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源鄉

隸屬哈爾濱市阿城區管轄。位於市境北端,北瀕松花江,東隔蜚克圖河與賓縣毗鄰,西與哈爾濱市郊區接壤。

巨源鄉

鄉政府駐地距阿城城區60公里。巨源鄉政府駐地原名興隆堡,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後有董姓者在此開設“聚源昶燒鍋”,故更名為聚源昶。1956年建鄉時改“聚”為“巨”,稱巨源鄉。清末,隸屬賓州府賓臻區,1909年(清宣統元年)劃歸阿城縣管轄。中華民國成立後,1921年隸屬第二區。東北淪陷初期,隸屬永增源保,1939年分設聚源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初隸永源區,不久設巨源區,1949年初與永源區合併改稱雙源區。1950年5月,於巨源一帶設定第六區。1956年2月,撤區劃鄉,設定新豐、巨源、繁興3個鄉。1958年9月,“三鄉合一”成立巨源人民公社。1960年1月,劃歸哈爾濱市管轄,1961年12月劃回阿城縣管轄。1984年9月,政社分開,改為巨源鄉。

地處

松花江南岸,除沿江一帶低洼外,大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全鄉總面積110平方公里,有耕地8.3萬畝。境內古城遺址周圍水草豐盛,早年稱作“馬場甸子”(相傳為金代駐兵牧馬之場所),素有“馬場甸子不可離,三口乾飯兩口魚,糧不收有草,草不收有魚”之說。鄉辦工業有機械維修、糧油加工等,1992年鄉企總產值1017萬元。全鄉共轄繁興、新房、小山、巨源、白魚、新豐、城子、北興、前進、松花江等10個村。1990年全鄉總人口2.83萬人,其中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占3%。鄉政府駐地巨源村。鄉內城子村附近的古城遺址為金代古城,乃金駐兵之地,城垣尚存。為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