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通史·隋唐五代卷

隋朝末年山東的農民起義 隋及唐前期在山東的軍事部署 山東經濟的產業結構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2月1日)
叢書名: 山東地方史文庫
平裝: 50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010084763, 7010084769
條形碼: 9787010084763
尺寸: 23.8 x 16.8 x 3 cm
重量: 862 g

內容簡介

《山東通史·隋唐五代卷》歷經三年多努力,終於正式付梓,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山東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根據考古發現,距今四五十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今山東沂源一帶勞動、生息、繁衍,過著原始社會的生活。大約在四五千年前的虞舜時代,相當於考古學上的龍山文化後期,山東地區即已進入了人類的文明時代。山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人輩出。在這裡曾產生許多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發明家、文學家和藝術家,其中最著名的有: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思想家墨子、孟子、莊子、荀子;政治家管仲、晏嬰、諸葛亮、房玄齡、劉晏;軍事家孫武、吳起、孫臏、戚繼光;科學家和發明家扁鵲、魯班、汜勝之、賈思勰、燕肅、王楨;文學家和藝術家王羲之、劉勰、顏真卿、李清照、辛棄疾、蒲松齡、孔尚任以及中國共產黨山東黨組織的創始人王盡美、鄧恩銘等,其餘多如璀璨明星,不可勝數。這些先賢們的思想和業績都已載入史冊,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時至今日,仍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目錄

前言
通紀
一 隋朝統治下的山東
(一) 隋朝平定山東
(二) 隋文帝統治時期山東的吏治
(三 )隋煬帝東征高麗給山東人民造成的災難
二 隋朝末年山東的農民起義
(一) 王薄領導的起義軍
(二) 竇建德與劉黑闥領導的起義軍
(三) 張金稱、劉霸道等領導的起義軍
(四) 北海郭方預、綦公順、楊厚等領導的起義軍
(五) 徐圓朗、孟海公、盧明月等領導的山東西部的農民起義軍
(六) 其他農民起義軍
(七) 三大主力軍與山東地區的關係
三 唐朝前期的山東局勢
(一) 貞觀、開元年間山東局勢的穩定
(二) 山東吏民反叛亂的鬥爭
四 唐朝後期山東境內的藩鎮割據
(一) 平盧鎮的割據與平定
(二) 橫海鎮的割據與平定
五 唐朝末年的山東農民大起義
(一) 唐朝後期山東境內階級矛盾的逐步尖銳化
(二) 龐勛領導的徐泗地區農民起義
(三) 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大起義
六 唐朝末年朱全忠與山東藩鎮的鬥爭
(一) 平定天平鎮與泰寧鎮
(二) 平定平盧鎮
七 五代政權與藩鎮在山東的爭奪
(一) 後梁與沙陀部在山東西部的爭奪
(二) 後晉平定平盧鎮
(三) 後周平定泰寧鎮
八 唐末五代統治者的割據混戰對山東地區的破壞與山東人民的反抗鬥爭
(一) 統治者對人民的屠殺與掠奪
(二) 賦役苛重
(三) 災害頻繁
(四) 土地荒蕪,百姓流亡
(五) 人民的反抗鬥爭
九 士、庶勢力的消長
(一) 士族勢力的衰亡
(二) 庶族勢力的增長
一○ 山東地方勢力與隋唐中央政權的互動
(一) 山東在隋朝的地位及隋朝對山東的經營
(二) 山東豪強與唐前期政局
(三) 藩鎮與山東自治
一一 山東士族與地域社會
(一) 山東地域士族的分布變化
(二) 山東士族與地域文化
(三) 士族在地域上的作用與影響
典志
一 政區
(一) 從道到節鎮的變化
(二) 州郡縣設定的變化
二 職官
(一) 總管、都督、節度使及其屬官的設定
(二) 州郡官及其屬官的設定
(三) 縣官及其屬官的設定
三 兵制
(一) 隋及唐前期的軍事制度
(二) 隋及唐前期在山東的軍事部署
(三) 冷兵器時代山東的軍事地理特徵
四 經濟
(一) 經濟概況
(二) 山東膏腴地的自然背景
(三) 山東經濟的產業結構
(四) 山東農業產業結構的變化
(五) 郡縣級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
五 教育與科舉
(一) 教育
(二) 科舉制對山東士人的影響
六 學術
(一) 呂才的哲學思想
(二) 顏師古對《五經》的考訂與《漢書》注
(三) 孔穎達與《五經正義》
(四) 王元感與疑經學派的形成及影響
七 文學
(一) 隋代文學
(二) 初盛唐文學
(三) 中晚唐文學
(四) 五代文學
八 藝術
(一) 繪畫藝術
(二) 書法藝術
(三) 音樂藝術
(四) 工藝美術
(五) 雕塑藝術
(六) 建築藝術
九 宗教
(一) 佛教的鼎盛
(二) 道教的大興
一○ 社會風俗
(一) 鄉村農事風俗的變遷
(二) 市民的遊藝習俗
(三) 歲時節令
(四) 婚喪習俗
一一 外事
(一) 遣隋使、遣唐使路經山東及其在山東的活動
(二) 日僧圓仁在山東的活動
(三) 新羅人在山東的活動
一二 文獻
(一) 經部
(二) 史部
(三) 子部
(四) 集部
列傳
明克讓
……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增訂版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