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山暗色岩

峨嵋山暗色岩,是個巨大火成岩區,由洪流玄武岩所形成,位於中國四川省。

峨嵋山暗色岩(Emeishan Traps)又譯峨嵋山玄武岩,另一名稱是二疊紀峨嵋山巨大火成岩區(Permian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是個巨大火成岩區,由洪流玄武岩所形成,位於中國四川省。

歷史

峨嵋山暗色岩形成於2億6000萬年前,是由大型熱柱火山爆發,形成的多層火成岩所構成。在峨嵋山暗色岩火山爆發後不久,約2億5100萬年前,規模更大型的西伯利亞暗色岩形成。峨嵋山暗色岩火山爆發的規模,足以對全球生態系統與古動物造成影響,因此被認為與瓜達鹿白階末滅絕事件(或稱開匹坦期末滅絕事件)有關。
萬森·庫爾提歐(Vincent Courtillot)與其他科學家認為,峨嵋山暗色岩火山爆發與瓜達鹿白階末滅絕事件幾乎同期發生,峨嵋山暗色岩應是這次滅絕事件的主因。另一派理論認為,這次滅絕事件是由小行星彗星撞擊地球造成;更具爭議的理論則認為,峨嵋山暗色岩與其他大型火山爆發本身是由撞擊事件所造成。

岩石組合

岩石組合主要為暗色岩系的拉斑玄武岩,局部發育有鹼性玄武岩(玄武質響岩)、粗面岩、安山岩、流紋岩及松脂岩等。岩石具拉斑玄武岩結構、氣孔及杏仁狀結構。氣孔充填物有有石英、石膏、方解石、冰洲石、綠泥石、葡萄石、魚眼石、綠纖石、綠簾石、瑪瑙。絕大部分以熔岩為主,局部存在火山碎屑岩夾層。其與下伏下二疊統棲霞組-茅口組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觸,與上覆下三疊統宣威組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觸。

岩石中所含礦物

區內業已發現了大量釩鈦磁鐵礦、銅鎳硫化礦、超基性岩中的鉑族元素礦、玄武岩中的銅礦和白雲岩中的鉛鋅礦,其中不乏大型-超大型規模。
對於釩鈦磁鐵礦、銅鎳硫化礦和超基性岩中的鉑族元素礦,其實是岩漿侵入作用形成的,它們應該與熱點或幔柱活動有關。要說與峨眉山玄武岩有關,那也只是處於火山噴出通道內及其附近。因此,其成礦與岩漿侵入作用或岩漿侵入所引起的地熱活動有關,而與噴出到地表的火山堆積物沒有直接關係。
峨眉山玄武岩內,普遍見有自然銅和輝銅礦,習稱玄武岩型銅礦。但規模一般很小,大多為銅礦化點,至多為小型規模。部分學者認為其可與基韋諾超大型銅礦對比,可有千萬噸級銅礦的找礦潛力。本人曾有博文專門論過,認為峨眉山大陸溢流玄武岩不可能形成中大型銅礦。雲南麗江地區,在峨眉山玄武岩之上覆蓋有上二疊統黑泥哨組海相黑色岩系,才具有小型規模的銅礦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