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山西省林科院是山西省唯一從事林業生態套用研究的省級綜合研究機構。職工120人,離退休職工62人。在職職工中,80%是技術人員,其中高級職稱以上的人員30人,中級職稱人員75人,初級職稱以下3人;劉先銀編輯策劃,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的由院長米文精與專家慕童主編,著作有《五台山區森林與生態史》《山西森林與生態史》《真菌研究與森林》及鄺立剛等著《山西森林立地分類與造林模式》。

一、近年來取得的成績

1.科研情況

1959年建院,前身為山西省林科所。建院40多年來,省林科院上了三個台階。1959年至1978年,完成了我院的科研建設構架。1978年至1999年,主要承擔著國家、省部級林業科研項目累計達60餘項,投資達1500萬元,在全省各地建立試驗基地9個,試驗基點135個,也是取得科研成果最多的時期。1999年至現在,我院機構發生重大改革,由林科所更名為林科院,同時,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依託我院成立了中國林科院華北林業研究所。省林科院正在從傳統林業研究向現代林業研究轉化,主攻方向從林業套用研究向生態林業套用研究的轉變。在“十五”計畫期間,我院共承擔國家、省級重大科研項目16項,總投資600萬元。

2.成果完成和獲獎情況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院累計取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包括軟科學推廣等獎項)110項,其中最近三年取得科技進步獎18項,其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布的專利9項,其中包括3項發明專利。我院承擔的各項課題都能按計畫驗收,完成契約任務,並取得一批創新成果。特別是在太行山生態林業工程技術示範,黃土丘陵區推廣的徑流林業營造乾果經濟林,核桃良種選育和推廣,雁北荒漠化治理,油松、華北落葉松針葉樹種良種基地建設示範,超臨界CO2萃取沙棘油,森林突發性蟲害的預測和防治等方面做出巨大貢獻。

3.人才培養與流動情況

省林科院在職職工120人,離退休職工62人。在職職工中,80%是技術人員,其中高級職稱以上的人員30人,中級職稱人員75人,初級職稱以下3人,從學歷上看,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人員7人,大學學歷86人,中專4人。自1999年以來,陸續調入和分配的技術人才9人。這些人才是推動我省林業發展的主力軍。

4.產品開發和成果轉化情況

省林科院過去取得的科研成果,主要是面向貧困山區,面向林業生態工程,為山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如抗旱造林、徑流林業、良種推廣、荒漠化治理、生態林營造等技術,因而,成果提供的大多是新技術,成果轉化體現在林業生態工程的科技含量的增加。

5.財政收支情況

我院屬全額事業單位,經費來源主要靠財政撥款,近幾年來上級對我院的撥款數額越來越多,從99年的220萬元增加到2001年328萬元。每年增加大約在50萬元左右。我院的經營性收入和其它收入每年平均100萬元,也就是我院每年的總收入大約在400萬元水平,除了工資260萬元以外,其餘為日常性辦公開支,勉強能達到收支平衡。

6.出版學術著作

2009年10月,負責編輯的《五台山區森林與生態史》《山西森林與生態史》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責任編輯:劉先銀,以慶祝山西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著者:翟旺 米文精。
2010年4月,負責編輯的《山西森林立地分類與造林模式》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責任編輯:劉先銀。作者:田國啟 鄺立剛 朱世忠等著。
2010年11月,負責編輯的《真菌研究與森林》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責任編輯:劉先銀。米文精 慕童 主編。

二、重點實驗室建設

山西省經濟植物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建設情況
山西省經濟植物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成立於1998年7月,現有專業技術人員20名,其中,教授級高工2名,高級工程師3名,其餘為初、中級技術人員。先後購置了液相色譜儀一套(原值1萬元)、電子天平一台(原值3萬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一套(原值9.6萬元)、紫外線分光光度計一套(原值8萬元)、棗保鮮試驗設備一套(原值1.2萬元)、超臨界CO2萃取中試設備一套(原值100萬元)、多媒體投影儀一套(原值8.5萬元),這批儀器的購置為我院試驗條件的改善,提高研究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重點實驗室共承擔了4項研究課題,包括:①沙棘油超臨界CO2萃取技術,該課題已完成中試,今年驗收。②紅棗保鮮試驗,該項目在2001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並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③珍稀陰生觀葉植物組培技術,2001年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並有兩項花卉在99’昆明世博會上獲一銀一銅獎牌。④中羅國際合作項目——核桃良種選育,已通過驗收。
重點實驗室的建成,為我院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階創造了條件,我院包括山西醫科大學、省農科院等單位承擔的課題,凡是化驗分析的內容都由重點實驗室完成。重點實驗室研究開發的發明專利技術,沙棘油開發工藝,微繁組培珍稀觀葉植物育苗技術,正通力尋求合作。目前沙棘油開發正和山西省林木經銷公司聯繫開發沙棘油囊。這批成果對我省豐富的野生資源開發,提高產品升級換代,增加經濟效益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
目前重點實驗室需增加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設備,通過基因重組、光技術,培育和繁殖新品種是當務之急。

三、研究中所處的水平和地位

省林科院在國內外林業研究中所處的水平和地位
山西省林科院是被省科技廳授牌的林學重點學科,從全國來講,對55個省級以上林業研究院所綜合實力排序中,我院位居第12位。居全國省級研究院所第5位,是科研實力較強的研究院所。在造林、林木育種、經濟林、林產化工、森林經營、森林保護的研究以及山西省經濟植物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建設方面承擔著國家、省級科研課題,尤其承擔著8項國家六大重點工程的科技支撐項目,這些科研和科技支撐任務,都能夠圓滿地完成任務。促進了林學重點學科的發展。

四、存在的差距

省林科院同全國林業研究實力更強的院所,同德國的林業研究院所相比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
1.省林科院還沒有博士生高學歷的人才。中國林科院林業研究所各研究科室都有博士生,而省林科院作為中國林科院華北林業研究所,目前還沒有引進高學歷人才。
2.新產品開發沒有專項經費支持,使這一工作滯後,廣東省林科院、四川省林科院在這方面比較先進,對技術含量高的新品種、新產品馬上組織申報專項經費支撐這一工作開拓市場。省林科院在沙棘油、保鮮棗、抗旱保水劑、檢尺儀等都有生產新產品的新技術,就是缺乏資金而不能開發。
3.從1996年開始籌建山西省經濟植物重點實驗室,對完成沙棘油、保鮮棗、觀葉植物組培快繁的新成果、新產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購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紫外線分光光度計、液相色譜儀和超臨界CO2萃取設備的儀器支撐,使科研水平又上新台階。為了使重點實驗室發展壯大,應傾斜這方面的投資,一方面對新興產業的扶持,另方面對深度研究創造條件,在生物工程中如同功酶、萜烯類以及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提供必要的設備,使其在開發我省500多種有價值的野生經濟植物資源提供設備支撐。為申請國家重點實驗室作前期準備。
4.在中試基地建設方面一直處於落後狀況,主要原因,幾乎沒有承擔過中試項目,雖然搞了大批試驗基地,但僅能作實驗,取得科技成果也不少,但不能進入中試,許多優勢成果,適宜搞棗樹新品種中試、保鮮棗冷庫基地中試、沙棘油中試基地、綠化苗木、經濟林新品種苗木中試基地都因沒有專項經費而不能上馬。

地址

地址是: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新建南路105號,郵編:03000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