審視他們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和分析能力。

2、前端設備數據的重要性

巨萬雲認為要想進行大數據分析,就必須在數據存在的位置對其進行捕獲和處理。隨著感測器、設備以及智慧型系統套用的持續擴展,從來自這些源頭的大量數據中獲取洞察力就成為了極具吸引力的新機遇。可以管理前端設備的大數據並挖掘其價值的企業就能夠擁有更為強大的能力從事前所未有的創新並解決之前無法解決的複雜問題,從而超越競爭對手。
前端設備數據是一些擁有最大容量、最快流動速度和/或最複雜特性的大數據。其數據源散布於整個網路之上,其數據信息是通過各種設備,如電錶、交通和安全攝像頭、RFID閱讀器、工廠生產線上的感測器、健身器械以及醫療設備採集而來。無處不在的連線以及感測器和智慧型系統的發展開啟了這樣一個重要信息的全新倉庫。與過去相比,前端設備數據可作為擁有巨大潛力的資源,能夠更快、更加經濟高效地提供更深入和更豐富的洞察力,從而為公共和私營機構帶來重要價值。在許多情形中,前端設備數據分析能夠幫助企業回響事件並解決之前無法解決的問題。
作為前端設備數據大小和範圍的示例,讓我們來看一下來自波音*噴氣式飛機引擎的機器生成型數據。其每個引擎每小時可生成20TB感測器數據,因此擁有四個引擎的大型噴氣式飛機在飛越大西洋上空時會快速生成640TB的數據。每天都有超過25,000次商業航班運行在美國上空,其每一天產生的感測器數據都可以EB來計量。
顯然,位於前端設備的大數據的範圍極其龐大。預計2016年時聯網設備的數量將達到150億,從前端設備生成的數據在容量、多樣性和增長速度上也將持續增加。企業如何管理和利用這一高速發展的數據流呢?

3、巨萬雲對感測數據的處理

位於前端設備的大數據是由物理對象中的嵌入式感測器和控制器生成,並通過連線它們的有線或無線網路(通常使用連線至網際網路的同一協定)傳輸的。這一捕獲和傳輸數據的流程就是“物-聯-網”。
物聯網是感測數據的主要來源。大量的感測數據通過網路流向巨萬云云計算環境,來進行分析並生成信息,同時供巨萬雲實現對設備的控制。通過使用巨萬雲,這些數據將在網路前端設備其所駐留的位置被捕獲和處理,然後將被傳送至任何一個需要它的位置。使用巨萬雲結果將提供即時反饋,使得設備能夠修改自身的活動。此外,這些數據還可被聚合併轉發,以進行更多分析。

巨萬雲經濟價值

經濟新常態下,巨萬雲對創業者的孵化和催化作用。
1)、極大縮短產品研發時間,節約成本
業內有個共識,創立一家智慧型硬體公司的費用並不“誇張”,最低只要百萬級的投入就可以進入這個市場試試水溫甚至收回成本。這一百萬大約包括:創業公司啟動+軟體開發成本55萬左右;開模和設計費用在10萬元左右;小規模生產費用40萬元左右。但是“一百萬”對於多數的創業者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會讓大多數有夢想的創業者或團隊望而卻步,或中途夭折。因此,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若要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目標,如果只有政策,而沒有相配套的創業平台、技術平台,仍然還有一定的距離。
但是,巨萬雲的出現,讓智慧型硬體創業者看到了切實的創業希望。
總所周知,智慧型硬體之所以“智慧型”,就必須聯網、必須接入“雲”,而這就是很大的一塊軟體研發成本,但是,有了巨萬雲,這部分研發和投資費用(伺服器投入)可以忽略不計。創業者只需專注於智慧型硬體產品本身的功能設計、工業設計即可,Web套用、手機套用、後台維護統統交給巨萬雲即可,按照前述所說100萬創業啟動來說,的這至少節省45萬研發和人工成本。更妙的是,大數據獲取、雲計算和分析也由巨萬雲自動進行,隨之而來的大數據預測和決策將會給創業者帶來豐富多彩的創業追求。
2)、創新套用的肥沃土壤
按照教育專家說所,創新受阻,問題主要出在教育的理念和體制上。培養創新的能力首先就要革新我們國家的教育方式。毫無疑問,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我們現在當然不能把“創新”寄希望於幾十年後,經濟新常態下,現在就需要創新。巨萬雲是一個創新的平台,平台為所有設備提供入網和套用建立服務。平台提供了豐富的套用控制項,所有控制項都是數據化的,與設備一直實時連線,創業者只需拖拽即可建立自己的套用:
²有了這些豐富的套用控制項,創業者不再需要耗時耗財的編程、調試,只需輕輕點擊滑鼠,即可創建豐富多彩的套用。
²巨萬雲允許“套用”共享和“設備”共享,因此,所有“套用”和“設備”都可以交叉使用,進一步建立新的“套用”,這就是一個“多彩的創新套用世間”。
3)、大數據預測,產品革新、業務轉型
數據是與物質、能源一樣重要的戰略資源。從數據中發現價值的技術正是最有活力的軟技術,在數據技術與產業上的落後,將使我們像錯過工業革命機會一樣延誤一個時代。
在有巨萬雲以前,對於中小企業尤其是創業者來說使用大數據這一新型生產力,存在著以下困難:
²沒有行之有效的工具來對大規模數據進行有效收集。在過去的200多年裡,統計學家們總結出了在認知數據的過程中存在的種種陷阱(如樣本偏差和樣本誤差)。如今數據的規模更大了,採集的成本雖然降低了,但“大數據”中依然存在大量的“小數據”問題,大數據採集同樣會犯小數據採集一樣的統計偏差。
²很難進行專業化的處理。“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最佳化能力。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么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於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巨萬雲依託雲計算的分散式處理、雲存儲、虛擬化技術為企業或個人有效地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大數據採集和大數據分析。
²利用巨萬雲企業或個人提供的大數據套用可以重新檢視他們處在市場中的什麼位置、以什麼方式創造價值,以及這些價值將如何隨著競爭環境和信息生態系統的演進而增加或減少。
²巨萬雲的大數據分析將幫助驗證某些決策(例如,在對特性進行變更或是增加服務和功能後,獲得實時使用數據)。
²利用接入巨萬雲的智慧型設備自動收集用戶的消費習慣,從而使企業或創業者不斷提供數據推動的創新型產品和服務,滿足越來越成熟的客戶的需求。
²還有,利用平台提供的便利創造新的業務模式,甚至有可能遠遠超出產品本身的範疇,覆蓋上游供應商或下游消費者。
4)、引領商業合作新模式
巨萬雲將為用戶安全地創建內部數據倉庫,以便能夠利用新的規模龐大的數據源和數據流。同時,平台上每個用戶的設備,將形成一個子系統,所有用戶的設備子系統將聚集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由子系統聚集成的系統,在用戶允許的情況下,將會彼此共享數據,並成為由數據和設備組成的生態系統。
巨萬雲利用平台優勢進行全方位的數據整合和開放,企業之間以此為基礎,“創業者”可以利用跨行業的大數據平台,打造創新價值的大數據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