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江

左江

左江,西江水繫上游支流鬱江的最大支流。古代稱斤南水、斤員水,發源於越南與廣西交界的枯隆山。上游在越南境內稱奇窮河(又叫黎溪),於憑祥市邊境平而關進入中國境內後稱平而河。流至龍州縣城有支流水口河匯入,以下稱左江。東流至龍州縣上金,有明江匯入。龍州至上金段又稱麗江。流經馱懷村與崇左縣交界處,又黑水河匯入。流經崇左與扶綏縣城,到扶綏縣扶南鄉充禾屯,支流汪莊河匯入。流至南寧市江南區江西鎮同江村三江坡匯入鬱江百色段右江。左江幹流全長539公里,流域面積32068平方公里,其中有11579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內,全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205.4億立方米。

幹流概況

左江,西江水繫上游支流鬱江的最大支流。古代稱斤南水、斤員水,發源於越南與廣西交界的枯隆山。上游在越南境內稱奇窮河(又叫黎溪),於憑祥市邊境平而關進入中國境內後稱平而河。流至龍州縣城有支流水口河匯入,以下稱左江。 平而河流域面積為7066.5平方公里, 其中越南境內6468.9平方公里,廣西境內597.6平方公里。左江東流至龍州縣上金,有流域面積6379平方公里的大支流明江從右側匯入。龍州至上金段又稱麗江。流經馱懷村與崇左縣交界處,又一大支流黑水河從左側匯入。流經崇左與扶綏縣城,到扶綏縣扶南鄉充禾屯,支流汪莊河(流域面積1258平方公里,河長124公里)從右側匯入。流至南寧市西鄉塘區合江鎮宋村(原邕寧縣轄地)匯入鬱江百色段右江,是傳統上鬱江河段和(鬱江邕江段)的起點。

左江幹流全長539公里,流域面積32068平方公里,其中有11579平方公里(包括水口河及平而河上中游及黑水河流域的一部分) 在越南境內,占總流域面積的36.1%。 左江及明江河谷在十萬大山、西大明山與四方嶺之間,是降水量與徑流量的低區,全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205.4億立方米。

平而河段

平而河,古稱松吉河,屬左江上遊河段,源於越南北部山區。上游為越南淇窮河(其窮河),自平公嶺西側入國境,沿中越邊界向東北轉北再向東向南繞平而關向南流至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板泥屯,轉向東經那蒙至平架,轉向北至浦責後,漸向西北至馱里,再流向東北至憑祥市與龍州縣交界處,沿分界線向東南再向北入龍州縣境內。平而河流經憑祥市境內約19公里。

在龍州縣境,平而河自東向西經安鎮、鴨水、馱奔、菊該、下紅、婁園角,在洗馬灘與水口河匯合始稱左江。

左江段

在龍州縣境,幹流始於水口河、平而河匯合處,向東流經白沙街、釣魚台、沙葉、大彎、聯甲、弄廟、芹江、荷村、大岸、白雪、卷逢、停哨、響水,在馱棉出境進入崇左縣境,全長72公里,集雨面積12875平方公里。

在崇左縣境,左江舊稱麗江。流經縣境河段自西南入境,折向東北橫貫縣境中部,將全縣自然分成南北兩大塊。在縣境內河長139.6公里(包括龍州縣、寧明縣接界河段18.6公里,與扶綏縣交界河段21公里在內),上游從與龍州縣接壤的和平鄉乙古村馱懷屯西南0.4公里處入境,流經和平、太平(縣城)、瀨湍、馱盧、雷州等鄉(鎮),下游到雷州鄉蓮塘村安定屯流入扶綏縣境。

在扶綏縣境,左江河段古稱淥定江、麗江。西自崇左九岸村流入扶綏縣瀨濾村, 流經渠舊、渠黎、扶南、新寧、昌平、龍頭等6個鄉鎮,自龍頭鄉那琴村流入邕寧縣境。流域面積2638.7平方公里,境內河長(幹流)93公里。

水文特徵

多年平均天然年徑流量為174.1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為267億立方米 (1973年) ,是最小年徑流量96.1億立方米(1963年)的2.78倍;年際變化的變差係數為0.27。豐水期5~10月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86.2%, 其中6~9月占年徑流量的72.1%。左江流域是降水和徑流集中度很高的地區。

憑祥市平而河河段,大水時,河寬120米, 小水時100米;最狹之處,大水時90米,小水時50米;大水時水深9米,小水時水深2.5米。最大流量5150立方米/秒(1955年9月),最小流量只有4.3立方米/秒(1958年5月),平均流量108立方米/秒。

崇左縣境,左江最大流量10400立方米/秒,最大流速2.4米/秒(1968年瀨湍水文站測,下同),最小流量25.7立方米/秒(1980年) ,多年平均流量為5700立方米/秒(1955至1985年)。常年最高水位98.87米(1955年,凍結基面),最低水位73.25米(1980年);流域面積(集水面積)31510平方公里。據1957年6月南寧地區水文系統調查組編印的《崇左縣洪水淹沒調查成果》記載:左江崇左河段曾於1881年10月發生一次暴洪,洪峰洪痕高程110.79米 (洪痕在太平鎮江北銀行辦公室梘木柱;1955年9月27至29日又發生一次暴洪,洪峰高程達106.98米(洪痕地點在縣百貨公司倉庫,為瀨湍水文站測);1986年7月26日又發生一次大洪水,洪峰高程達107.16米。上述三次暴洪為有文獻記載以來較大的洪水。左江河床低,洪枯水位變幅大,南北岸提水揚程高,開發利用成本高,難度大。河床地質大部分是石灰岩,只在和平鄉古坡火車站後面至高碼頭河段有一段花岩、石英斑岩雜夾其間。

在龍州縣境,平而河水質常年濁黃,在“雙龍搶珠”中謂“白龍”。縣境內長30.3公里,集雨面積7172平方公里(鴨水灘水文站資料),多年年最大流量5410立方米/秒,平均流量125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徑流量39.38億立方米。 最高水位124.4米,最低水位111.6米;自然落差20米,水能蘊藏量1.4萬千瓦,可利用0.3萬千瓦。

左江多年最大流量6980立方米/秒,平均流量276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0立方米/秒,年徑流量86.36億立方米,龍州水文觀測站水深4.6米,流速0.52立方米/秒,最高水位124.5米,最低水位104.69米, 河寬118米;天然落差13米,水能藏量1.91萬千瓦,可開發利用1.14萬千瓦。縣境內的左江河灘有大滑石灘、水滑石灘、橫江沙灘、那馱新灘、柳水灘、四巴灘、石廠灘、喝凌橫灘、鯽魚灘、荷葉灘、上榨灘、下榨灘、卷逢灘、馱板灘、馱棉灘等16個灘。

扶綏縣段,最大流量8410立方米 /秒,最小流量40.5立方米/秒, 平均流量為664立方米/秒。年徑流量為209億立方米,平均 落差9.7米。每年有洪水(水位標準規定:高程達70米為低洪,76.5米為中洪,83米為高洪。) 10至20次, 少則4、5次。河岸高,河床淺。河道多彎,平均寬度200米。上下游均可通航輪 船和帆船。水能總蘊藏量3.86萬千瓦。

主要支流

平而河水系

憑祥河,舊稱憑江,屬平而河系,有兩個源頭,一自西部山脈浦扣旗山脈之東,流經板茶;一自中部山脈之西那連。流經那嶺,兩源頭於下禮匯合,自南而北,經新那、板溫、大壯至市區與那蓬小溪匯合,後轉向西北流經那岩、竹坑、那行、那皇、那溪,再轉向東北,經茶陋匯入平而河。 全長約28公里,流域面積107平方公里,水面面積0.11平方公里,平均流量0.3立方米/秒。

三聯河,屬平而河系, 發源於龍州縣梓叢,流經三聯念社、浦責匯入平而河,全長8公里,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水面面積0.02平方公里,平均流量0.04立方米/秒。

橫勒河,屬平而河系,發源於秀龍嶺山麓。自北向南,流經那蓬、底隘、百孔、宋城、橫勒匯入平而河。 全長9公里, 流域面積75平方公里, 水面面積0.02平方公里,平均流量0.06立方米/秒。

左江水系

水口河,珠江流域西江上游支流左江的支流。發源於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平孟,流經越南後在龍州縣水口重新人境。在越南境內叫平江,龍州縣城匯入左江。

也稱平孟河,源出那坡縣平孟鎮農信村谷丘屯附近,由北向南,經平孟街在平孟關出越南社會主義共 和國高平省, 再從水口關流入我國境內至龍州縣歸流左江。縣境內河長9.4公里,集雨面積 (含縣境外集雨面積) 0.78萬公頃,最大流量81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流量0.5立方米每秒, 最枯水期流量0.16立方米每秒, 年徑流量0.42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28千瓦。可開發 量48千瓦,1963年建電站於平孟街,裝機容量28千瓦,現已為電網取代。

明江,源於上思縣十萬大山大溝龍頂,東北流,再轉北流,至上思縣城折向西流。橫貫寧明縣境,經寧明縣城向北流入龍州縣境,於上金圩匯入左江。

黑水河,發源於靖西縣新靖鎮環河村漁翁撒網東側石山腳下的大龍潭,南流,名龍潭河,在十九渡橋右側,有鵝泉河匯入,以下稱難灘水。至岳圩鎮之西流入越南,迂迴曲折,有一段為越南與中國的界河,於大新縣碩龍鄉德天村又進人中國國境,向東流19公里,在念底屯有下雷河(又稱邏水,上游在靖西縣)匯入,此段稱歸春河,以下稱黑水河,於龍州縣響水鄉棉河村兩縣交界處匯入左江。

妙懷河,源自德保縣蛇山山脈的百替、那葵土山一帶,分百替和那葵兩條支流,在龍光鄉那懷村的妙屯東南面匯合。流經上欽、念烈、妙屯,至大邦伏流,至靖西湖潤匯入左江。流程19.2公里,流域面積186平方公里,流域平均高程490米,平均流量3.19立方米每秒,平均坡降18.0‰,天然落差350米,可利用落差20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670千瓦,可開發130千瓦。 到1990年止,在沿岸共建立雙花、欽台、多奎、大邦、那龍、百布6個水電站,裝機15台,容量93千瓦。

扶綏縣段,主要支流有:

汪莊河,發源於十萬大山支脈四方嶺北麓,由12條支流匯合,分別經山圩、東門、岜盆、汪莊,在弄寨匯入左江。上游稱渠榮河、銀河,下游稱汪莊河。幹流長49公里,流域面積(包括12條支流) 1620.5平方公里,最大流量14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8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6.48億立方米, 水能總蘊藏量0.309萬千瓦。沿河兩岸築中型水庫一座,小型水庫7座; 水輪泵14處,安裝水輪泵15台;小水電站20處,裝機容量55千瓦;安裝抽水機42台,共772匹馬力。設計灌溉面積74476畝,實際灌溉55602畝。

客蘭河,又名響水河,發源於柳橋鎮東南的咘諾山北麓,流經那加、柳橋、岜留、灶瓦等村注入客蘭水庫,再經客蘭、岜模、岜河等村流入左江。在左江河口有一石崖懸水如瀑布,常響不息,故名響水河。建國前,沿河有自轉水車灌田。此河中下游為崇左與扶綏分界線。縣內流域面積531平方公里,幹流長度42公里,最大流量84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3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1.8585萬立方米。主幹河流水能蘊藏量0.087萬千瓦,已建立岜模、岜河、灶瓦三處小水電站,裝機容量870千瓦。

篤邦河,又名咘窯河。源於篤邦咘捏,流經渠黎鎮境內,在咘窯村流入左江。流域面積91.8平方公里, 長度14.2公里,最大流量177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8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3213萬立方米。 水能蘊藏量0.019萬千瓦,已建有汪莊村、汪莊水庫、咘窯、岜僚等四處小水電站,裝機容量為51千瓦,尚可裝機139千瓦。 那密河 源於三寶嶺,流經扶南鄉境內,在縣城大江口注入左江。流域面積63平方公里, 長度16.9公里,最大流量116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2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2520萬立方米。水能蘊藏量0.004萬千瓦。

上沙河 源於滕廣德古嶺,流經林旺、那貴村境,在龍頭注入左江。因流入左江沙灘上頭, 故名。流域面積74.4平方公里,長度20公里,最大流量125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1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2604萬立方米。水能蘊藏量0.012萬千瓦,已建有王令、那捲、那帶、 舊那冒、王村、上陽等6處小水電站,裝機容量47千瓦,尚可裝機73千瓦。可引水灌田4000畝左右。

下沙河 源於邕寧縣那胡村,流經邕寧縣江西鎮、龍頭鄉滕廣村一帶村屯,在涼亭流入左江。縣內流域面積78平方公里,長度19.1公里,最大流量137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15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2730萬立方米。水能蘊藏量0.018萬千瓦,已建滕廣小水電站一處,裝機容量12千瓦,尚可裝機168千瓦。

羅陽河 又名百夾河、甕江。源於西大明山東部,流經中東鎮,在龍頭鄉鳳莊村附近注入左江。 縣內流域面積180平方公里, 長度51公里, 最大流量412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10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7200萬立方米。水能蘊藏量0.055萬千瓦,已建有舊縣、三哨、羅陽橋、新安水庫、中東中學、龍莊、長樂等7處小水電站,裝機120千瓦,尚可裝機1000千瓦。

水利概況

崇左縣段,河道彎曲灘多,解放前夏秋豐水期可通航。1969年利用這段河床地質的有利條件,在古坡上游的牛仔灘上攔河築壩,建成先鋒水輪泵站,為本縣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 南北乾渠總長59公里, 設計灌溉面積32057畝, 完成灌溉面積最高達1.94萬畝 (1975年) 。1980年後,由於冬季水少,渠道失修等原因,灌溉面積逐年下降,至1984年僅維持在5000畝左右。境內河段有3座公路大橋橫跨其上(崇左一、二橋、馱盧大橋);較大渡口有縣城南津、中、下渡以及馱盧渡口;較大碼頭有南津、中渡、下渡(均在縣城內,中、下渡碼頭今已廢棄) 。左江崇左河段均可通航。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常有貨輪將本地土特產品(如龍鬚草、黃、紅麻、黃豆、紅瓜子等)運往廣州及港、澳等地。

上游龍州縣境,平而河上1966年以後,先後建了先鋒、鴨水電站。在築攔河壩、建電站前,帆舶可從龍州通越南諒山,是中國桂越水上通道之一,越南木料常年放筏入境,為廣西與越南諒山等省地方對外貿易貨物運輸主要通道。左江段河寬118米;天然落差13米,適於船運。清光緒年間中法戰爭時,每天都有上百艘帆船運送軍用物資到龍州轉往越南諒山、高平等地。民國年間,英國、法國軍艦曾從西江溯上龍州,商船直達梧州港口和香港。解放後,這條水上航道,仍是龍州至南寧貨物的主要運輸線。1965年,崇左縣在其境內的牛仔灘築起攔河壩建水輪泵站後,中斷了龍邕運輸通道。現在縣境內仍有機動船隻通航。

扶綏縣段,上下游均可通航輪船和帆船。水能總蘊藏量3.86萬千瓦。建國後,沿河兩岸建有大小電灌站40座,裝機總容量6404千瓦,灌溉面積46550畝。

記載

左江左江

據廣西水產研究所調查資料(1984)記載,左江氣象水文狀況為:年平均氣溫為22.1℃(13.9~28.1℃),年平均水溫為23.6℃(12.6~32.8℃),年平均降雨量為1346.2mm(1112.1~1658.8mm),年平均水位106.33m(104.22~124.18m),年平均含沙量為0.160kg/m3(最高3.16kg/m?3);左江的主要理化性狀為:透明度為15~286cm,pH值為7.0~8.7,溶解氧為6.00~9.07mg/l,總氮為0~0.330Nmg/l,總磷為0.055~0.581PO?43-mg/l,矽酸鹽為3.10~17.10SiOmg/l,鐵化合物中,Fe2+為0.027~0.035Femg/l,Fe3+為0.003~0.004Femg/l,鹼性高錳酸鉀耗氧量為0.43~2.25O2mg/l,生物化學需氧量為1.24~1.41mg/l·5d,陰離子中,Cl-為0.7~4.6mg/l,SO?42+為1.9~8.9mg/l,陽離子中,K+為0.3~0.6mg/l,Na+為0.2~0.3mg/l,Ca2+?為23.6~51.5mg/l,Mg2+為1.3~4.6mg/l;在餌料生物中,浮游植物包括8門75屬,其生物量為平均265874個/l(92461~750082個/l)和0.4741mg/l(0.1286~1.3699mg/l),浮遊動物有116種,其生物量為平均525.15個/l(510.06~529.12個/l)和0.2031mg/l(0.15l0~0.2168mg/l),底棲動物採到26種,水生昆蟲占30.77%、軟體動物占43.31%,其生物量為1097.47個/m2和28.299g/m2,此外,江河中還生長有各種維管束植物和固著藻類。

流域概況

上金濱臨左江而附近又有重要的紫霞洞文化遺址,在左江流域只有上金稱得上是岩洞上的縣,“上金”的壯語意思也就是岩洞上面。上金鄉的河抱村壯族名字叫“等盪”,即豎立銅柱的村莊,這證明古代漢軍攻下這裡的駱越城後曾在這裡豎立過銅柱記功,這一歷史地名信息在左江流域只有大新和龍州兩縣遺存。

上金鄉的紫霞洞是左江流域最大的古宗教民俗文化遺址。古代這裡是水神真武帝(壯族龍蛇神的化身)和龍母神

左江左江

的重要祭祀地,遠在越南北部的岱儂族和南寧市的壯族民眾都到這來燒香求雨求子祈福。紫霞洞歌圩也是左江流域最大的壯族歌圩,歷史上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九都舉行隆重的歌圩活動。這些民俗活動都說明上金是古代壯族先民的重要聖地和紀念地。

此外,上金附近還有駱越時代的重要文物玉戈傳世,這一玉戈至今還保存在龍州縣博物館。玉戈是古代駱越王權的標誌,玉戈在這一帶流傳說明上金是古駱越人的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左江即“臨塵”的首府之地。上金鄉政府所在地位於左江與其最大的支流明江的匯合處,自古以來就是左江流域最重要的交通中心。上金鄉及其附近的寧明花山和棉江花山一帶是左江流域崖壁畫的中心區,這裡古駱越的崖壁畫最多最密集;上金附近有銅礦分布,可供煉銅,並且左江流域目前發現的古青銅漢墓——古坡遺址就在棉江花山遺址不遠處,古坡遺址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青銅器,它的發現說明在花山崖壁畫的中心區有古駱越人的聚落。

生物資源

赤魟

(Dasyatisakajei)俗名鯆魚、草帽魚、盤魚,在分類學上隸屬於軟骨魚綱(Chondrichthyes)、鰩形目(Rajiformes)、魟科(Dasyatidae)、魟屬(Dasyat

is),在我區江河中的赤魟是中國僅有的淡水軟骨魚類。其肉味鮮美,魚油、肝臟、尾刺等具有藥用價值。60年代初期,武漢大學生物系吳熙載教授等對赤魟生物學、生態學等作了全面的研究,引起了學術界有關專家的關注並展開了討論,形成了一個共同的學術觀點,那就是認為遠古時代,廣西地處海洋底部,由於地殼變遷,海水退出,廣西變成了陸地,赤魟則是海水退出時留下的魚類,是約在新生代第三紀上新世末期以後逐漸被“陸封”而存留下來,並繁衍後代“陸封”的觀點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

其他保護動物

左江河段存在國家和自治區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多種,例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黿、二級保護動物的佛耳麗蚌、紅邊龜、山瑞等,以及自治區重點保護動物的背瘤麗蚌等,目前,這些種類都面臨資源衰竭,要嚴加保護。鑒於赤魟在分類學和分布上的特殊地位,具有其它經濟動物不可替代的重要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又屬瀕危的珍稀水生野生動物,建議將赤魟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

漁業生產

左江沿岸漁民所捕撈到的魚類計有:草魚、青魚、鰱魚、鱅魚、鯪魚、鯉魚、倒刺䰾、桂華鯪、魴魚、鯿魚、南方白甲魚、鮎魚、盔鮎、斑鱯、大刺鰍、岩鯪、烏原鯉、赤眼鱒、鱖魚、葉結魚等20多種,這些主要經濟魚類,現在能捕到的,已是寥寥無幾了 。龍州漁民反映,現在捕到的主要是藍刀魚、鯉魚、鯽魚和少量的鱖魚和大刺鰍;寧明縣明 江漁民反映,明江過去不但捕到多種較大型的魚類,而且還捕到、紅邊龜,現在一概不見了,連遠近聞名的明江鯉也比過去少得多了;崇左縣漁民反映,70年代以前,左江魚類資源豐富,經常捕到魴魚、鯿魚、青衣、白鮈、青竹魚、葉結魚、魚等

生態特徵左江河流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組成(毫克/升):浮植物總計0.54, 硅藻74.5%,綠藻4.2%,藍藻0.9%,甲藻16.0%, 金藻黃藻0.1%, 裸藻4.3%。

浮遊動物數量:數量525.15個/升, 生物量0.2031毫克/升。浮遊動物種類組成:原生動物(種) 24, 輪蟲(種) 46,枝角類(種) 28, 撓足類(種) 15, 合計(種) 113。

主要經濟魚類:青魚,草魚,鱤魚,䲘魚,赤眼鱒,大眼紅鮊,條魚,鯿魚,黃尾密鯝,刺䰾, 倒劍䰾,南方白甲魚,瓣結魚,桂華鯪,鯪魚,卷口魚,唇魚。

環境保護

漁業水域受污染,嚴重破壞了江河漁業生態環境

良好的水域環境是江河魚類和其它水產動物賴以生長繁殖的基礎,隨著經濟建設不斷發展,廠礦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向江河排放量逐年增多,致使江河水域造成嚴重污染,崇左縣 左江河段沿岸15萬居民,左江流經5個鄉鎮,

左江左江

向左江排放廢水的企事業單位有6家,主要是製糖廠、造紙廠、澱粉廠、酒精廠和醫院等,其中以製糖廠為最,崇左、馱盧兩家糖廠廢水年排放量達1062萬t,占向左江排放廢水總量的94%。寧明縣明江流經9個鄉鎮,也有多家企業 廢水流入,主要是製糖廠、澱粉廠、酒精廠和松脂廠等,尤以昌墩、海淵、寧明3家糖廠廢 水流入量最大,嚴重時,河水變黑,水生植物粘滿了污物,魚類和其它水產動物的生存受到 嚴重威脅,有些魚類由於大量吸入殘毒,魚類肌肉異味嚴重,讓人無法取食。近年來,左江 流域各界加強了工業污水排放的管理,加大了控制工業污染源排放的力度,左江水域污染日 趨嚴重的狀況得到一定控制,但要恢復原來的良好水質,依然還有較大的距離。

旅遊資源

左江左江

左江斜塔

為磚塔,是世界八大斜塔之一。原名歸龍塔,位於崇左城東2公里處。建於明代於啟元年(1621).分5層,塔底直徑5米、高28米,塔身呈八面體,塔頂八面飛檐;每層各開一視窗。塔內有螺鏇形階梯通塔頂。整個塔身向外傾斜1米左右,俗稱斜塔。據專家考證,是建塔工匠在建塔時考慮到江心風力和地基等因素而精心設計的。據說此塔原為一縣令所建,起初只建了3層,另外兩層由繼任縣令修建。左江斜塔已經經歷了370多年的風雨侵襲,至今仍巍然不動。

左江紅旅的優勢十分明顯。以龍州起義紀念場館為主軸,以鎮南關抗法古戰場和孫中山起義遺址為側翼,將本地區其他豐富的旅遊資源融合起來,配合知名度已經很高的右江紅色聖地,共同把左右江地區,打造成為中外馳名的廣西第二個桂林,指日可待。

左江壁畫

又名花山壁畫,位於崇左縣境內孔甲村雙對機山至雷州鄉隴狗山的左江兩岸,全程80公里,共有雙對機山、馱柏

左江左江

山、黃巢城山等28處崖壁畫點,這些崖壁畫不僅分布在左江兩岸的峭壁上,有多處是遠離左江數公里的陸上崖壁畫。這些壁畫多為各種姿態的人像,作畫地點懸崖峭壁、高陡艱難,時間約在戰國早期至東漢。其中,又以馱柏山壁畫為最。該處壁畫點作在馱柏山西南長約100米的陡峭崖壁上,北距馱柏街約50米,西北距馱柏新街1公里,隔江西距卜湍屯0.75公里,與下游的銀山崖壁畫相鄰。

揚美古鎮

古鎮建於宋代,因水運之便而興起,也因水運式微而沉寂,經歷了上千年歲月。初時,由羅、劉、陸、李四姓建造,因荊棘叢生,白花滿地,取名“白花村”。後來狄青平蠻,各方人士前來,逐漸發展,因清溪(即左江)環繞,揚波逐流,便易名“揚溪村”。後來,隨著時代發展,思想進化,人心向美,便更名“揚美村”。揚美在明代得以發展,到了清代更是一片繁華。興盛時,揚美有8座碼頭,“大船尾接小船頭,南腔北調語不休。入夜帆燈千萬點,滿江鈺閃似星浮”,成為重要的商埠,是方圓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這裡民風古樸,崇文尚德,仰美揚美,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明清時,舉人、進士、稟生、太學士迭出;近代則有辛亥革命先賢梁植堂、梁烈亞,為後人所景仰。 揚美至今依然保持著明清時期的古街、古巷、古祠、古廟、古宅、古樹、古閘門、古碼頭、文武塔、烽火台,古

左江左江

色古香,韻味無窮。入得鎮來,明清古宅鱗次櫛比,名勝古蹟星羅棋布,七柱屋、舉人屋、進士第、慕義門、禁約碑、黃氏莊園,古老的街巷,陳舊的宅院,古舊的窗欞,幽深的庭院,刻龍雕花的飛檐,布滿青苔的牆腳,瀰漫著平淡與安寧。 沿著光潔如洗的青石板路,兩旁300多米儘是青磚黑瓦、磚木結構的清代店鋪,這就是建於1832年的“臨江街”。這裡曾是一條繁華的街道,承載著厚重歷史的飛檐屋脊、陳磚舊瓦、柱礎石雕,早已歸於寧靜。行走在這條清明古街上,融進這韻味悠遠的環境裡,綿長的思緒會追尋著逝去的年代;夜幕低垂,絲竹之聲從古鎮深處悠悠地傳出,經柔柔的晚風吹送到江上,拂去人們心頭的浮塵。

揚美的八大景點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它們是:龍潭夕影、雷峰積翠、劍插清泉、亭對江流、江灘月夜、青坡懷古、閣望雲霞、灘松相呼,至今仍舊可尋。鮮為人知的烽火台等二十多處景點亦頗具觀賞價值。明朝著名的旅遊家徐霞客從南寧乘船上左江,曾讚譽揚美沿江風光:“自南寧來,過右江(入左江),岸山始露石,至揚美江,石始奇……余謂陽朔山峭瀕江,無此岸之石,建溪水激石,無此石奇”。可以說揚美古鎮,風光瑰麗;古埠淨土,魅力無窮。

相關文化

崇左市地域先秦時屬駱越地,我國最早的地理古籍<禹貢>把古華夏地分為九州,崇左市的地域在九州之外,荊州之南,尚未歸屬中原管轄。戰國時的神話古籍<山海經>中的《海內經》說“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這“都廣”兩字是帶有明顯壯語特點的地名字。“都”在壯語中也叫“垌”,是指平坦的稻作區,“廣”在壯語中也是寬廣的意思,古代的南寧盆地叫平垌,而左江的一條重要支流叫做黑水河,因此《海內經》所記載的“黑水”和“都廣”很可能在廣西境內。

左江崇左市區左江崇左市區

自從秦始皇派五十萬大兵征服嶺南後,崇左地域才納入中國版圖,屬當時的三十六郡之一的象郡管轄。這時左江流域出現了一個縣級地名叫做“臨塵”,《漢書·地理志》對“臨塵”有這么一段記載:“臨塵,朱涯水入領方。又有斤南水,又有侵離水,行七百里。莽曰監塵”,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臨塵縣內有一條河流叫朱涯河,流入領方縣(今南寧市地域),又有兩條分別叫斤南江和侵離江的河流,流程七百里。臨塵縣王莽主政時改叫監塵縣。

漢朝經略嶺南時所設的行政區名,多以當時的山川名命名。如現在的賀州市古叫“臨賀縣”,也叫“大賀縣”,

左江左江

就是以賀江命名的。“臨”在壯語是水的意思,“大”是江河的意思,“臨”就是“大”,也即是江河。《漢書·地理志》記載的這些漢代的行政區名,保留了許多駱越古地名的信息。漢代所建立的臨塵縣應當是當時駱越人居住的中心區,這一中心區應當是當時左江流域的交通中心。古代的交通以水運為主,古臨塵縣應當在左江邊。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古左江就叫做“臨塵”。

<漢書·地理志>所記載的“斤南水”是指那條河呢?“斤南水”在一些不同版本的古籍中也寫成“斤湳水”,“湳”和“臨”在壯語裡都是水或江的意思,在古漢語中“塵”與“斤”音近。“臨塵”就是“塵江”或“斤江”,也就是左江。有意思的是記者在龍州縣考察時,發現上金鄉的左江也有一個名字叫“勤江”。

“塵”、“斤”、“勤”都是壯語的音譯,意思是“上面”或“天上”。有意思的是八卦中的“乾”也是指“天”,但為什麼天叫“乾”,歷來易學家都不知其解,原來天叫“乾”來源於壯族古雞卜卦中的“天”卦,壯語“天”字的音譯也寫作“乾”。至此我們已經清楚地知道,左江在壯語中有一個名字叫“臨塵”或“斤南”,也就是天上河流的意思。“斤湳”——“天上的河流”,多么美麗的名字。

左州顧名思義就是左江流域州府所在地。而更多專家的觀點是在江州區的太平鎮,因為明清時代,太平府都是左江流域的政治中心。對這些被認為是古“臨塵”的地方記者都一一進行了實地考證,最後的結論是這些地方證據都不足。

一、濱臨左江並且位於左江與其重要支流的交匯處,水上交通便利。

二、有豐富的漢代以前的文化遺存,特別是青銅文物遺存。

三、有豐富的壯族民間傳說的古記憶遺存。

四、有壯族古地名的證據支撐。

五、有古駱越宗教民俗的遺存。

詩存留筆

(一)

巍峨斜塔優,碧玉水環流。矗立經風雨,蜚聲譽九洲。

(二)

為使安全過險津,輕斜微側自甘心。辛勤服務千年塔,贏得船人贊到今。

(三)

但使行船上下安,身斜影側亦酣然。如今險要河灘治,贏得千秋作史傳。

(四)

矗立左江遨太空,座基原在渦漩中。千滌萬擊仍堅勁,任你東西南北風。

(五)

砥柱中流戰巨濤,嚴寒酷暑任辛勞。狂風暴雨為誰煉,立地參天可自豪。

吐氣揚眉多起勁,強身怒目不彎腰。

影斜心正凌雲志,敢與河妖比矮高。

(六)

巍峨屹立麗江邊,風雨滄桑數百年。遠眺斜東而不倒,近觀歪北卻尤堅。

相傳初塔有仙助,歷久崢嶸賴古賢。

中外馳名遊客眾,流連忘返醉心田。

江名由來

江東在長江的右岸,應該稱為江右。但是恰恰相反,歷史上又稱江東為江左。江左者,江的左岸也。為何叫江左?這與古人的地理概念有關。古人在地理上是以東為左、以西為右的。例如山東省在太行山之東,故舊時別稱山左;山西省在太行山之西,故舊時別稱山右。很明顯,這個左、右是以面向南方為標準的。處在蕪湖至南京這個江段的位置面向南方,長江以東的地區在左手一邊,故稱江左。而江西省在江左之右,故別稱江右。這與現代地理學的概念是“相左”的。因為這段長江的下游在東北方向,按“面向河流下游,左手一側為左岸,右手一側為右岸”的規定,江東地區應該是在長江的右岸。一曰“左”,一曰“右”,說法矛盾,乃不同概念所致。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被搞糊塗了。

廣西壯族自治區有一條左江,一條右江,匯合後叫邕江。這兩條江命名的標準與古人確定左、右的標準又有所不同:靠西邊的一條叫左江,靠東邊的一條叫右江。很顯然,這個左、右是以面向北方為標準的,與我們現在看地圖以圖的左邊為西、右邊為東的情況完全一致。

右江簡介

右江壯族地區江河名。因與左江形成一左一右而得名;又因左右江流域是壯族最集中的聚居區,史籍常以“左右江”或“左右江溪峒”、“左右江羈縻州”代表壯族或壯族先民地區。

右江正源馱娘江,發源於雲南廣南龍山,流經廣南、富寧及廣西西林、田林,至百色納澄碧河後稱右江,經田陽、田東、平果、隆安,至邕寧宋村(亦稱合江村)與左江匯合,下流稱鬱江。幹流全長724公里,流域面積約40000公里。能通百噸以上拖輪。沿江兩岸及其支流因沖積而形成的右江平原,土地肥沃,盛產糧食和甘蔗,有“桂西明珠”之稱。今田東平馬鎮為宋朝溝通中原與西南大理古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是宋軍戰馬的主要購買場所,時稱橫山寨博易場。本世紀二三十年代,百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百色起義”地點,田東平馬鎮又是紅七軍的誕生地和右江蘇維埃政府所在地。

革命歷史

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在國人的心目中,為何處於如此重要的位置?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世人皆知,最根本的是廣西左右江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與世紀偉人鄧小平結下了不解的革命之緣。著名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是我們黨中央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早年領導和發動百色起義、龍州起義,成立紅七軍、紅八軍和左右江蘇維埃,一手創建起來的。地以人名,這是多么難得的革命情緣呵。

以左江而言,75年前,鄧小平同志就在這塊紅色的熱土上,領導和發動了震驚中外的龍州起義。龍州起義不僅高舉反封建的偉大旗幟,而且還成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領導人民同帝國主義進行面對面鬥爭的一次成功創舉。

龍州起義進程中,法帝國主義與國民黨軍閥政府狼狽為奸,合謀鎮壓左江革命。我左江革命軍民不畏強敵,一舉打下入侵挑釁的法國飛機,並把帝國主義分子法國駐龍州領事、武官和反動傳教士統統驅逐出境;接著,又果斷收回海關自主,剷除法帝國主義在左江的一切政治、經濟、文化特權,大滅帝國主義威風,伸張了中國人民的浩然正氣。

龍州起義的光輝,不僅照亮了南疆大地,而且還產生了跨國影響,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鄧小平1936年與斯諾談話時就指出:龍州蘇維埃與安南(今越南)人民有聯繫,推動了安南的革命運動。越南胡志明主席當年也高度讚譽中越兩國革命之間那種同志加兄弟的情誼。而這,也正是新世紀的今天,兩國邊民正在合力構建跨國紅旅的由來。

鄧小平同志領導的龍州起義,成全和推介了祖國邊陲重鎮龍州,鑄就了龍州和滔滔左江的歷史輝煌。古老的龍州鐵橋頭,作為龍州起義的標誌物之一,至今仍然雄踞在秀麗的左江邊。它訴說著歲月的流逝和人世的滄桑,見證了紅八軍和左江赤衛隊當年血灑春秋,進行龍州城保衛戰的英勇和慘烈。紅八軍軍部舊址、紅八軍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龍州起義紀念館,作為紀念龍州起義的載體,承載著世紀偉人鄧小平的大恩大德和智慧魅力,承載著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紅八軍軍長俞作豫和所有革命先烈光照千秋的愛國情懷、民族正氣和革命精神。這是南疆的旗幟,是壯鄉各族人民的自豪和驕傲,是十三億人民振興中華的無價之寶。

千裡邊關,歷創輝煌。1907年,辛亥革命前四年,中國九大名關之一的鎮南關(今友誼關),就奏響了一曲民主革命的戰歌。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愛國同胞的回響和支持下,先後發動和領導起義12次,其中鎮南關起義是孫中山親臨前線直接指揮戰鬥。他率部血戰七晝夜,奪取了三座炮台,殲敵六百餘人,取得了鎮南關起義勝利。

比這更早以前,鎮南關抗法大捷更是驚動了全世界。19世紀80年代,法帝國主義發動了一場入侵中國的不義戰爭。法軍分三路入侵我國鎮南關,中國抗法軍隊和邊關廣大居民,在抗法民族英雄蘇元春、馮子材、陳嘉等的指揮下,據山抗擊,對敵展開三晝夜激烈鏖戰,殲敵2300餘人,收復了所有失地,終於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法國侵略軍,取得了震驚中外的大勝利。

時至今日,古戰場的眾多遺址,仍然歷歷在目,保存完好,吸引著多少後人前來探古思源,眺望層巒群山,領略當年抗法硝煙,再現鎮南關大捷極為壯觀的歷史畫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