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山西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山西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成立於1958年,原名為山西省農田水利科學研究所,1959年正式定名為山西省水利科學研究所。2005年更名為山西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隸屬山西省水利廳主管。

規模

院址位於太原市桃園西四巷,占地面積2.2公頃,建築面積12523平方米,其中試驗廳(室)面積8494平方米。另有高效節水示範園區8公頃。儀器設備總計100餘台套,各類科技圖書資料25000餘冊。固定資產達到9800萬元。

目前院在職職工127人,其中科技人員106人(正高級職稱10人,副高級職稱16人,中級職稱39人)。博士研究生3人;碩士研究生7人;大學本科學歷74人,大學專科學歷25人。

科技人員比例占到83%。是一支學科全面,經驗豐富,隊伍年輕,設備先進,信息靈通,有綜合實力的科學研究團隊,是山西水利科技的生力軍。

研究方向

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山西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五十年來把握水利科技發展趨勢,與時俱進,求索創新,攻堅克難。

先後承擔國家、部(委)和省科研課題新技術推廣等項目,並且獲得多項國家、部、省級科技成果獎。被譽為山西水利科學技術的大本營,專家庫。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擴展了研究領域,更新了服務理念,創新了運行機制。充分發揮了科技潛能,調動了科技人員積極性,開創了一個又一個新領域,取得一個又一個新成果,實現了一個又一個新目標。

主要承擔四大領域的研究任務:一是水資源調查評價,主要進行水文分析與計算、水資源調查評價、地表水資源調查評價、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主要從事農業、林牧漁業、水利、火電、冶金採掘、建材、食品等建設項目的水資源論證。二是水土保持、農業水土工程、水工結構、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岩土工程、水信息、水力發電、防洪抗旱等領域的水利水電科學技術研究。三是水工模型試驗、工程材料試驗及質量監測。四是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諮詢監理;水利水電技術推廣等工作。具有水利工程質量檢測資質(岩土工程甲級、混凝土工程甲級)、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資質(甲級)、山西省科技諮詢機構資格(甲級)、工程檢測試驗資質(水利一級)、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資質(乙級)、工程諮詢資格(乙級)、資質認定計量認證資質、山西省中小型水庫大壩安全評價資質等。

研究成果

研究院成立五十年來,在水力沖填築壩技術、抗氣蝕磨損材料及噴塗工藝、泥沙處理、水工模型試驗研究、新材料套用、節水灌溉技術、灌溉試驗研究、鹽鹼地改良、井渠結合綜合治理旱、澇、鹼、漬等諸多科研技術領域作出突出的成績,為全省水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共榮獲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82項,各類專利6項。

從2002年以來,又先後承擔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項目(“863”項目)3項——“華北半濕潤偏旱井灌區及旱作區(山西晉中)節水農業綜合技術體系集成與示範”、“華北旱作區節水農業技術研究與開發”、“山西晉中現代節水農業技術集成基地建設”;引進國際先進技術項目(“948”項目)2項——“區域水肥實時監測與最佳化決策系統”、“智慧型型飲用水除氟裝置的推廣套用”;中澳合作項目1項——“污水處理與灌溉技術研究”;根據國家對水資源的管理要求,還完成了山西省第二次水資源評價和建設項目的水資源論證工作。這些都標誌著山西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已具備了承擔國家高新技術項目的實力和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