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地層法

岩石地層法,是劃分和對比第四紀地層的一種基本方法。

基本信息

含義

岩石地層法(method of lithological stratigraphy)是劃分和對比第四紀地層的一種基本方法。

原理

在一個沉積盆地中同時期形成的沉積物,若其物質來源和沉積環境基本一致,則岩性也會大致相同;不同地質時期,隨沉積條件的改變,岩性也會發生變化。岩性包括岩石類型、成分、結構、構造、顏色等方面。

方法

依據岩性的一些巨觀特徵及其在垂向上的變化,可以劃分和對比地層。
地層剖面上具有特殊性質而分布較廣的某些夾層,是地層劃分,特別是地層對比的重要標誌。如穩定的陸相地層中所夾的海侵層位,穩定的碎屑沉積物中的一些化學沉積物夾層等。

火山灰層的運用

在第四紀火山活動地區,地層剖面中的火山灰層,也是良好的標誌層。對不同時期的火山灰進行岩石性質和化學成分的測定,同時套用14C法、裂變徑跡法測定其年齡,建立區域第四紀火山灰年代表,對劃分和對比地層具有重要意義。在運用岩性的巨觀特徵劃分、對比地層時,同時要系統地研究岩石(或沉積物)的礦物組成,包括碎屑礦物和粘土礦物。

碎屑礦物

對碎屑礦物,既要鑑定其種類,還要研究其標型特徵;既要研究重礦物,也要研究輕礦物;既要研究礦物組合,也要研究特徵礦物;要研究礦物組合和特徵礦物在垂向上的變化,包括各種不同類型礦物數量比值的變化,如穩定礦物與不穩定礦物含量比值的變化,石英與長石含量比值的變化等。
在這些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劃分礦物層、繪製礦物柱狀剖面圖,對劃分和對比地層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