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螺

山海螺

四葉參又名奶參、羊乳、山海螺、白蟒肉、狗頭參、乳頭薯、乳薯。來自桔梗科黨參屬植物四葉參CodonopsislanceolataBenth.etHook.的根。野生品秋季白露採挖;栽培品於播種第二年秋季採挖,除去鬚根和根頭,洗淨,切段,曬乾。根紡錘形或圓錐形,多縱剖成兩半或塊片。表面灰黃色,有較密的環狀隆起的皺紋,根頭小,有數個莖基或芽痕;縱剖兩半的邊緣向內捲曲而呈海螺狀,剖面黃白色。質輕,折斷面類白色。有補虛通乳,排膿解毒的功效。用於病後體虛,乳汁不足,乳腺炎,肺膿瘍,癰癤瘡瘍。

基本信息

山海螺

正文

山海螺
(《綱目拾遺》)

異名

地黃(《別錄》,白河車(王安卿《採藥志》),牛奶子(《植物名實圖考》),四葉參(《蘇南種子植物》),白蟒肉、山胡蘿蔔(《東北藥植志》),乳薯(《江西民間草藥》),奶參、土黨參(《廣西中藥志》),通乳草、奶奶頭(《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來源

為桔梗科植物羊乳的根。

植物形態

羊乳(《別錄》),又名:奶樹(《植物名實圖考》)。
多年生蔓生草本。根粗壯,倒卵狀紡錘形。莖攀緣細長,無毛,帶紫色,長可達1米。葉在莖上的互生,細小;在枝的通常2~4片簇生,或對生狀或近於輪生狀,長圓狀披針形、披針形至橢圓形,長3~10厘米,寬1.5~4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或稍有疏生的微波狀齒,兩面無毛,下面呈灰白色;有短柄。花單生或成對生於枝頂;萼筒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花冠外面乳白色,內面深紫色,鐘形,淺5裂,先端反卷,有網狀脈紋;雄蕊5,花絲與花葯幾等長;子房半下位,花柱短,柱頭3裂。蒴果圓錐形,有宿萼。花期8~10月。
生於山坡、林練河谷兩邊等較陰濕的地方。分布東北及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江蘇、浙江、福建、廣西等地。

採集

8~9月挖根,洗淨,曬乾。

藥材

乾燥根略呈紡錘形或圓錐形,r小不等,一般長6~12厘米,直徑1~3厘米,有時有分枝。上部較粗,有眾多的橫皺紋,下部稍細;有縱皺及細根痕跡。外表灰棕色至土黃色,粗糙;除去栓皮的呈灰白色或淡黃白色。質疏鬆而輕,易折斷,斷面類白色,多裂隙。味苦微辣。
產黑龍江、廣西、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性味

甘辛,平。
①《別錄》:"味甘,溫,無毒。"
②《浙江民間草藥》:"味辛,性涼。"
③《廣西中藥志》:"味甘,性平,無毒。"

功用主治

消腫,解毒,排膿,祛痰,催乳。治肺癰,乳癰,腸癰,腫毒,瘰癧,喉蛾,乳少,白帶。
①《別錄》:"主頭眩痛,益氣,長肌肉。"
②汪連仕《採藥書》:"治楊梅惡瘡。"
③《綱目拾遺》:"治腫毒瘰癧,取汁和酒服,渣敷患處。"
④《植物名實圖考》:"髮乳汁,壯陽道。"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滋補強壯,祛痰潤肺,排膿解毒。治肺膿腫,乳腺炎,癰瘡腫毒,蛇咬傷。"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O.5~1.5兩(鮮者1.5~4兩)。外用:搗敷。

選方

①治肺癰;㈠羊乳一兩五錢,忍冬葉一兩五錢。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㈡羊乳四兩,白毛藤梢葉(包)四兩。水煎服。(《杭州藥植志》)
②治乳蛾,腸癰,肺癰:山海螺、蒲公英各五錢。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③髮乳:山海螺加豬前蹄燒食。(《浙江民間草藥》)
④治陰虛頭痛,婦人白帶:羊乳一兩五錢,用豬瘦肉四兩燉湯,以湯煎藥服。(《江西民間草藥》)
⑤治毒蛇咬傷:鮮羊乳根四兩,切碎,水煎服,一天二次;另用龍膽草根加水搗爛外敷。(《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