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西村

嶺西村

嶺西村,為一地名,在我國黑龍江省、福建省、山東省以及浙江省等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同名村莊,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村莊存在差別。

基本信息

說明

嶺西村為一地名,在我國黑龍江省、福建省、山東省以及浙江省等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同名村莊,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村莊存在差別。

1黑龍江哈爾濱市阿城區大嶺鄉嶺西村

嶺西村嶺西村

大嶺鄉嶺西村位於黑龍江哈爾濱市阿城區東南6公里處,是典型的農業村。全村545戶,人口2080人,1376名勞動力,耕地面積8000畝(均為旱田)。嶺西村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玉米加工業,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經過多年的發展,由王殿臣組建的哈爾濱市阿城區萬家香精品糧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公司有13戶加工戶,從業人員63人,磨米機23台,全年加工玉米5萬噸,年總收入600萬元,年純收入150萬元,占嶺西村農村總收入的42.8%。

2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感德鎮嶺西村

嶺西村位於安溪縣感德鎮西北部,距鎮政府17公里,擁有山地面積16750畝,其中林地面積5000畝,毛竹面積200畝,茶園面積1500畝,耕地面積680畝,全村338戶,分居7個自然角落,1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08人。2000年2月上官連春同志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十佳村委會主任”。2007年6月嶺西村黨支部被縣委評為“五個好”先進黨支部。

3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辦嶺西村

簡介

嶺西村社區位於沙子口以東的陡阡口裡,距沙子口街道辦事處駐地4公里,北依嶗山支脈的“三皇山”,南臨栲栳島灣,東接前登瀛村,西鄰西登瀛村。因建村時位於登瀛西嶺之西,故稱為嶺西村。嶺西村現有村民588戶,1689人;耕地400餘畝,山巒5700餘畝。該村村民有王、劉、朱、龍等姓氏,其中王姓約占全村總人口的96%。據《王氏族譜》記載,王氏先祖最早在明朝永樂年間人口大遷移時,由雲南大槐樹裡頭遷至山陽(屬山東昌邑)。譜載:“吾先人祖居山陽,屬昌邑。後遷於即墨城東南古鎮疃,數世而後,子孫繁衍,分處移居,有遷於嶺西者……”由此可見嶺西建村的王氏由即墨東古鎮遷來。現在有一種說法,說嶺西村建村的始族為一世王忠、王富二人。實際上,根據族譜所載,在王忠、王富兩人之前,王家已有先人在嶺西居住了。

風景名勝

嶺西村村北山上有一石崮,名曰:“皇鄉台”,其崖壁高數十丈,前壁陡峭難攀,崮頂有數個大石互相疊壓,內成石屋。“皇鄉台”之“皇鄉”實為“望鄉”之諧音。據村裡的老人講,嶺西村的先祖遷來之初思鄉心切,經常結伴攀至其頂,望故鄉而長嘆。嶺西村後有一山澗,名曰“水澗”。澗東坡有一酷似一遠航打魚的“船石”;澗西坡有一巨石,其形如一正在長鳴嘶叫的“馬口”,名曰“馬口石屋”。村裡的老人講,有“船石”預兆村內人去海上打魚不遇風浪;有“馬口石屋”的則兆村中六畜興旺。此“馬口石屋”內部很大,僅其“喉部”就可順躺七八個成年人。“馬口”內無蚊,夏天涼風習習,透人肌骨。所以每逢盛夏,村民蜂擁而至占地乘涼

經濟發展

以前嶺西村主要以種植農產品為主,兼有採石和石材加工等副業。1978年改革開放後,嶺西村除從事茶葉、水果的種植外,還積極招商引資,鼓勵扶持發展個體建築、商品零售、汽車運輸、餐飲、印刷等行業。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7700餘萬元,人均收入5315元。嶺西村在抓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強了文明建設。先後對村裡的主要街道進行了硬化;成立了環保隊,村民的生活垃圾做到了日產日清;在對特困戶的照顧、學生上學、幼兒教育等方面都做出了顯著成績。

4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杭垓鎮嶺西村

嶺西村嶺西村

嶺西村位於中國竹鄉之稱的安吉,距離縣城60公里處,人口僅885人,山林面積達7600畝。近年來,該村在做好山林文章的同時將眼光放到了近520畝的農田裡,種過高山蔬菜,養過松貝母,也栽過桔梗(藥材),目前成功培育的7000袋菌種將按照1:30的比例接種16萬袋香菇棒(剔除不育棒),從明年6月下旬至11月間可以出產10.4萬公斤新鮮香菇,按照目前以高出正常季節產香菇的2.5倍價格計算,年產值可以達52萬元。近年來,嶺西人民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團結奮進,艱苦創業,克服了種種困難。村委會抓住機遇,積極招商引資,使集體經濟有較大的發展,集體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村民的生活水平也顯著提高,村民的人均收入達6900元。目前,有多家外商和內聯廠有家在村投資,還有一些外來勞工人員,從而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嶺西村委會不斷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行層層落實崗位責任制,對全村轄區地段日夜區域治安聯防,使治安秩序穩定,併合理增建站崗點和治安崗亭,使發案率大幅度下將,基本沒有大案,要案發生,多年來,被上級評為治安先進單位,安全文明小區。該村黨支部在搞好物質文明建設同時大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設,重視改善民眾生活環境,積極開展安全文明村,文明戶的創建活動,投入資金現已建成初具規模的嶺西綠色學校,老人活動中心,婦女娛樂室,燈光球場,醫療衛生站,通訊網路和水電設施,鄉村道路安全全面整治,完善村內主幹道路橫穿持續不斷地努力工作,在新形勢下,嶺西村將更好地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沿著村領導制定的把嶺西建設成為生態優美的山村為目標奮勇前進。

5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李千戶鄉嶺西村

鐵嶺市鐵嶺縣李千戶嶺西村位於李千戶鄉一3公里,鐵撫路3公里,鐵嶺市20公里,距撫順市30公里,據瀋陽市60公里,交通方便,資源豐富,土壤較肥沃。全村共有1030口人,320戶,耕地面積2875畝,榛子園面積6350畝,人均榛子園6.2畝,人均收入5000元,現確定為全國品牌馬侍郎貢榛,打入全國各地。2003年以來連年獲得鐵嶺市文明村稱號,黨群共富,先進單位。多年來的發展形成了榛子、玉米制種、養殖三大主導產業。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實現699萬元,其中榛子產業一項收入達532萬元,占全村總收入的76%;其人均純收入達3447元,占全村農民純4880元的71%。如今,農田以繁育玉米優良種子和榛子為主導產業,年收入已達780萬元,人均收入7800元,存款的農戶已達70%以上

6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山嶺西村

嶺西村位於南海西樵山下。全村1400多人,祖先由南雄珠璣巷流徙至此。黃姓最多,姓黃的村民有900多人。祿舟村歷史才百多年,但卻出了黃氏文武兩位名人,武術大師黃飛鴻與國畫大師黃君璧。黃飛鴻,南海西樵祿舟村人,長於佛山禪城,他承父業後成為一代宗師,也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虎鶴雙形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工字伏虎拳和瑤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號。他倡導南獅獅藝,後人為其在祿舟村設立了黃飛鴻獅藝館,黃君璧原名韞之,號君璧。祖籍祿舟村。他為人正直隨和,一生沒有參加過任何黨派,畫品、人品備受人崇敬。黃君璧善畫山水,傳統功底深厚,他經歷了現代中國畫的繼承、演變、革新的全過程。他從學中國畫之日起就兼學西畫,是一個通西畫的中國畫家,在西方藝術界他被稱為“中國新古典派”。他用一支畫筆為後人留下許多豐富的寶貴遺產。至今,在北京的中國博物館還收藏著他的7幅作品

7、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坨南鄉嶺西村

嶺西村位於在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坨南鄉。原是易縣八區區址,1974年11月12日將嶺西等5個公社所轄24村劃歸滿城縣。嶺西物產豐富,四季如畫,風景秀麗,雪桃、柿子、蘋果、李子、山杏等水果產地,有天下花果第一鄉之譽。 嶺西老區,民善淳樸。吃苦耐勞,自強不息。今乘改革春風,科技致富, 求索發展,科教並重,腳踏實地。育林果造秀美山川,同心力建幸福家園,看我嶺西兒女,再繪錦繡畫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