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清風

油畫作品《雪域·女人》2000.12獲“湖北省教師美術作品展”銀獎。 油畫作品《塬上牧歌》2003.7獲“湖北省第二屆油畫展”湖北油畫藝術獎。 2003.11入選“中國第三屆油畫精選作品展”。

內容介紹

遠離我們幾百年前繪畫大師顫動的手,不光復活了遠古的幽靈,也承接了當今的靈魂,創造了讓我們從感官到精神上的不斷震撼,讓我們的靈魂在那些最初的、最基本的、最潛在的觸動中,感受到藝術的意義和價值。所以,當個人的藝術走到一定階段後,它已不是個人的隨意行為,而是具有了極強的規範性和歸宿感,它所表達的已完全超出了個人生活的經驗範疇。藝術中那些積極的因素,那種健康向上的力量,儘管那裡面也同樣包容了人類最大的痛苦、絕望、悲劇精神以及人類自身的弱點,正因為如此,藝術才能體現人類生存的最高價值和意義。
在茫茫大山的皺摺里,在被巴雨秦風反覆剝蝕的歲月里,武當山下的這群畫家,象山民一樣,在山野里進行著一年又一年的勞作,藝術感知在久久的修煉之中微妙的漸進。也許這片群山中真的流動著東方智慧的“靈氣”,在短短不到十年時光里,十堰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的教師們,創作出了一批又一批富有影響力的美術作品,有的在全國大型展覽中獲金獎、銀獎,有的被世界一流畫廊收藏、拍賣。這些作品的產生,可以說是大自然對生命的一種承諾和獎賞,並讓創造者有一種人之偉大的努力慢慢湧上心頭。因為他們的藝術追求與精神信仰是分不開的,他們通過生存的體驗才領悟到生命的意義,通過個體對世界和生存意義的把握才感受到當代人的靈魂狀態,並切入當代藝術的內涵。他們尋求閒寂的內心世界,保持著一種超脫的心靈境界。
西班牙當代作家何·塞拉在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上說到:“我並未尋找孤獨,而是與之不期而遇。我在孤獨中並且自認為是恬淡並心甘情願地思考、工作、生活,也在孤獨中寫作和說話。始終與我的孤獨作伴的是我的另一位故交和師長畢卡索的一個推斷:只有巨大的孤獨才能產生偉大的作品。”
這是西方人對藝術創作過程個體狀態的體驗和孤獨的心靈追求。當代藝術,因為是出自以幽暗為體的“意識流”,所以對自然、對社會採取深閉固據的態度,這是最乾枯、孤獨的生命。他們的“不可以已”,不是來自“充實”,而是來自絕望中的喧嚷。他們孤獨的超越是形上學的超越,而不是在每一個感覺世界中的事物自身而看出其超越的意味。
而我們所尚崇的東方藝術之精神,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於萬物。”在藝術的超越精神上,並非舍離萬物,並非舍離世俗,面對世俗的是非而 “忘我”“喪我”。於是,在世俗是非之中,即呈現出“天地精神”而與之往來,這正是“即自的超越”。所以,對每一個具體的事態,都能在有限中看出無限,在谷底見到頂峰,而不知不覺地由藝術的人生觀,形成生命的宇宙觀。這時,我們將不再是拒絕者、責難者,而是生命的順隨者和使命的創造者。真正懂得了這份生命的有限,就不會去盲目涌念歷史沉積的經驗、記錄、規則,也不會盲目的醉心於借鑑西方現代模式單純橫向移植,而是在覺知、超越的基礎上建立對人的信念,以及對靈魂深度和生命激情的表現。
山花各自開著,山鳥各自飛著,山泉各自流著,固守精神家園的畫家各自畫著,這一切都在太陽下面構成了自由自在的風景,這一切都有自己內在的秩序,一派平靜、安詳,似乎把世界給忘記了

作者介紹

姚強教授,湖北十堰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主任,研究方向: 素描色彩、油畫藝術。 2003年度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001年十堰市人民政府授予“政府專項津貼專家”; 2003年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科帶頭人” 。《 懷斯和他的畫》發表在《藝術世界》2001.1期,《高等職業教育工藝美術設計專業教改初探》發表在《湖北省高等學校藝術教育論文選》。 油畫作品《雪域·女人》2000.12獲“湖北省教師美術作品展”銀獎。(省文化廳、教育廳主辦) 油畫作品《塬上牧歌》2003.7獲“湖北省第二屆油畫展”湖北油畫藝術獎。(省文化廳、文聯、美協主辦)。2003.10獲“湖北省高等學校美術大展”金獎。(省文化廳、教育廳主辦)。2003.11入選“中國第三屆油畫精選作品展”。

作品目錄

前言 輕輕叩門(概述)
第一章 丹青無言(教師作品)
第二章 細雨潤物(基礎課程)
第三章 初沐春風(設計基礎)
第四章 時尚陳述(平面展示)
第五章 七月青果(畢業專題設計)
第六章 山居作坊(漆畫、陶藝、實習基地)
第七章 空山無語(結束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