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行山國有林管理局鐵橋林場

明確護林員、林區、林場各級應負的責任,制定護林崗位職責。 2、林場派出所要嚴格履行職責,護林員要到崗到位,形成“有林就有人”的護林管理網路。 造林樹種要合理配置,採取多樹種造林,營造混交林,防止單一樹種純林多代連栽,減少病蟲害發生和森林火災的發生。

簡介

鐵橋林場成立於1965年。位於太行林區西北部,和順縣西北境。地理坐標東經113°04′至113°22′,北緯37°22′至37°34′;南北約25公里,東西約27公里,東南與禪堂寺林場相靠,西接榆次市慶城林場,南與和順縣萬山林場毗鄰,北與壽陽縣接壤。
場部駐和順縣馬坊鄉鐵橋村。位於和順縣城西北32公里處。林區境內山多川少,屬山澗溝谷型中低山地貌,屬砂頁岩中低山區,林區土質為山地淋溶褐土和山地棕壤。境內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1400—1700米,山勢平緩,溝壑縱橫。境內里思河、馬泉河、樹石河等是瀟河的上游支流(屬黃河水系),由南向北流入壽陽縣境。

林場經營範圍跨涉和順縣馬坊鄉全部。總經營面積8648.8公頃,其中:有林地5940.4公頃,疏林地79.1公頃,未成林造林地711.3公頃,灌木林地1244.5公頃,無立木林地86.8公頃,宜林地565.4公頃,輔助生產用地21.3公頃。林場森林覆蓋率68.55﹪,活力木蓄積291063.2立方米。



林場共有職工60人,其中:在職職工33人,退休職工20人。在職職工中:管理人員11人,包括場領導4人,財務人員2名、技術人員2名,天保辦3名,其餘全部為管護人員。
天保工程實施以來,林場在管護好現有森林和林地的同時,主要進行了造林和封山育林等工程,並在完成省級天保工程的基礎上,結合自身資源條件,重點發展了大苗移植、承攬社會綠化工程等,有力地促進了林場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領導機構

森林防火

森林保護規劃要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和可持續控災戰略,建立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管理高效的林業有害生物預防體系,實現對林業有害生物的實時監測、及時預警、有效封鎖和科學除治,防止區域外的林業有害生物入侵和區域內的林業有害生物傳出,實現對林業有害生物的可持續控制,保障林業健康發展,保護生態安全。大力推進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構築生物阻隔帶與自然阻隔帶相結合的林火阻隔網路,有效控制森林火災的危害。

1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大力推進生物防火林帶工程建設,構築生物阻隔帶與自然阻隔帶相結合的林火阻隔網路,有效控制森林火災的危害。

2 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科學防火,因害設防、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突出重點、循序漸進,防火功效與多種效益相兼顧。

3 森林防火規劃

1、 森林防火隔離帶
2、森林防火林道建設
3、防火物資儲備庫和防火器具建設
4、防火專業隊營房和森林防火專業隊伍建設
5、林火預測預報網和監測系統建設
6、生物防火林帶建設
7、標準化派出所建設
林場建設1個標準化派出所,建築面積為300平方米。

4 森林防火措施

1、加強領導,層層簽訂責任狀
把森林防火作為一項戰略性工作擺上議事日程。為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林場要成立森林防火領導小組,由場長任組長,主管副場長為副組長,其他場領導為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督查、驗收森林防火工作。將護林防火工作作為林場日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下達任務指標,層層分解,並進行督查和考核,做到任務落實,責任明確。2、 制定措施,狠抓落實3、宣傳教育與依法護林
組織職工及周邊村民學習森林防火法規和林區防火基本知識,在周邊農村,發放護林防火宣傳手冊,使森林防火條例和撲火、救火等有關知識為林區千家萬戶所掌握。
在毗鄰鄉村地帶、林區要道設定護林防火宣傳牌。
禁止進山砍柴,保護林下幼樹。天然更新將得到重視,所以需保護幼樹,創造良好的天然更新條件,禁止砍柴、砍伐鋤頭柄等破壞幼樹行為。
對盜伐林木、引發森林火災的行為,依法處理。
4、建立護林防火責任制與加強護林聯防工作
進一步完善護林責任制。明確護林員、林區、林場各級應負的責任,制定護林崗位職責。責、權、利、罰相結合,對護林任務完成好的護林員獎勵,對管護區內常有林木被盜而又不能及時提供有關線索的護林員則處罰。
對護林員進行培訓,制定護林紀律,監督護林員巡邏時間和路徑,提高護林效果。
林場與鄉村實行防火聯防制度,制訂聯防護林公約,加強聯絡,發現火災相互支援,及時撲救。通過與各鄰近鄉(鎮)村建立護林聯防區,進行信息溝通,互相幫助,做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形成護林防火人人有責的氛圍。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

1 指導思想

“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注重搞好生物防治,重點牢固樹立以營林為基礎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加強撫育管理,改善林分的衛生狀況,促進林木健康生長,提高林木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大力營造針闊混交林,擴大混交林的比例,同時要繼續抓好蟲情測報工作,加強生物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的力度以及植物檢疫工作。

2 防治任務

1、林業有害生物基層監測點建設:
林場配置電腦1台,印表機1台,數位照相機1台,數碼攝像機1台,越野車1輛,遠程監控1套。
2、林業有害生物防治
林場在2011年-2020年共進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9333.3公頃,每年防治933.3公頃,其中:紅脂大小蠹防治400.0公頃,縱坑切梢小蠹防治133.3公頃,松針小卷蛾防治66.7公頃,松葉蜂防治66.7公頃,鼠(兔)害防治266.6公頃。

3主要措施

1 、加強領導,落實森防檢疫目標管理責任制,保障森防檢疫工作的順利進行
把森防工作納入林場綜合考核,分解指標,實行目標管理考核。除平時深入基層檢查外,年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目標管理考核檢查,並將檢查情況進行通報,做到獎罰分明,進一步認識到森防檢疫工作的重要性。
2、 加大森防檢疫宣傳力度,提高防災意識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是一項法律性、技術性較強,涉及面較廣的社會性工作,為提高全民防災意識,加強森林生物災害知識的普及和森防法規的宣傳教育,經常性開展森防檢疫法規及主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科普知識宣傳,發放宣傳材料,提高森林經營者主動參與防災、減災的意識。
3、加強森林病蟲害的監測和預報工作。要做好管護區的森林病蟲害的監測工作和預報工作,特別是針對油松松毛蟲、大小蠹等危害的監測工作,一但發現有發生,就要及時預報,並制定防治方案,果斷採取措施,控制病蟲害,防止病蟲害大面積發生和蔓延。
4、加強森林經營水平,提高林木抗病抗蟲能力。通過撫育間伐、林分改造和營造針闊葉樹混交林等措施,改善林分衛生狀況,提高林分質量,增強林木抗禦病蟲害的能力

4建立護林管理體系

資源保護是林場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有效制(防)止林木的亂砍濫伐和打擊盜伐現象,維護林場的利益是資源保護的主要內容,為此,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林場必須建立科學有效的護林管理體系:
1、林場要加強領導,責成專人分管護林工作。
2、林場派出所要嚴格履行職責,護林員要到崗到位,形成“有林就有人”的護林管理網路。
3、在制度上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護林管理考核辦法。明確管護職責,嚴格對護林工作進行管理考核。

5加強重點區域的整治

對於盜砍盜伐風氣盛行,長期以來難以治理的區域要採取以下措施進行重點整治工作:
1、增加護林員;
2、民警分隊不定期進行巡邏;
3、在人、財、物上予以全力支持與傾斜;
4、依靠執法力量及協調社會各方關係,取得廣泛的支持與幫助,開展以控制路面為重點的持續打擊與震懾活動,使護林工作逐步走上規範化軌道。

6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與敬業精神

根據林場對護林工作的要求,各管護區要建立森林資源小班因子資料庫,從而使護林工作由粗放式管理提升為套用圖表資料的較為細緻的管理。要進一步提高民警及護林員的業務素質,學會識圖、判圖和圖表資料管理套用工作,並配備必要的設備。與此同時要注重對管理人員敬業精神的教育與培養,增強全局觀念配合民警開展護林工作,發現問題,查找原因,尋求對策,進行自糾。通過不斷的護林督查與自糾,推動護林工作的不斷進步。

7建立森林監測預警系統

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狀態與水平直接關係到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程度,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等直接影響到森林資源的健康與安全,因此,在森林資源與環境保護中,除上述提出的防火規劃與病蟲害防治措施,還應建設一套先進、完善的森林監測預警體系,為此,在經理期內將購置集遙感、監測技術、自動控制、計算機技術、無線網路通訊技術、GIS信息管理技術於一體的實時森林監測預警系統,加強林場的森林保護能力,完善森林“三防”體系。

森林生態環境保護。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毀壞森林會直接導致水土流失,引發旱澇等自然災害及破壞生物多樣性,最終使自然環境質量下降,因此,自然環境保護的重點是保護與發展森林資源,同時在森林經營活動中採取合理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加強資源管理

要嚴格執行森林撫育採伐管理制度,加強林政資源管理,嚴厲打擊亂砍濫伐林木和非法侵占林地等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同時要嚴格按照規程合理安排組織林業生產,搞好綜合利用,降低森林資源消耗量。

2搞好造林

整地:儘量少採用魚鱗坑的造林整地方式。提倡採用 “品”字型塊狀或穴狀方式進行造林整地。
造林:加大闊葉林營造林比例,提倡營造針闊混交林。生態脆弱區尤其是坡度較大時,山頂帶“帽”(保留山頂的現有林分)以提高區域森林生態防護效能。

3嚴格林木採伐

林場現有林地的87.5%已界定為省級生態公益林,要採用撫育採伐和低效林改造等形式,杜絕採用主伐類型,提高森林的生態效益,以恢復和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4保護野生動物








5保護野生植物






場部建設

場部建設以實現現代化、標準化的新形象布局,以改造為重點,使場部達到環境花園化,生產、經營管理信息網路化,住房社會化,管理人性化,生活現代化,徹底解決林場場部辦公和職工住房、看病、上學、入托以及健身、娛樂等後顧之憂。林場場部現已新建二層辦公樓房858.34平方米,東西配房325.0平方米,鍋爐房39.0平方米,車庫39.0平方米。但現有房屋仍不能滿足林場正常的辦公和生活需要,在2013年在現有二層樓房的基礎上,再加蓋一層,需新建200平方米。

造林

為了更好的達到營林目標,必須採用合理的技術措施,做到“適地適樹、細緻整地、良種壯苗、精細種植、撫育保護”,不斷提高造林質量和人工林的經營水平。
1、適地適樹。根據造林地的立地條件,選擇適宜的造林樹種,使樹種的生物學及生態學特性與造林地的環境條件基本相適應,最好選擇鄉土樹種為好,要認真做好林地準備,把握植樹要領,提高造林成活率。
2、良種壯苗。在同等立地條件下,採用良種壯苗,即可以保證成活率,又可以提高林地的生產力。山西省十年九旱,採用容器苗移植,既可節省大量良種,又能保證提高成活。苗木處理上採用泥漿蘸根、水凝膠蘸根、苗木根系保護劑及使用抗蒸騰劑等,保證苗木造林後能成活、成林、成材。2013年鐵橋林場六大苗圃基地的苗木生機勃勃,長勢喜人。為今後造林用苗和承攬社會綠化工程打下堅實基礎。
3、適時進行幼林撫育。撫育採用除草、鬆土、擴穴等技術措施,促進幼樹生長。造林頭三年進行中耕鋤草,第一年進行三次、第二年進行二次、第三年進行一次的3、2、1幼林撫育方法,以改善幼樹生長環境。在立地條件較差、坡度較陡的地方,可酌情考慮進行帶狀或塊狀除草,幼林內保留部分林下植被,保持生物多樣性及防止水土流失。
4、大力營造混交林。營造混交林時,要依據各類樹種的生物學及生態學特性以及各樹種的根系構造及在土壤中的分布情況,最大限度地發揮林地生產力。營造闊葉樹混交林、針闊混交林和喬灌混交林,能夠維護和提高土壤肥力。本次造林規劃全部營造針闊混交林,混交樹種為油松、山杏(山桃)混交。造林樹種要合理配置,採取多樹種造林,營造混交林,防止單一樹種純林多代連栽,減少病蟲害發生和森林火災的發生。
5、植苗造林。按照《造林技術規程》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把好更新造林質量關。通常採用穴植,栽植前應先挖穴,栽植時,一手執苗莖基部,一手整理根系,將苗正置於穴的中央,使苗根舒展,填土至穴內一半時將苗木向上略提一下,然後再把余土覆上踏實等造林措施,做到“三埋兩踩一提苗”“根正、苗展、踩實、適當深栽、不窩根”。



黨建工作



產業發展

一是種苗產業進一步壯大。我場遼東櫟育苗試驗在太行林局首次獲得成功,現遼東櫟幼苗長勢良好,苗全苗壯,苗高已達10厘米,可在今年秋、冬季造林投入使用。新技術獲得成功,對今後苗木產業化經營,增加職工收入,造林樹種多樣化和承攬社會綠化工程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承攬社會綠化工程穩步推進。我場五月十五日與和順縣林業局簽定了和順縣2013年造林綠化工程第12標段安和線荒山綠化工程1070畝中標契約。總價壹佰玖拾伍萬柒仟壹佰叄拾元整。又在和順縣戀思水庫周邊-庫區荒山承包了綠化280畝。


三是黑木耳產業在不斷狀大。春季新增黑木耳棒約2800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