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逢源的說話藝術

左右逢源的說話藝術

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娓娓動人的故事,實際有效的例證,向讀者介紹了說話左右逢源的原則及在日常生活、社交應酬、商場環境、談判桌上等幾個方面的說話技巧。其內容易懂易學,便於解釋,方便實用,可借鑑和可操作性強。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左右逢源的說話藝術是高水平的人試圖辦成大事的殺手鐧!
牽舌贏天下,功到自然成。說話是一種技術,也是一門藝術。好口才是在官場中左右逢源的“法寶”,是商場中打開財富之門的“金鑰匙”。具備高超的口才藝術和說話技巧了,你的事業將會一帆風順,人生將會更加豐富多彩。

目錄

第一章善用說話技巧,達到目的有辦法
一、知己知彼,看清對象再開口
二、爭取他人贊成你的觀點
三、將心比心,最好的說客
四、轉移話題達目的
五、“對症下藥”,話語要有針對性
六、發揮語言親和力的作用
七、投其所好,言到功成
第二章讓人服你,批評也要講技巧
一、為被批評者接受批評奠定心理基礎
二、以剖析和評價為內容
三、用話語中的溫情去批評
四、寓理於例,曉之以理
五、旁敲側擊,間接批評不傷人心
六、欲抑先揚,先褒後貶
第三章互惠合作。談判只需動動口
一、因勢利導,趁火打劫
二、以退為進,反客為主
三、互惠合作,力取雙贏
四、打破僵局,變不利為有利
五、沉住氣,妙用“期限”策略
六、知己知彼,決勝三尺談判桌
第四章經商口才,打開財富的金鑰匙
一、妙言經商,一言興商
二、善於引導,激發興趣巧成交
三、欲取先予,欲擒故縱成生意
四、請將不如激將
五、改變“拒絕”就是接受成功
六、請君人瓮,水到渠成。
七、循循善誘,儘量讓對方多講
八、贏得對方好感,就可一步到位
第五章求人辦事,妙於曲徑可通幽
一、先替對方著想
二、用“奉承話”求人
三、說話“誠懇”,求人不難
四、“攀高枝兒”求助貴人
五、迂迴誘導,以話套話
六、求人辦事的語言技巧
第六章說話藝術也“厚黑”
一、以淚賺憐,以話乞憫
二、軟磨硬泡,死纏爛打
三、抓人軟肋,逼上梁山
四、綿里藏針,切中要害
五、曉以利害,蠱惑人心
六、妙語藏機,正話反說
七、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第七章注重說話細節,辦事會更有成效
一、學會察言觀色
二、說話也要掌握時機和分寸
三、嘴巴上要尊重對方
四、串記別人的名字
五、逢人只說三分話,切忌禍從口出
六、說話要經過大腦這扇門
第八章牽舌贏天下,功到自然成
一、忠言順耳利於行
二、隨機應變,靈活變通
三、為達目的,先兜圈子
四、將錯就錯,借題發揮
五、巧說圓場話,化干戈為玉帛
六、一句幽默話的力量
七、讚美之話讓你贏得人心
八、裝糊塗才是大智慧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善用說話技巧,達到目的有辦法
綜觀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為的人,H才都是他們必備的修養之一。他們憑藉好El才取得了成功,達到了自己目的的同時也贏得了人們的尊敬,獲得了歷史的肯定。
口才是為目的服務的手段。中國古代有“一言可以興邦,一言也可以誤國”之說,此語道出了說話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激烈的競爭中,擁有好的口才才能幫你達到目的,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一、知己知彼,看清對象再開口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說話,但說話是一個雙向問題,不管是在公共場合發表演講,還是和別人隨意交談,除了說話人之外,還有說話的對象。為此,說話人就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而要做到知己知彼,看清對象後,從對象的不同特點出發,說出不同的話,從而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談話氣氛,以達到說話的目的;否則,就達不到說話的目的,並且,還會造成尷尬的局面。
央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有次到山東採訪,採訪的話題是談農民產業協會,採訪的對象是一位養豬分會會長的地點。這時的敬一丹幾乎什麼都想到了,比如採訪養豬分會會長的地點,應該在典型的環境裡。於是,他們就找到養豬場一個最好的角度,從鏡頭裡可以看見大豬、小豬很生動的那種場景。包括服飾,敬一丹想應該穿與這個環境相協調的衣服,跟農民在一起,要穿著與他們沒有距離感的那種服裝。……
二、爭取他人贊成你的觀點
口才是人的智慧的綜合反應,談話、授課、講演、作報告都需要口才,但沒有真知灼見,人云亦云:是難以折服聽眾的。好口才一般是經過培養與訓練而成的,它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和競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很多時候,與人談話的目的無非是想知道別人對某一件事情的意見是否和自己相同,希望別人也能和自己一樣地對某一事物有同樣的看法。這時,如果談話雙方的意見一致,他們會感到一種同情的安慰;如果發現有差異、有不同時,該怎樣讓他人贊成你的觀點呢?
一、不在爭論中占上風
戴爾·卡耐基給年輕人的忠告:爭論的結果,十之八九會使雙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絕對正確。其實,在與人的爭吵中是沒有勝者的。即便你贏了,但對手會怎樣?被迫放棄自己觀點的人從來就不會改變初衷的。
佩恩·馬爾特霍人壽保險公司為其代理人定下的規矩是:不許爭吵。說服某人並不意味著同他爭論,爭吵不能改變別人的看法。聰明的班傑明·富蘭克林說:“如果您與人爭論和提出異議,有時也可取勝,但這是毫無意義的勝利,因為您永遠也不能爭得您的對手對您的友善態度。”
有一次,林肯斥罵一個年輕軍官,原因是他同自己的一個同事進行了激烈的爭吵。林肯說:“任何一個想有所作為的人,都不應在和人爭吵上浪費時間,這不是說他不應該允許自己發火和失去控制,而是說在重大問題上,如果你感到你和對方都正確,那你應該讓步;在枝節問題上即使你明明知道對方不對,你也應讓步。給狗讓路總比讓它咬你一口要好,因為即使把狗打死,也不能馬上治好你的傷。”
就結果而言,爭論一般不會帶給我們真正的成功。雖然在氣勢上可能我們逞了一時的口舌之強,可之後我們還是會在那樣一種憤憤的情緒下很久不得平靜。無論誰對誰錯,就此而言都是很不舒服的,別人更不會贊同你的觀點。何必呢!
就是有爭論的必要,我們也可以用平和的口氣來述說的。在說服之前,先找找自己的原因,首先謙虛地承認自己的過錯,比較而言就不那么難以入耳了。
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避免爭論,只有這樣才能爭取別人對你的贊同。
二、避免樹敵
如要使別人同意你,請尊重別人的意見,切勿直接指出對方的錯,因為這樣會引起爭論。
如果你們發生爭論,即使在爭論中你勝利了,使對方的論點被攻擊得千瘡百孔,證明他一無是處,那又怎么樣?你會覺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你使他自慚。你傷了他的自尊,他會怨恨你的勝利。而且一個人即使口服,但心裡並不服,他必定會把你當成“仇人”。不想樹敵,就要尊重對方,你能尊重別人的意見,別人才會尊重你的意見。
當發現別人的錯誤時,你可以用眼色、語調或手勢代替語言示意某人的不對。如果直接說他不對,試想,他能同意嗎?不會,因為你在說話時就已傷了他自尊心。任何時候都不要以這樣的話開頭:“我來給您證實一下”。其實,語意就等於:“我比你聰明。我跟你一說準能讓你改變自己的觀點。 ”這是一種挑釁行為,它能促使對方反對你的意見。如果你明知道對方有錯誤而直截了當地指出,結果會怎樣呢?
F先生是紐約市一個年輕的律師,前不久,在聯邦最高法院審理一宗涉及巨款和違法的重大案件時他出庭辯護。該律師發言後一名法官對他講:“ 根據軍艦製造廠限制條款,您的當事人應判6年刑,難道量刑不當嗎?”F先生停下來,看了法官一眼,爾後開門見山地說:“尊敬的法官,這種條款是不存在的。” 事後,F先生說:“法庭鴉雀無聲,室內溫度好似突然降到了零下。我是對的,法官是錯誤的,於是我就向法官直言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可您想他能同意我的觀點嗎?不會的,但我仍然相信自己的觀點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我覺得這次辯護髮言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成功,但就是沒有說服法官。當我向這位著名學者指出其不對時,我已經是在犯一個大錯。”
因此,想要人們同意你的觀點,首先就要尊重他人的意見,不要直截了當地指出他人的錯誤。
一個人如果想要成大事,就要學會巧妙地避免這樣無意義的爭論。當爭論要起時,他根本不去繼續和發展,只是說:“也許你是對的,讓我們用實踐來檢驗吧!”,然後將話題轉到其他方面。這樣既節約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不浪費在無意義的事物上面,同時也保持了同事和朋友間的友好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三、自己錯了,就要承認
戴爾·卡耐基曾說:如果你是對的,就要試著溫和地、有技巧地讓對方同意你;而如果你錯了,就要迅速而坦誠地承認。這樣做,要比為自己爭辯有效和有趣得多。
主動承認自己的缺點,比讓別人批評要心情舒暢。當發現自己的錯誤時,主動講出來,使他無法與你爭辯。畫家弗迪南德。沃倫就是採用這種方法使買他畫的人由憤怒、埋怨變得寬容大度。“畫廣告畫和為出版社畫畫要準確、認真,這一點很重要。”弗迪南德在回憶自己的經歷時說,“有些編輯要你按他的意圖馬上創作一幅畫,這難免會使你的作品出錯。與我共事的一位編輯喜歡吹毛求疵,每當他這樣做時,我就離開他的辦公室躲出去,這倒不是因為對他提出的批評不滿,而是對他這種態度和方法感到氣憤。前不久,他要我在短時間內給他創作一幅畫,我抓緊時間畫好,他打電話把我請去。我一進他辦公室發現他對我懷有敵意,這是我意料之中的事。他讓我談談為什麼這樣畫,而不那樣畫。於是我就用學到的方法作了自我批評,我說:“‘先生,如果這幅畫確實像你所說,我畫錯了,我沒有理由為自己辯護,我承認錯誤。我長期應約為你作畫,發生錯誤是不應該的,我很內疚。’” “他立即改口為我開脫,‘你說得對,但這不是什麼嚴重錯誤,只是… …’” “我打斷了他的話:‘任何錯誤都要付出代價的,犯錯誤自然會引人生氣。’他又想說什麼,但我沒讓他說。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批評自己,但我卻對此滿意。我再仔細些就好了,我說:‘你長期約我作畫,有權要求我把畫畫好,我再重新畫一幅。’” “‘不,不。’他反對我這樣做,‘我沒有那個意思。’他把我的作品誇讚了一番,表示只是想讓我對其做些修改,我的失誤對出版社的聲譽不會有什麼影響,勸我不必為此擔心。我的自我批評使他無法再同我爭吵,最後他請我一起用早餐,臨分手前他給了我一張支票,並約我再為他作一幅畫。 ”
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會使你比不承認錯誤的人高明很多。我們再來看看戴爾。卡耐基是如何做的。
戴爾·卡耐基所住的地方,幾乎是在紐約的地理中心點上,但是從他家出發步行一分鐘,就可到達一片森林。春天,黑草莓叢的野花白白一片,松鼠在林間築巢育子,馬草長得很茂盛,它幾乎高過馬頭。這塊沒有被破壞的林地叫森林公園,也許跟哥倫布發現美洲那天所看到的沒有什麼不同。他一有時間,就喜歡帶雷斯到公園散步,雷斯是他的小波士頓鬥牛犬,它是一隻友善而不傷人的小獵狗。因為在公園裡很少碰到行人,他常常不替雷斯系狗鏈或戴口罩。一天,卡耐基和他的小狗在公園遇見一位騎馬的警察,那個警察好像迫不及待地要表現他的權威。 “你為什麼讓你的狗跑來跑去,不給它繫上鏈子或戴上口罩?”他訓斥卡耐基,“難道你不曉得這是違法的嗎?” “是的,我曉得。”卡耐基回答,“不過我認為它不會在這兒咬人。” “你不認為!法律是不管你怎么認為的。它可能在這裡咬死松鼠,或咬傷小孩子。這次我不追究,但假如下回我再看到這隻狗沒有繫上鏈子或套上口罩在公園裡,你就必須去跟法官解釋啦。” 卡耐基沒有再說什麼,因為他知道自己錯了,他客客氣氣地答應遵辦。 可是,雷斯並不喜歡戴上那可惡的口罩,卡耐基也不喜歡它那樣,因此,他決定碰碰運氣。事情起初是非常順利的,但接著卻遇到了麻煩。一天下午,他們在一座小山坡上賽跑,突然又碰到了一位警察,還沒有等警察開口,卡耐基就先開口說道:“警官先生,這下你當場逮到我了,我有罪。我沒有託辭,沒有藉口了。上星期有警察警告過我,若是再帶小狗出來而不替它戴口罩就要罰我。” 警察回答:“好說,好說,我曉得在沒有人的時候,誰都忍不住要帶這么一條小狗出來玩玩。” “的確是忍不住,”卡耐基回答,“但這是違法的。” “像這樣的小狗大概不會咬傷別人吧。”警察反而為他開脫。 “不,它可能會咬死松鼠。”卡耐基說。 他告訴卡耐基:“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了,我們這么辦吧,你只要讓它跑過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卡耐基處理這件事的方法是:不和對方發生正面交鋒,並爽快地、坦白地、誠懇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因為站在對方那邊說話,對方反而為自己說話,整個事情就在和諧的氣氛下結束了。所以,如果我們知道免不了會遭受責備,何不搶先一步自己先認罪呢?聽自己譴責自己比挨人家的批評要好受得多,更能得到別人的贊同。P6-1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