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立第三師範

山西省立第三師範

始創於民國二年(1913年),其前身是山西省立第四師範學校,1917年改名為“山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34年改稱山西省大同師範學校;1972年與大同一中互換校名,正式更名為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校。 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為1919年6月,由晉系軍閥閻錫山在山西太原創建的一所專門培養全省國小教師的師範學校。大量國共將領從該校畢業,並影響中國近代歷史發展[1]。 919年6月,該校創建,由學校校本部、體育場、農場三部組成,整個校園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課程開設國語、數學、歷史、軍事訓練、實習工廠等科目。徐向前、薄一波、程子華、王世英等中共將領均由該校畢業。1936年,因為國共矛盾加劇,該校停辦[2]。

歷史沿革

坐落在大同市西北隅師校街25號的山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現大同第一中學校)始創於民國二年(1913年),其前身是山西省立第四師範學校,1917年改名為“山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34年改稱山西省大同師範學校;1972年與大同一中互換校名,正式更名為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校。

山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舊址,二 OO四年八月二十六日由大同市文物局確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現大同第一中學校),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府,這裡曾孕育了多位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革命先驅。

學校名人

王仲一(1901-1931) 山西天鎮人,原名王振翼,字壯飛、1921年秋到北京,經中共北京大學支部批准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5年初組織建立中共張家口特別支部,任書記,併兼京綏鐵路總工會秘書。10月中共張家口地

王仲一同志 王仲一同志

方執行委員會成立,任組織部部長。不久參與建立內蒙古農工兵大同盟,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同年冬任中共張家口地委書記,積極發展察哈爾、熱河、綏遠等地中共組織,領導鐵路工人“索薪”鬥爭和電力工人“增資”鬥爭取得勝利。1926年夏改任張家口地委組織部部長兼工委書記,曾組織百餘人工人交通大隊隨馮玉祥部國民軍轉戰陝甘。1927年春被調到武漢,先後在中共中央、湖北省委工作。4月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員。大革命失敗後,到賀龍第二十軍軍部負責政治訓練,參加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到天津,9月任中共順直省委職工委員會書記,在白色恐怖下堅持地下工運鬥爭。1928年4月赴蘇聯莫斯科,6月出席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任順直代表團代理書記,並任大會政治、組織、職工運動、軍事等委員會委員,被選為中共候補中央委員。會後回國任中共順直省委常務委員兼工委書記。同年11月因“順直省委之錯誤”被中共中央政治局開除候補中央委員資格並撤職(經中共六屆二中全會確認)。後調上海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共黨團工作。1929年初任中共滿洲臨時省委工委書記,參與領導恢復發展東北地區的工人運動。1930年後被調回上海,10月又因“順直問題”被開除黨籍。1931年1月在天津參加反對中共六屆四中全會的活動。2月16日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同年10月31日在北平草嵐子監獄被折磨致死。

趙革非同志與愛人 趙革非同志與愛人

曹汝謙(1905-1929,)山西應縣人,原名儒謙,字效公,化名曹謙。1922年隨高君宇到北京在《嚮導》周報社工作,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國共合作實現後,根據黨的指示南下廣州參加國民革命,任中共領導的第一支革命武裝鐵甲車隊政治教官,參加了討伐陳炯明、第二次東征等戰鬥。1925年春,任鄂軍何成浚部政治部主任。1926年初,蔣介石網羅黨羽,培植個人勢力,陰謀背叛革命。他即聯絡何部的一些進步軍官,通電反蔣,因此被捕。經周恩來擔保釋放。“中山艦事件”後,隨周恩來到上海工作。1927年大革命後期,中共中央機關遷到武漢,他率警衛二團參加平息夏斗寅叛亂、保衛武漢的戰鬥。大革命失敗後,在北京、河南、山西等地做黨的地下工作。1929年秋,化名曹謙,受黨派遣到河南衛輝縣做兵運工作。恢復黨組織,武裝“千民會”,成立“河南義勇軍”,部隊擴大到500多人。11月30日,敵豫北警備司令偵知曹謙即是通緝在案的共產黨員曹汝謙時,率軍包圍衛輝縣城,他不幸落入敵手。敵人將他押到城西門口刑場殺害。

趙革非(1905-1947)回族,山西大同人,原名馬仲,字紹宣,號幼雄,化名趙振江、趙克非、馬革非、馬克非、馬克等,筆名匯川、冷風、鐵漢。晉綏地區早期革命活動家。1924年加人中國共產黨。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趙革非踴躍投身愛國學生運動,被譽為“五四運動衝鋒陷陣的馬仲”。1925年6月,時任大同縣學生會主席、省立三師學生自治會會長的中共秘密黨員馬仲(趙革非),被推舉為“大同各界滬案後援聯合會”主席,他和中共張家口地委組織委員王仲一、省立三中學生會主席王夢樵等人以超凡的膽識,組織領導了轟轟烈烈的滬案後援運動,對上海人民的反帝愛國鬥爭給予了有力的支援。1926年後,他奉地下黨指示,先後奔赴薩縣、北平、太原、張垣、臨河、五原、包頭、豐鎮等地做兵運和學運工作。其間,他把握一切有利時機,積極宣傳革命主張,喚醒愛國將士和熱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曾多次參與組織革命暴動。1936年9月,他化名趙振江,在太原海子邊參加了犧盟成立大會。抗戰爆發後,他奉命參與組建山西新軍工衛旅並出任供給部主任。1939年12月,他與續範亭、賀龍、羅貴波、牛蔭冠、湯平等人籌建晉西北行政公署(晉綏邊區行署),首任行署總會計師。1940年5月,應邊區總行“西北農民銀行”劉少白行長之邀兼任該行會計,同時兼任邊區最高學府“抗戰學院”幹部班講師及邊區財會幹訓班教員,為建立和鞏固晉綏抗日根據地發揮了積極作用。1945年秋,中共晉綏分局派他帶領部分幹部深入綏蒙地區,化名馬革非代表分局城工部和邊區公安總局指導城市工作,配合主力部隊接收大同,解放綏遠。期間,他成功策動了海福龍起義。1946年9月解放軍撤圍大同後,中共晉綏分局決定讓趙革非留任分局國軍工作部部長,在晉綏分局直接領導下,負責做起義投誠人員的思想感化和教育工作,他一絲不苟地執行了黨的方針、政策,說服、規勸、引導被俘國民黨高官,進行了瓦解和策反大同國民黨守軍的工作,為和平解放大同做了不少鋪墊工作。1947年9月的一天,趙革非突然接到通知,要他火速返回興縣中央晉綏分局機關參加整風。同年冬,在所謂的“搬石頭”運動中,趙革非含冤犧牲在他曾經工作和戰鬥的土地上,年僅41歲。1988年,在黨中央及老首長們的過問下,經各方通力協作,沉冤40餘載的趙革非冤案終得昭雪。得知革非同志昭雪平反的訊息,老戰友們紛紛表示對死去戰友深深的悼念和惋惜。趙革非只走過41年短暫的人生道路,他以自己滿腔的熱血,譜寫了壯麗的人生篇章。家鄉的人民永遠懷念這位功勳卓著的革命先驅。

山西省立第三師範 山西省立第三師範
山西省立第三師範 山西省立第三師範
山西省立第三師範 山西省立第三師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