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長尾鼩

川西長尾鼩體形似小家鼠但稍小,吻鼻尖長,吻側有長須。 尾較長,平均為體長的80%左右。 川西長尾鼩為北京山區分布比較廣泛、比較常見的食蟲目動物。

川西長尾鼩(Soriculushypsibius)長尾鼩屬(Soriculus)別名,缺齒鼩。文氏鼩鼱。川西長尾鼩體形似小家鼠但稍小,吻鼻尖長,吻側有長須。被毛短柔細密,絲絨狀,通體鼠灰色染棕色。耳殼圓,露於毛被外。尾較長,平均為體長的80%左右。尾末端毛較長,形成筆狀毛束。前後足均具五趾。上頜每側具3個單尖齒。除臼齒外,其餘各齒或多或少染栗紅色。
川西長尾鼩為北京山區分布比較廣泛、比較常見的食蟲目動物。主要棲息于海拔較高的山地闊葉林和灌木叢中,也見於針葉林、棄耕地和山區農田等多種生境,在海拔2000m左右的山頂草甸也能見到其蹤跡。根據首都師範大學生物系在百花山自然保護區不同生境的調查結果,川西長尾鼩占鼠形動物夾日總捕量的比率分別為:農田11.1%,山楊樺木林6.2%,山杏—繡線菊灌叢4.0%,華北落葉松林和油松林2.6%,山頂草甸和林間草地2.0%。從山楊樺木林和落葉松林的調查結果看,川西長尾鼩的密度高峰出現在秋季。主要捕食昆蟲和蚯蚓,在農田中亦盜食農作物種子。
系中國的特有種,同時也是缺齒長尾鼩亞屬中惟一深入古北界的種類。在北京地區主要分布於海拔較高的中山帶。在門頭溝區黃塔、艾峪、百花山及延慶松山自然保護區等地均採集到標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