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山鄉

岷山鄉

岷山鄉是江西省九江市九江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西南部,是在2002年初由原黃老門、岷山兩鄉合併的大鄉,距縣城15公里,東倚風景秀麗的世界文化名山——廬山,北鄰獅子鎮、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南與馬回嶺鎮、德安縣林泉鄉接壤,地域面積112.7平方公里,轄文橋、民主、小陽、金盤、岷山、孫家壠、花盤、紅峰、團山、東株嶺、大塘、春華、紅光、青崗、分水等15個行政村,171個村民小組,共7069戶,29900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以岷山得名。1950年屬第六區余河、小陽、花盤等鄉,1958年建岷山墾殖場,1968年改岷山公社,1984年5月改鄉。1997年,面積47平方千米,人口0.9萬,轄文橋、民主、小陽、金盤、岷山、孫家壟、花盤、西株嶺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塘岸鋪,距縣城18千米。2002年初,將原岷山鄉併入黃老門鄉,考慮到岷山是革命老區,因此鄉名繼續保留,而棄用“黃老門鄉”之名,鄉政府駐黃老門。

附:黃老門鄉位於九江縣南部。京九鐵路、昌九高速公路穿境。九江機場位於境內。1950年屬團山、黃老門、通口等鄉,1958年改馬回嶺公社,1960年析設黃老門公社,1984年復置黃老門鄉。1997年,面積65.9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紅峰、通田、團山、東株嶺、大塘、春華、紅光、青崗、中嶺、分水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黃老門,距縣城14千米。 2002年1月11日,將岷山鄉併入,棄用“黃老門鄉”之名,新名稱繼續使用“岷山鄉”。

地理位置

岷山鄉是江西省九江市九江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江州區西南部,是在2002年初由原黃老門、岷山兩鄉合併的大鄉,距縣城15公里,東倚風景秀麗的世界文化名山——廬山,北鄰獅子鎮、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南與馬回嶺鎮、德安縣林泉鄉接壤,地域面積112.7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轄文橋、民主、小陽、金盤、岷山、孫家壠、花盤、紅豐、團山、東株嶺、大塘、春華、紅光、青崗、分水等1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黃老門。縣屬岷山林場在境內。

相關介紹

岷山鄉山清水秀,風光宜人,是一個山區大鄉,同時也是交通條件極為優越的鄉,內貫京九大線,昌九公路,105國道,境座九江廬山機場。這裡土地肥沃,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適宜水稻、棉花、油菜等作物的生產。年產糧食2500萬斤,籽棉750萬斤。全鄉擁有60%的山林面積,有林地達7萬餘畝,松、杉、毛竹蘊藏量巨大,年產松、杉木達800立方米,毛竹10萬根。全鄉有2.5萬多畝耕地,糧棉是岷山鄉的主導產業,其中乾薑片還進入國際市場。

境內資源豐富,東西部蘊藏著豐富的石灰石,初步探明達3億餘噸,中部有大量的高鋁黃土均是建材業必不可缺的主要輔材,且東部廬山南麓還有豐富的礦泉水資源。

改革開放以來,岷山鄉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蓬勃發展,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集鎮日趨繁榮,以招商引資為生命線,圍繞“特優富民、產業興鄉”總思路,促進了全鄉經濟跨越式發展。

革命歷史

岷山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東晉偉大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故里,也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時期贛北游擊隊的誕生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德懷、聶榮臻元帥、蕭克將軍曾在這塊土地上留下足跡,在長達十餘年的艱苦環境中,工農紅軍和人民民眾英勇戰鬥,譜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為革命捐軀有記載的烈士300餘人,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被省政府列為革命老區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