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俁壩

不等厚變半徑薄拱壩,最大壩高117m,水庫總庫容0.87億m3。 壩頂溢洪道裝有6扇高6.0m、寬3.8m的平板閘門,溢流量450m3/s。 川俁電站為壩後式,最大引用流量30m3/s。

Kawamata Dam

概述

川俁壩位於日本櫪木縣鹽谷郡栗山村、利根川水系(Tonegawa)鬼怒川上,地屬國立日光公園範圍。工程主要目的是防洪、灌溉和發電。不等厚變半徑薄拱壩,最大壩高117m,水庫總庫容0.87億m3。川俁電站總裝機容量2.7萬kW,年發電量0.619億kW·h。1958年4月開工,1966年竣工,電站於1963年投運。
壩址河谷為狹窄的"U"形,河谷高寬比1∶1。壩址地質為石英粗面質熔結凝灰岩,岩性緻密、堅硬,具有高度抗侵蝕能力,但斷層、層狀裂隙及節理相當發育,其中有些遭受過熱液蝕變。壩址斷層共60條,產狀不利於壩肩的穩定。其中最大斷層在左壩肩上游側岩體中出露。右岸壩肩地質條件相對較好,斷裂結構規模較小,產狀也比較有利。
鬼怒川總流域面積1760km2,壩址控制流域面積179.4km2,多年平均徑流量9.53m3/s,有效庫容0.73億m3,防洪庫容0.24億m3。最高洪水位979m,正常蓄水位976m,死水位930m。
大壩壩頂長137m,最大厚度15.5m。壩體積16.8萬m3。
壩頂溢洪道裝有6扇高6.0m、寬3.8m的平板閘門,溢流量450m3/s。2個壩內底孔,裝有2扇高3.22m、寬3.22m垂直提升閘門,泄流量550m3/s。
川俁電站為壩後式,最大引用流量30m3/s。
為適應壩址複雜的地質條件,採用了較為扁平的拱型。在左岸破碎基岩內修建了預應力錨固的傳力牆,傳力牆高約70m,深入岩體內的最大深度為55m,牆厚2.8~3.5m。為了使其與基岩接觸良好,採用預應力錨索錨固。為了不破壞牆兩側岩石,採用了先進開挖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