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等地震”事件

2010年2月21日前後, 山西太原、長治等城市部分市民收到簡訊,稱太原各大醫院等部門,正在進行防震準備,因此傳言太原可能會發生破壞性地震。隨後網路上也傳言山西部分城市將有地震。雖然官方緊急闢謠,但是還是有大量民眾選擇外出避震,於是出現了凌晨半夜萬人上街散步“等地震”的情形。


事件過程

山西“等地震”事件山西“等地震”事件

2010年2月21日凌晨4點到6點,山西晉中、呂梁、太原等地幾十個縣市燈火通明,人們擠上街道,焦慮加湊熱鬧地等待“預言”的發生,這個預言就是“地震”。謠言不知從何而來,大多數人都是被親戚朋友的電話叫醒,匆匆忙忙的趕到了街上,再寒風中焦急的等待地震的到來。凌晨7點新聞媒體發布公告緊急闢謠,人們方才漸漸散去。這真可以用當下的一句網路流行語來形容:哥等的不是地震,是寒風。

網友親歷

網友實拍:山西“等地震”的人群網友實拍:山西“等地震”的人群

2月21日大量山西網民聚集在百度貼吧中,有人在等待“地震預言”是否能被印證,更多得網民講述一夜未眠“等地震”的經歷。以下為節選部分貼吧網友留言——
1、我是大同天鎮縣的剛才全縣人民都在街上現在都回去睡覺了,怎么現在傳到大同了?
2、外面凍2小時了,現在人們慢慢散了。
3、凌晨3點就被喊起來了,我才剛回來,誰弄的謠言?
4、我是介休的,一早晨從孝義的單位開車往介休家趕,在同文學校那條很寬敞的路上竟然堵車了……真罕見,都是人和車。
5、山西襄垣也是,我5點多出來的,5點半的時候手機都打不出去了,網路繁忙,現在正常了。

“近日有地震”傳言始末調查

山西省地震局公告截圖山西省地震局公告截圖

據1月19日的山西青年報報導,1月15日,家住太原的王先生收到朋友轉發的一條手機簡訊,簡訊稱:“最近各大醫院正在搞防震演練,並且儲備醫療用品,還選派很多醫生和護士作為地震應急人員,看來太原近期會發生大地震,請做好防震準備,儘量不要在建築物內逗留。”
此後,“地震傳言”進一步升級,有了另一個版本:“我已經看過山西省地震局網站上的地震目錄,上面寫著六級以上地震。”
記者了解到,山西省為努力提高防震減災綜合能力,修訂了《山西省地震應急預案》,並且根據省政府安排,在2010年1月6日至13日,對預案涉及的軍區、衛生、民政、宣傳等部門進行為期一周的檢查。
為此,很多部門還專門開展各種地震應急演練活動。醫院等單位的正常演練活動,遭到部分市民誤解,以為要發生地震了。

事件反思

2月21日山西“等地震”事件發生後,眾多網友反思為何沒有權威性的謠言能發生如此效力,讓上萬人不眠不休“等地震”。多數山西網友反映,在聽到地震謠言後就上“山西地震網”核查此事,但是卻發現網頁無法打開。當地相關部門也沒有及時採取有效行動發布真實訊息,從而讓恐慌情緒蔓延,導致眾人不得不上街“避震”。

山西歷史上7級以上的大地震

北魏延昌元年原平—代縣地震

北魏延昌元年四月二十(512年5月21日),原平—代縣間發生7.5級地震。這是山西省境內歷史記載的首次7級以上強烈地震。《魏書·靈征志》稱“京師及並、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殺5310人,傷2720人。”

宋景祐四年定襄—忻州地震

宋景祐四年十二月初二(1038年1月9日),定襄—忻州一帶發生7.25級地震。32308人死亡,5600人受傷。太原西南晉祠附近懸瓮山上的懸瓮寺遭到毀壞而廢棄。

元大德七年洪洞趙城地震

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1303年9月17日)洪洞趙城一帶發生8級地震。這是中國根據歷史文獻確定的第一個8級大地震。此次地震給平陽路、太原路造成慘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本次地震的傷亡人數,因災害嚴重,《元史》和諸多歷史文獻以“不可勝計”、“靡有孑遺”來描述,或概略為數萬、數十萬。

明天啟六年靈丘地震

明天啟六年六月初五 (1626年6月28日),靈丘發生7級強烈地震。震中區位於靈丘。據康熙《靈丘縣誌》卷二記載,地震時,靈丘“全城盡塌,官民廬舍無一存者,壓死多人,枯井中湧水皆黑”。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崞縣(原平)地震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初五(1683年11月22日),崞縣發生7級強烈地震。時任山西巡撫的穆爾賽奏報,太原府所屬15州縣,以代州、崞縣、繁峙災害最重。崞縣廬舍房屋被毀壞6萬餘間。

清朝康熙三十四年臨汾地震

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1695年5月18日),臨汾發生8級強烈地震。震害極為慘重。清代檔案和地方志中記載,當時被災共臨汾、襄陵、洪洞、曲沃等28州縣,災害較重的有14州縣,死傷五萬二千六百餘名(實際死傷人數還要更多)。有人在其詩序中說,臨汾、襄陵“城郭房舍存無二三,居人死傷十有七八。更可慘者,斯時之烈火燒天,黑水涌地”。

山西境內地震帶概況

山西省地處黃河中游,東有太行山屹立,西、南有黃河逶迤東流,中間大同、忻定、靈丘、太原、臨汾、運城等一系列斷陷盆地呈雁列形分置南北;桑乾河、滹沱河、汾河流貫其間。這裡自古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是中國華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由一系列斷陷盆地構成的山西斷陷帶,也是強烈地震活動的區域。
山西境內的斷陷帶總體呈北北東走向的S形,屬鄂爾多斯斷塊東緣與南緣斷裂帶,夾峙於鄂爾多斯斷塊東部呂梁山隆起與太行山斷塊隆起之間,面積約35522平方公里。斷陷帶由兩部分組成:山西斷陷帶南起侯馬、北到河北懷來一帶,有懷來、蔚縣、大同、靈丘、忻定、太原、臨汾等斷陷盆地,絕大部分在山西境內;運城盆地,平陸、芮城所在的靈寶盆地,是渭河斷陷帶的東北部和東部。
據統計,近4000年中山西省內120餘次大於或等於4.7級的地震中,約66%發生在斷陷帶;占全省面積77.23的隆起區僅發生中級地震40餘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