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伯桃羊角哀合葬墓

據《濮州志·古蹟》載:“羊角哀墓在張大人莊東,墓前有碑。”左伯桃、羊角哀合葬墓位於今鄄城縣東北20公里的吉山鎮李胡同村西,西北距張大人莊約600米。

墓葬建制

墓封土現存直徑3米,高2米,封土前立有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7年)年“范縣古義士左伯桃表墓碑”。1979年被鄄城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左伯桃碑編輯本段左伯桃表墓碑高170厘米,寬64厘米,厚20厘米,方頭抹角,碑陰無字。碑文系清代著名學者“賜進士及弟加授通奉大夫山東督糧道孫星衍”撰之,“文林郎知范縣事唐晟”書丹。正文隸書,共14行,行38字,共527字。碑文記述了羊角哀、左伯桃二人的義行和對羊左合葬墓的考證,憑今思古,感世風日下,嘆人心不古,“嗚呼!士夫居安樂時,禮讓自喜,徵逐酒食,遭顛沛,掉臂不相顧,或負交。誓天曰:‘不負。及趨功名,爭利己,擠人至死又下石’”。
碑文的最後部分作銘曰:“吾讀琴操,哀三十窮,猗嗟羊左,淳淳古風,一諾不諭,榮瘁同盡,死交千古,令聞不殞,梁山永峙,瓠河半湮,死士之隴,重於生人,立石旌義,惟令之德,呂歷國俗,保此封城。”該碑文所引史料豐富,考證詳明,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同時,我們通過碑文,也看到對古人重友誼、輕利祿之言行的讚揚和對爭名奪利、不惜落井下石之小人的鞭撻。

左羊之交

關於左伯桃、羊角哀事跡,此碑亦引自《文選注》和《建康志》。羊左二人都是春秋時期的燕國人,他們是生死與共的朋友。聽說楚王招納天下賢士,於是羊角哀和左伯桃同去楚國求官(當時的燕楚古道就在李胡同,張大人莊一帶通過,古廩邱羊角城舊跡就在此間),當羊、左二人同行至此時,天降大雨雪,同往則盤費不夠,左伯桃便將所帶乾糧、衣物全交與羊角哀,讓其獨自赴楚,左伯桃則出走躲避羊角哀,最後因凍餓死於樹洞之中。羊角哀到了楚國,位至上大夫,遂將此事稟告楚王。楚王聽後很受感動,便下令伐倒林樹禮葬了左伯桃。羊角哀覺得因為左伯桃意識到二人同行必因路資不足,而一起餓死在途中,所以他才自殺於樹洞中,成全了自己。後左伯桃託夢給羊角哀,說自己在陰間受荊軻欺侮,羊角哀便自刎於左伯桃墓前,與他合葬在一起,赴陰間共戰荊軻。於是留下“二鬼戰荊軻”這千古傳頌的動人故事。

詩歌吟誦

 過左伯桃羊角哀墓
[作者]:周邦彥
[年代]:宋
古交久淪喪,末世尤反覆。
谷風歌焚輪,黃鳥譬伐木。
懷羊與左,重義逾血屬。
客行乾楚王,冬雪無斗粟
傾糧活一士,誓不俱死辱。
風云為慘變,鳥獸同躑躅。
角哀器前途,伯桃槁空谷。
終乘大夫車,千騎下棺櫝
子長何所疑,舊史刊不錄。
獨行貴苟難,義俠輕殺戮。
雖雲匪中制,要可興薄俗。
荒墳鄰萬鬼,溘死皆碌碌。
何事荊將軍,操戈相窘逐。 顏氏碑銘編輯本段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 四十九歲 二月,肅宗至鳳翔。真卿北上,至武當,詔授憲部尚書。四月,至鳳翔,有《讓憲部尚書表》。彈劾吏部侍郎崔漪帶酒容入朝、諫議大夫李何忌在朝班不肅。六月,代韋陟為御史大夫,有謝表。彈劾宰相房 曲以私情。十月,彈劾王府都虞侯管崇嗣不遵禮法。十九日,扈從肅宗由鳳翔出發,二十三日至長安,奏請肅宗先祭太廟,東向哭三日然後入宮。十一月二十八日,為宰相崔圓所忌,貶為馮翊太守。十二月,馮翊改名同州,太守改稱刺史,有謝表。途經 陽,作《吊烈士左伯桃墓詩》。次年,次兄允南遷司封郎中,弟允臧遷殿中侍御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