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戲台——豪華落盡風真淳

山西古戲台——豪華落盡風真淳

《山西古戲台——豪華落盡風真淳》是2004年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喬忠延。

基本信息

一、圖書信息

作 者:喬忠延

山西古戲台——豪華落盡風真淳

出 版 社:遼寧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11-1

版 次:1

頁 數:181

印刷時間:2004-11-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205057800

包 裝:平裝

二、內容簡介

臨汾市和運城市在古代曾稱平陽府,包括石樓縣,其時也在平陽府屬下,也就是說,僅存的八座元代戲台均在古平陽府。這是古平陽府的歷史輝煌。這種輝煌源遠流長,堯舜禹時代政治文明的曙光從這裡升起,這裡蘊蓄的文化也代代流傳,千秋綿延。

一部戲劇史,總是尾隨著戲台史。元代是戲劇的成熟期,也就是戲台的成熟期。明、清以後,戲劇更為繁榮,戲台也就五花八門,色彩紛呈。翻看中國戲劇志,明清戲台的發展變化,首先是戲台的位置有了變化。最典型的產物是——山門戲台,也有稱山門舞樓的。所謂“創立山門,上為舞門”即是記載這種變化。山門戲台一般為二層建築,下層過人,上層演出,外看是巍峨高聳的山門,內看是寬敞氣派的戲台。與金元戲台相比,不僅節省費用,還節省地盤,方便觀瞻,因而廣為流行……鑑賞山西古戲台,我們會發現這么一種現象:戲台多在廟裡,即使在廟外也是朝向神殿的。這被稱為神廟劇場或廟台廣場。查考這種古蹟,竟然發現這是中國古戲台的普遍現象。廟台廣場不僅是中國最早的劇場形制,而且,一直延續到了近代,從未間斷。宋元時期,城市曾出現了瓦舍勾欄,可惜到明初就急劇衰落,蹤跡難覓。之後,儘管有專門劇場——戲園面世,但是,從數量和範圍上看,廟台廣場才是古代劇場的主體。

三、目錄

序言

啟幕

第一幕 一枝紅杏出牆來

露台

舞亭

草台

第二幕 萬紫千紅春滿園

山門台

二連台

三連台

品字台

佛寺台

皮影台

第三幕 領新標異二月花

樂樓下的戲台

殿背後的戲台

聯體過路戲台

廟門外的戲台

村門口的戲台

三座對唱的戲台

三面開口的戲台

第四幕 小院迴廊春寂寂

從牛王廟到明應王廟

稷益廟到炎帝廟

從四聖宮到湯王廟

從晉祠到則天聖母廟

從城隍廟到喬澤神廟

從岱王廟到玉皇廟

從池視廟到九天聖母廟

從娘子關到磧口鎮

第五幕 淡妝濃抹總相宜

台頂

支柱

基座

柱礎

音壁

隔斷

台名

楣辭

壁畫

楹聯

看樓

謝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