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質量研究

工作生活質量研究是指在管理心理學中有關改進工作條件,減少心理壓力,促進生活改善,合理安排福利的研究。

工作生活質量研究

正文

管理心理學中有關改進工作條件,減少心理壓力,促進生活改善,合理安排福利的研究。這種研究的目的在於使工作本身對人具有吸引力。在管理心理學中不少研究證明,金錢刺激作為激勵手段並不能保證職工持續的工作積極性。因此,作為內在激勵手段的工作生活質量研究便日益受到重視。工作生活質量可以有多方面的含義,它包括客觀工作生活條件的改善和工作本身的豐富化,以及為職工提供學習發展的機會,成長遠景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制定了勞動保護、公費醫療、對女工產假與哺乳期的照顧等制度,還為職工提供了交通、一伙食、住房的各種優惠條件,這些都體現了國家對職工工作生活質量的關心。
國際勞工組織曾提出工作生活質量的 7項基本原則:①職業應在專業上適合於從事工作的個人;②職業應有保證,要有持續的就業;③有組織工會的權力,有參加集體談判的權力:④工資與薪水應當公平並與職工的責任相聯繫,對職工的績效、服務和更多的任務要給以獎勵;⑤提供福利以保證工人及其家屬的醫療保健,老年及喪葬。這種福利應與國家的保證相結合;⑥有休息、娛樂的閒暇時間,並通過合宜的假日、休假和脫產學習的機會使人們有提高發展的可能;⑦工作條件應清潔、安全並且不危害工人及其家屬的健康。
歐洲經濟共同體設立了改進工作生活質量的歐洲基金會、藉以推動有關工作。國際衛生組織號召其成員國採取措施以改進工人的健康。在工業已開發國家,如瑞典、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等都通過法令的形式保證職工的工作生活質量。
還有一些專門從事研究工作生活質量的組織,如設在倫敦的"工作生活質量國際委員會"、設在美國的“工作生活質量美國中心”、設在瑞典的“工作生活問題中心”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