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黃皮果

山黃皮果

山黃皮果俗稱“雞皮果”,因果實成熟時似雞皮而得名,屬芸香科植物,主要分布在廣西地區的西南邊陲少數民族聚居的石山地區,少量分布在百色地區右江河谷地帶,是一種野生的常綠水喬木或大灌木。 山黃皮果實為漿果,果皮、果肉可食,可食率在 70%以上,烘乾率為11%~14%。果實總酸度為2. 28%,含總糖9. 8%,蛋白質1. 39%,維生素C74毫克/100克,總固形物17. 5%,胺基酸總量1710毫克/100克,此外還含有豐富的鐵、鈣等各種營養元素,營養價值高。果實酸甜且香氣怡人,實為夏令佳果。

基本簡介

山黃皮果 山黃皮果

山黃皮果其果實成穗,果開圓形,指頭般大,幼果青綠色,成熟時果色橙黃透亮,味香,甘甜帶酸,食後醇香久長。近二十年來,由於市場需求大,銷路好,山黃皮已變為人工栽培種植,嫁接生樹高有3—4米,實在的樹高一般5—8米,最高達20—25米;最高株產果可達60公斤,一般有20—30公斤。以龍州、寧明、崇左、憑祥、大新、天等、扶綏等縣(市)分布最多,隆安、馬山、橫縣等縣也有分布。約有10—12萬多株,年產鮮果1100—1120噸。

生長習性

長勢中等偏弱,植株較矮小,一般實生果樹5年後便開花結果,嫁接果樹3 ~ 4年開花結果。年生長量以4 ~6月和9 ~10月為二個生長高峰期,幼年樹全年生長量間隔不明顯,結果樹較明顯,以秋梢結果為主,枝條成花率高,花穗長而且大,著花密,座果率高,豐產性能好。

開發價值

山黃皮果實黃白色,色澤誘人,果皮光滑,無黃皮果實的毛糙感,味酸甜,而且有怡人的香氣,是消暑解渴的美味佳果。

山黃皮果實皮薄多汁,可加工成多種果製品;果皮微辛,無柑桔、柚子皮的苦味,也沒有黃皮果皮的濃重辛麻感;種子全果可作加工原料。

氣候條件

1、山黃皮生長的氣候條件

山黃皮樹適宜生長在年均氣溫在20℃左右,7月平均氣溫20℃~30℃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2、山黃皮生長的土質條件

山黃皮根系發達,耐旱,對土壤適應力較強,多分布在石灰岩灰地區的紅壤或磚紅壤的土質里,山黃皮多是生長在村前屋後、山縣、山坳或平原地帶,甚至院落、路旁。其適應性較廣,全有較強的抗旱和防蟲害的能力。

藥用價值

山黃皮果 山黃皮果

據廣西大學農學院中心實驗室對山黃皮里的營養分析,鮮果含有有左鏇肉鹼及17種胺基酸,總含量為99.21mg/100g,蛋白質1.39%,總糖量為9.3%,維生素C74 mg/100g,總固形物17.5/%,總酸度為2.28%,可食率75%,還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礦物營養。山黃果實、權葉均具有特殊香味,具消暑、消炎、化滯、祛濕、健脾健胃的功效,可鮮食、調味、入藥,是食用和調味的上品和上佳的綠色保健食品。

南疆珍稀特水果之一,人稱“果香奇特賽榴槤,消脂健胃壯美人”。可以加工成香料、果脯、山黃皮果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