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九弟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崔九弟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崔九弟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是唐代詩人王維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詩人與友人分別之場景,體現了詩人的戀戀不捨;後兩句借山中桂花這一意象,傳遞出詩人願君早歸之意,亦有其對隱居生活的讚許和嚮往。全詩毫無雕飾,自然率真,音節和諧,耐人尋味。

作品原文

崔九弟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城隅一分手 ,幾日還相見 ?

山中有桂花 ,莫待花如霰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崔九:即崔興宗。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唐詩人。早年隱居終南山,與王維、盧象、裴迪等遊覽賦詩,琴酒自娛。曾官右補闕、饒州長史,事跡略見《唐才子傳》卷二。他是王維妻崔氏之弟弟,也是王維母崔縣君的侄兒。九,為崔興宗在崔氏兄弟輩中的排行。南山:此指輞川,崔興宗的別墅在南山。口號:即“口占”,表示隨口吟詠而成,始見於南朝梁簡文帝蕭綱的《仰和衛尉新渝侯巡城口號》,後人遂沿用。

2.城隅(yú):城牆一角。城,此指京城長安。隅,角落,邊。

3.幾日:什麼時候。

4.桂花:木犀花,香氣極濃。

5.霰(xiàn):雪霰,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由水蒸氣在高空中遇到冷空氣凝結而成,呈球形或圓錐形,常在下雪前出現。這裡用以形容桂花散落的樣子。

白話譯文

你我在城邊上一分手,還要什麼時候才能相見?

山裡的桂花將要開放;別待花落如雪霰才回還。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作於唐玄宗天寶(742—756年)末年。當時由於唐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寵幸楊貴妃,政治十分黑暗,下層知識分子無法入仕。崔興宗早年與王維、裴迪隱居唱和,後來出仕為官,官至右補闕,但不久即對官場生活產生厭惡情緒,去官歸隱。王維、裴迪為之餞行送別,三人互相作詩以別,此詩即是王維勸勉崔興宗之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為送別崔興宗去往南山之作,詩寫依依難捨之情。

“城隅一分手,幾日還相見”,首句點題,寫題中“別”之場景,次句設問,詩人急不可待地問對方何時能再見面,體現了作者與友人的深刻情誼。“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以想像描繪了漫山桂花飄落,猶如滿天雪紛飛的美景。桂花本為尋常物,但山中桂花,深寂、清幽,詩人慾言、難言的種種情思,皆可藉助這一意象傳遞、釋放,且桂花花期有限,願君早歸,以落花促其歸,景到情到,風雅入骨,也是情深之至。

此詩與裴迪《送崔九》作於同時,但其意卻不盡相同,此詩中雖然同樣對於崔興宗的隱居道出讚賞之意,卻並沒有要他就此隱居不出意,與此並存的,是自己對隱居生活的艷羨。山中桂花兩句,便將此種況味藝術性地道出,不如裴迪詩直接,但意味更顯悠長。全詩四句二十個字,毫無雕飾,自然率真,音節和諧,耐人尋味。

名家點評

明·唐汝詢《唐詩解》:南山非遠,然既別恐不能即會,故以花落促其歸。

清·黃香石《唐賢三昧集箋注》:古甚。亦極有味,耐人領略言外意不盡,沖淡自然。

清·王士禛《批唐賢三昧集》:右丞五絕全用天機,故嘗獨步一時。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年),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外號“詩佛”。今存詩四首余首。有《王右丞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