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荷葉[中藥]

山荷葉[中藥]

山荷葉,中藥材名。本品為為小檗科山荷葉屬植物山荷葉(南方山荷葉)Diphylleia sinensis Li,以根狀莖入藥。秋季採挖,去殘莖及鬚根,洗淨,陰乾備用。功能主治為: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筋骨痛,月經不調,小腹疼痛;外用治毒蛇咬傷,癰癤腫毒。

來源

本品為為小檗科山荷葉屬植物山荷葉(南方山荷葉)Diphylleia sinensis Li,以根狀莖入藥。秋季採挖,去殘莖及鬚根,洗淨,陰乾備用。

性味歸經

苦、辛,溫。有毒。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筋骨痛,月經不調,小腹疼痛;外用治毒蛇咬傷,癰癤腫毒。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達50厘米。根狀莖橫走而粗壯,其上有舊莖枯死後殘留的臼狀疤痕,連續排列,呈結節狀,老者具十數個臼窩,其下著生多數鬚根。莖直立,不分枝,稍被柔毛。基生葉1片,有長柄;莖生葉2片,互生,扁圓腎形,寬20~38厘米,向中央2深裂,邊緣呈淺裂狀,並有大小不等的淺齒芽,齒端尖銳,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被柔毛。夏季開白色花,復聚傘花序頂生,花序柄生有小柔毛,花序的著生點在葉片之下5~8厘米處花具柄;萼片6,早落;花瓣6,卵形或倒卵形;雄蕊6,內藏,花絲較粗,花葯延長;雌蕊子房上位。漿果橢圓形或球形,藍黑色,無毛,有白粉,內有種子數粒。

分布區域

分布於陝西、甘肅、湖北、四川、雲南等省。

生長環境

生於深山混交林下。

用法用量

1~2錢,水煎或酒服;外用適量,搗爛或研粉,用酒、醋調敷患處。

注意事項

同屬植物東北山荷葉Diphylleia grayi Fr.Schmidt植物形態與前種及為相似,但葉分裂較深,花序為傘形,可資區別。分布於我國東北地區,其根及根狀莖含鬼臼莓素(podophyllotoxin)約2.8%及一種新的木脂素(木聚糖)[為去甲氧基去氫鬼臼毒素(diphyllin,C21H16O7)]約0.064%,以及微量β-阿朴鬼臼苦素(β-apopicropodophyllin,C22H20O7),並尚含山柰醇、槲皮素及一種4-芳基萘化合物。據文獻報導具有抗癌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