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乃鏞

雍正二年(1724),崔乃鏞出任雲南尋甸州知府,後調任東川知府。 乾隆七年(1742)六月,崔乃鏞被革職,貶謫陝西渭南,擬發配邊疆。 後來,當欽差得知軍台嶺熊耳山是崔乃鏞故鄉陳爐鎮時,自悔莫及。

雍正二年(1724),崔乃鏞出任雲南尋甸州知府,後調任東川知府。乾隆二年(1737)升任湖北督糧道台。監督漕糧的前任官員,大都上下串通,剋扣運丁,剝削庫帑,中飽私囊。據《同官縣誌》載:崔乃鏞在任道台三年中,“氣宇軒昂,做官司清正”,“憤其罔上害民,悉取而革之”,因此而觸犯權臣和地方貪官污吏的利益,他們合謀捏造罪名,借權臣表奏朝廷。乾隆七年(1742)六月,崔乃鏞被革職,貶謫陝西渭南,擬發配邊疆。
崔乃鏞便被發配到熊耳山。後來,當欽差得知軍台嶺熊耳山是崔乃鏞故鄉陳爐鎮時,自悔莫及。崔乃鏞回到故鄉家中,閉門讀書,著書立說。著有《梧鳳筆記》、《易經約函要義》、《爐山風土誌》、《芒部遺蹟》、《鼓峰石鼓》、《爐山圖歌》等。後來,乾隆皇帝得知崔乃鏞任職期間,清正廉明,遂下聖旨,準予官復原職,崔乃鏞均以年老多病而謝辭。並親筆為自己寫下一幅對聯:龍恩浩蕩雖慕耕亦慰暮景 飛揚跋扈豈能為賢宰豎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