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稀

左稀,女,1983年出生,湖南湘潭人,哲學博士,講師,碩士生導師。感興趣的研究領域為古希臘倫理學、認知主義情感理論、政治哲學及女性主義理論。願與志同道合者交流切磋、互勉互勵、共同提升。

學習工作經歷

學習經歷:

2001.9—2005.6 就讀於湘潭大學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哲學專業,獲哲學學士學位。

2005.8—2008.6 就讀於清華大學哲學系倫理學專業,獲哲學碩士學位。

2010.8—2014.6 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倫理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8.7—2010.7 任教於湖南中醫藥大學社會科學部

2014.7至今 任教於湘潭大學哲學系

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美學》、《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政治學》

研究生課程:《社會工作倫理》

研究方向

古希臘倫理學、認知主義情感理論、政治哲學、女性主義理論

科研項目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納斯鮑姆倫理學與政治哲學的情感之維》,2015年6月立項,在研。

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亞里士多德德性類型及其統一性研究》,2014年6月立項,在研。

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納斯鮑姆認知主義同情觀視閾下的同情心教育研究》,2014年11月立項,在研。

主持湖南省教育廳一般項目《瑪莎·納斯鮑姆同情論及其現實意義研究》,2015年9月立項,在研。

科研成果

代表性論文:

1.《情感與認知——瑪莎·納斯鮑姆情感理論概述》,刊載於《道德與文明》,2013年第5期。

2.《論同情的充要條件——納斯鮑姆同情觀研究》,刊載於《道德與文明》,2014年第2期。

3.《論亞里士多德情感觀的認知性》,刊載於《蘭州學刊》,2013年第12期。

4.《周敦頤和張載“誠”的思想研究——兼與<中庸>比較》,刊載於《理論月刊》,2013年第9期。

5.《亞里士多德論友愛與幸福》,刊載於《蘭州學刊》,2012年第5期。

6.《納斯鮑姆對康德和尼采反同情論的批評》,刊載於《道德與文明》,2015年第6期。

譯著及譯文:

1.(約翰·羅爾斯)《簡論罪與信的涵義——兼<我的宗教觀>》(合譯,第一譯者),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2.(雅克·塔米尼歐)《海德格爾在早期課程中對亞里士多德“美德”概念的闡釋》,收錄於《新哲學》,大象出版社,2008年第八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