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實力

巧實力

歐巴馬入主白宮,美國外交的變革大戲拉開序幕。在接下來要上場表演的人物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新任國務卿希拉蕊。2009年1月13日,在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希拉蕊用一個“巧實力”的新概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一個“巧”字,集中體現了美國外交政策的未來之變。

簡介

希拉蕊“巧實力”開始運作希拉蕊“巧實力”開始運作

歐巴馬入主白宮,美國外交的變革大戲拉開序幕。在接下來要上場表演的人物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新任國務卿希拉蕊。2009年1月13日,在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希拉蕊用一個“巧實力”的新概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一個“巧”字,集中體現了美國外交政策的未來之變。

希拉蕊的“巧實力”,就是要通過靈巧運用可由美國支配的所有政策工具,包括外交、經濟、軍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各種手段,恢復美國的全球領導力。未來的美國,既要團結朋友,也要接觸對手;既要鞏固原有聯盟,也要展開新的合作。簡言之,“巧”就是要變過分依賴硬實力為軟硬兼施。

概念

“巧實力”最早是由美國學者蘇珊尼·諾瑟2004年在《外交》雜誌上提出的,強調綜合運用硬實力和軟實力來實現美國外交目標。2007年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和著名學者約瑟夫·奈發表題為《巧實力戰略》的研究報告,明確提出運用“巧實力”進行對外戰略轉型,幫助美國擺脫當前困境,重振全球領導地位。

然而,究其實質,“巧實力”是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它既包括了硬實力與軟實力,又沒有對使用軟硬兩種實力的比例做出明確規定。任何決策者實際上都可以聲稱其對實力的運用是“巧實力”。比如,10%的軟實力與90%的硬實力的混合,以及90%的軟實力與10%的硬實力的混合,都可以被其使用者描述為“巧實力”。即使被希拉蕊貶為“不可思議的自我毀滅”的布希八年外交,亦不可否認其是軟硬實力的綜合運用,攻打伊拉克與阿富汗屬於硬實力,而美元外交、“顏色革命”則屬於軟實力。即使是那些新保守主義者們亦完全可以將其理念歸結於軟硬實力的“巧妙結合”。
所以,巧實力這一概念的弱點在於“巧”字具有強烈的主觀評價色彩,與“軟”“硬”之類的客觀劃分有區別。每個人都可以將其所執行的政策稱之為“巧實力”,而將對手的政策貶低為缺乏“巧實力”。

希拉蕊觀點

(圖)美國國務卿希拉蕊美國國務卿希拉蕊

她的外交體系形成於柯林頓任總統的時代,在競爭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過程中亦曾清晰並一以貫之地加以闡述。因此,對希拉蕊突然冒出的“巧實力”,應當理解為,她需要一個能夠被公眾接受但又不為自己套上枷鎖的有利的名詞。同時,我們也應當從美國新政府所面臨的形勢,以及新總統的內政外交全盤布局,來考察“巧實力”背後隱藏的實質,來了解希拉蕊的“巧實力”配方中究竟軟硬實力的搭配比例為多少,從而真正探測美國的新外交走向。

巧實力是“療傷”的代名詞

希拉蕊面臨的形勢逼人,她要面對前人留下的爛攤子,從八年的“自我毀滅”中將美國救出來。如果說布希時期的外交是以美國利益凌駕於各國利益之上的話,希拉蕊的外交則要改變姿態,放低身段,鼓勵各國與美國患難與共。

布希時期在新保守主義的影響下,美國自恃國內穩固而對外擴張,既有硬的一手戰爭擴張,又有軟的一手政權顛覆;而目前的歐巴馬時代,則是要擺脫布希時代的誤判而回歸現實,那就是美國國內形勢不穩,需要首先關注國內問題,對外則需要收縮。有專家甚至直言,美國經濟的解藥在國外。而歐巴馬的近期言論亦明確表示,他的工作核心是美國經濟,外交則是為美國經濟保駕護航的一種方式。之所以任用希拉蕊,也是希望借用她的聲望,守住外交,做好對外收縮,防止外患內襲。用我們熟悉的語言來講,是希望希拉蕊領導下的外交,服務於國內經濟大局。

在這種情況下,希拉蕊的“巧實力”內容,實質上只有一條,就是“療傷”。既要療布希造成的戰爭創傷,又要療布希冒犯的盟友之傷;既要療布希冒失形成的國際組織之傷,還要療布希單邊行為造成的雙邊關係之傷。

所以,希拉蕊在聽證會上明確表示,“外交政策必須建立在原則與務實的基礎上,而不是頑固的意識形態;必須建立在事實和證據的基礎上,而不是情緒化和偏見”。言下之意,美國對伊朗、朝鮮,固然有不同的意識形態差別,但也需要考慮到美國目前的狀況,而儘量少地使用武力,更多地在交往中促變。她提出,“我們必須使用被稱之為巧實力的政策,即面對每種情況,在外交、經濟、軍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所有政策工具中,選擇正確的工具或組合”。她強調,“歐巴馬政府毫無疑問將把外交手段作為首要工具。只要看看朝鮮、伊朗、中東和巴爾幹,就能意識到這種意志堅定的精明外交具有絕對重要性”。

同時,“療傷外交”需要美國首先表現出誠意。這不僅要停止海外軍事力量的過度運用,甚至在外交中也需要儘量少地用“軍事遏制”、“武力威脅”作為手段。希拉蕊也表明了這一點。她在講話中暗示美國的外交政策將脫離軍事化。她說:“我們一定要用‘巧實力’,用盡一切工具。有了‘巧實力’,外交將是對外政策的先鋒。”

影響

更多藉助“巧實力”的美國將會以一個更具善意的面目出現,可能會更注重在道義上贏得更多支持,在戰術上與各方特別是大國加強溝通與協調。當然,這種變化也沒有什麼特別新鮮之處,布希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就已經明顯地做了類似的調整。

一個趾高氣揚、傲慢自大的美國變得更謙和、更具合作意願,當然是值得國際社會歡迎的。但與此同時,也要看到,未來美國外交政策改變的不是戰略目標,而是實現目標的方式。美國在全球傳播美式民主自由,維護其全球利益的大方向沒有變,也不會變。這是在理解“巧實力”這個概念時特別需要注意的。

與中國

中國而言,這一新概念的提出還多了一個疑問:“巧實力”中包含著怎樣的對華政策?從總體上看,美國新政府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還會延續原來的對華政策,但“巧實力”的運用也會引起一些變化。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未來在氣候變化、能源、反恐和國際金融危機等重大全球問題上,美國會更加注重與中國的合作與協調,更希望藉助雙邊合作來促進多邊問題的解決,以達到維護美國全球利益的目的。

中美在應對全球性問題方面加強協調,將為雙方創造更大的合作空間、更多的共贏機會,也有助於增進互信;但另一方面,美國也會更多地借“中國的全球責任”、“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提出自己的要求。在談到對華政策時,希拉蕊就強調了這一點:北京“在改變全球前景方面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

由於“巧實力”只是一種戰略上的調整,過去總是給中美關係帶來諸多麻煩的涉藏、對台軍售和人權等問題不會因此而完全消失。中美關係能否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勢頭,關鍵還是要看能否尊重和照顧彼此的核心利益。

美國“療傷外交”需要中國

希拉蕊的“療傷外交”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是中國。她已經表達了與中俄等不同制度大國修好的意願。她表示要“促進舊聯盟,形成新聯盟”。言下之意,美國將尋找合適的聯盟夥伴,而所有目前有能力與美國共渡時艱、幫助美國“療傷”的國家,恐怕都會落入美國視野之中。

希拉蕊在發言中五次提到中國,表達對中國的重視。她說,“在變動的世界格局中,中國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我們要和中國保持積極合作關係”;“這不是單方面的努力,我們所採取的行動有賴於中國未來在處理國內外問題上採取何種選擇”;“我們應與俄羅斯和中國一起,解決反恐、核擴散、氣候變化、改革金融市場等重要的安全和經濟問題”;在講到要將新興國家納入美國外交的視野時,她說,“我們都知道新興國家像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印尼等都感受到了當前的金融危機,從長期來看,他們都是可以幫助我們維持全球經濟穩定的夥伴”。

在一些美國人看來,中國擁有全球超級“買家”的實力,美政府無論是“救市”還是發債,都需要中國雄厚的“療傷”資金。以此推論,希拉蕊上台後,可能與中國保持良好的互動勢頭。但是,根據希拉蕊的講話,她對中國的重視有一個條件,就是“有賴於中國未來在處理國內外問題上採取何種選擇”,這給美國政策留有餘地,不排除在總體對華友好的格局下出現不和諧音。

希拉蕊的“療傷外交”也可能給他國帶來一些傷害。希拉蕊稱,“巧實力要求同朋友和敵人都進行接觸”,她還稱,要“在敵意和複雜性中間尋找承諾和可能性。”這些指導思想意味著美國將更加務實與實用,加大對全球資源的爭奪力度。其實,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與所有國家做“盟友”,希拉蕊“促進舊聯盟,形成新聯盟”的“巧實力”外交,無非是一種理想化的政策託詞,是整個歐巴馬團隊“悲觀的現實主義政策”的具體體現,其遠期目標在於拯救美國經濟,走出金融危機;近期目標在於高調與布希的單邊主義劃清界限,儘快擺脫布希陰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