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村鄉[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岳村鄉]

岳村鄉[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岳村鄉]
岳村鄉[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岳村鄉]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岳村鄉地處縣城西郊,面積為25.4平方公里,全鄉轄19個行政村,90個村民小組,2.2萬人,全鄉耕地面積1.4萬畝,灘區非耕地1萬餘畝。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岳村、前秦嶺崗村、後秦嶺崗村、三家莊村、牛窪村、呂村、韓郭作村、西郭作村、趙郭作村、裴昌廟村、五里遠村、邊溝村、方頭村、楊莊村、西坡村、東坡村、賀村、西關白莊村、東關白莊村。 1958年為城關鄉;1962年岳村由城關鄉中析出,成立岳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岳村鄉。 近年來隨著城區建設向西推進和城區規劃的逐步實施,位於東半部的幾個村即將進入城區,其中三家莊、五里遠正在成為“城中村”。區位優勢在為全鄉富餘勞力進城務工經商提供便利條件的同時,也為全鄉廣大民眾圍繞城區發展三產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區位交通條件突出。我鄉地處城鄉結合部,交通四通八達,北連焦溫高速,南接連霍高速,獲軹線、谷黃路、鑫源路、溫孟路、溫濟路等幹道橫貫東西,南河渡黃河大橋穿境而過。

基本信息

河南省溫縣岳村鄉

岳村鄉地處縣城西郊,面積為25.4平方公里,全鄉轄19個行政村,90個村民小組,2.2萬人,全鄉耕地面積1.4萬畝,灘區非耕地1萬餘畝。郵編:454850;代碼:410825200。

行政轄區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岳村、前秦嶺崗村、後秦嶺崗村、三家莊村、牛窪村、呂村、韓郭作村、西郭作村、趙郭作村、裴昌廟村、五里遠村、邊溝村、方頭村、楊莊村、西坡村、東坡村、賀村、西關白莊村、東關白莊村。

歷史沿革

1958年為城關鄉;1962年岳村由城關鄉中析出,成立岳村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岳村鄉。

經濟優勢

1、區位優勢

近年來隨著城區建設向西推進和城區規劃的逐步實施,位於東半部的幾個村即將進入城區,其中三家莊、五里遠正在成為“城中村”。區位優勢在為全鄉富餘勞力進城務工經商提供便利條件的同時,也為全鄉廣大民眾圍繞城區發展三產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區位交通條件突出。我鄉地處城鄉結合部,交通四通八達,北連焦溫高速,南接連霍高速,獲軹線、谷黃路、鑫源路、溫孟路、溫濟路等幹道橫貫東西,南河渡黃河大橋穿境而過。

2、交通優勢

境內焦溫高速與大橋引線路貫通南北,新洛路由東向西穿越鄉境,加上原溫孟路、灘區吉祥大道、谷黃路、過境公路兩側正在成為外來客商的投資熱點,和實施“以路擴路,以路發展”戰略,發展第三產業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3、灘區優勢

全鄉灘區有1萬餘畝非耕地,繼大橋引線路開通之後,吉祥大道、谷黃路、鑫源路與大橋引線路交匯,交通閉塞的狀況得到較大改觀。同時,隨著三毛楊基地建設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加大,,灘區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形成了氣候適宜,水草資源豐富的“萬畝良田”,農林牧全面發展,成為四大懷藥、瓜果蔬菜的生產基地。

農業發展

該鄉是一個傳統農業鄉,80年代與趙堡鎮齊名,曾是全縣農業的“一面旗幟”。近些年,鄉黨委政府積極引導廣大民眾發展蔬菜、懷藥、棉花、花生、果品等經濟作物。農業上,每年小麥種植面積14000畝,玉米種植面積9000來畝,糧經作物種植比例達到7:3。

灘區片林面積達到2000畝,主要分布在新蟒河以南,其中灘區5號路以南有方頭、五里遠、關一、牛窪、趙郭作、岳村;吉祥路以南有關東坡、邊溝 新蟒河以南有賀村、楊莊、西坡、關一、關二,幾年來,共種植三毛楊67.2萬株。全鄉共有機井600眼,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000畝。農業結構調整方面,以懷藥種植為主,上坡以鐵棍山藥和蔬菜種植為主。趙郭作全村420畝耕地,種植鐵棍山藥360畝,占80%;全村126戶,種山藥戶達到120戶,占98%。全鄉鐵棍山藥面積達到700餘畝。畜牧業發展主要集中在灘區,具體分布在:吉祥路東端的關二村養羊場和分布全鄉的散養農戶。2005年岳村鄉畜牧業任務:生豬10500頭,存欄12800頭。羊6400隻,存欄6800隻。奶羊270頭,存欄350頭,居全縣第一。

人文歷史

人文底蘊歷史厚重。我鄉東臨舉世聞名的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境內有西漢時著名的“萬石君”石奮父子墓葬——“五冢窪”,北宋時期我國著名的山水畫大師郭熙出生在我鄉西郭作村,春秋時期“趙氏孤兒”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