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濤

山濤

(205年—283年),竹林七賢之一。字巨源,西晉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

山 濤山 濤

生平

晉代吏部尚書。為"竹林七賢"之一。西晉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據河南省武陟縣大虹橋鄉網站資料,大虹橋鄉是山濤出生地,不知詳否)人。早孤,家貧。雖居高官榮貴,卻貞慎儉約,俸祿薪水,散於鄰里,時人謂為"璞玉渾金"。武帝時任尚書之職,凡甄拔人物,各有題目,稱"山公啟事"。 山濤好老莊學說,與嵇康、阮籍等交遊。為人小心謹慎,山濤在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大,投靠司馬氏,仕途平步青雲。生活非常節儉。山濤推薦好朋友嵇康來洛陽做官,沒料到嵇康不但不領情,還寫了一篇《與山巨源絕交書》的奇文,稱“志氣所託,不可奪也”,“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在人間不止此事,會顯世教所不容”,“不可己嗜臭腐,養鴛雛以死鼠也”。然而,嵇康在刑場臨死前將自己的兒女託付給了山濤,留言道“巨源在,汝不孤矣”。在嵇康被殺後二十年,山濤薦舉嵇康的兒子嵇紹為秘書丞。年四十,始為郡主簿。

早前,山濤見司馬懿與曹爽爭權,乃隱身不問事務。司馬師執政後,欲傾心依附,被舉秀才,除郎中,累遷尚書吏部郎。司馬昭以鍾會作亂於蜀,將西征,任濤為行軍司馬,鎮鄴。昭進爵晉公,濤主張以司馬炎為太子。炎代魏稱帝時,任山濤為大鴻臚,加奉車都尉,進爵新沓伯。出為冀州刺史,甄拔隱屈,搜訪賢才三十餘人。入為侍中,遷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僕射等。每選用官吏,皆先秉承晉武帝之意旨,且親作評論,時稱《山公啟事》。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準。後拜司徒,復固辭,乃歸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輯本。 王戎曾稱濤為“璞玉渾金,人莫知其器。”

山氏名人,惟山濤最為有名,名望、地位、學術和事跡莫出其右者。據載,山濤祖本父曜,山濤之父山曜(宛句令)的姑姑山氏夫人為魏粟邑令張先生張汪之妻。山氏夫人的姑娘張春華為司馬懿的正室夫人,後尊為晉宣穆皇后,是司馬師、司馬昭的親生母親。山濤五子:山該、山淳、山允、山謨、山簡。山簡之子為山遐 ,遐字彥林,為餘姚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