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山東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是一所創辦於1950年初期綜合性大學,院系包括食品科學與工程。

學院概況

山東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1992年組建食品科學系,2000年改建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全國同類院校較早建立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之一。建院以來,學校十分重視學院建設與發展,先後投資3000多萬元,增建擴建教學實驗設施,購置一大批國內外先進儀器設備,為學生成長成才和科技創新工作創造了幽雅環境和現代化辦學條件。

學院現有教職工5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0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21人;入選山東農業大學“1512工程”第二層次5人。設3個系、1個研究所和1個實驗教學中心,即食品科學系、食品工程系、食品生物技術系、食品科學研究所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食品科學”學科為“十二五”省級特色重點學科。設有“十二五”省級重點實驗室:“食品加工技術與質量控制實驗室”。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水平較高,教學科研設施優良,在國內同類高校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學院以本科教育為基礎,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具有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和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設有食品科學,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食品科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發酵工程”,“食品工程”和“食品加工與安全”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和“中英食品質量與安全”4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1721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76人。

多年來,學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最佳化教學內容和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專業涵蓋面逐漸拓寬、適應性逐漸增強。學院十分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積極支持學生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學院有“食苑協會”、“葡萄酒文化協會”、“外語協會”、“計算機協會”、“科技創新協會”等十多個學生社團,為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和個性發展提供了廣闊舞台。畢業生專業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十一五”以來,學院科技創新工作有了長足進步與發展,先後承擔國家“863”計畫等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及省部級項目62項,承擔企業委託橫向研究課題51項,到位科研經費5116萬元,其中橫向經費3979萬元;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研成果獎12項,授權專利6項;發表專業學術論文5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錄99篇。經過多年努力,學院形成了鮮明的學科優勢和特色。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學科,優勢明顯;食品科學學科,特色鮮明。糧油產品加工、畜產品加工、園產品加工、酒類釀造、食品貯藏與物流、食品化學與營養和食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與管理等研究方向取得一大批成果,具有較高學術水平。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是21世紀最具發展前途的學科之一。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建設發展,隨著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轉型,將給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提供難覓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全院師生員工正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院建設發展全局,按照學校建設文化強校名校的要求,堅持在文化層面辦大學和育人為本、學術至上的辦學理念,秉承優良傳統,穩定規模、最佳化結構、強化特色、勇於創新,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科學發展道路,繼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最佳化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結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實踐育人環節,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努力將學院建成為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學科優勢更加明顯,食品科學學科特色更加鮮明,國內同類學科領先的食品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基地。

學科建設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國民經濟建設需要,具備食品科學、食品加工與貯運保鮮基本理論和技能;掌握食品工程、食品包裝、食品分析和衛生檢驗以及食品企業經營管理理論與技術,從事園產品加工、糧油加工、畜產品加工、果品蔬菜冷凍冷藏、食品分析與檢測、食品企業管理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民眾健康需要,具備食品科學、食品檢測和分析、食品安全與評價、環境科學、動植物生產基本理論和技能;熟知國際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具有在企業、教學、科研和公共管理等部門從事食品分析檢測、安全評價、質量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專業工作能力和素質,從事食品質量與安全的檢測、評價、控制、監督、執法、管理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國民經濟建設需要,具備葡萄栽培管理、葡萄酒及各類酒釀造、葡萄酒及各類酒廠工藝設計管理理論與技能,從事葡萄酒及各類酒生產、行銷貿易、文化推廣、新產品開發、機械工程設計和酒類企業管理等工作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

本專業,為山東農業大學與英國皇家農學院(Royal Agricultural College)合作培養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我國工業化和國民經濟國際化發展需要,具備食品質量檢測和分析、食品化學、食品工藝學、食品安全評價與商務管理基本理論和技能,通過IELTS(雅思)6.0,具備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經過國際“商務金融及環境認知”、“國際市場管理及商務戰略”、“國際商務及管理會計”和“國際中小企業創業”等方面的訓練,熟知國際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及國際食品案例,在中外企業、教學、科研和公共管理等部門從事食品質量與安全的檢測、評價、控制、監督、執法、管理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師資隊伍

董海洲

職務 : 院長、教授

1、 簡介:董海洲,男,1957年2月生,工學博士,現任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山東省科學技術首席專家,山東省食品科學強化重點建設學科負責人和學術帶頭人,山東省糧食精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農學會農產品貯藏加工學會常務理事,農產品加工委員會主任、山東省經濟技術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在本學科科學研究中,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在《Cereal Chemistry》、《Starch/starke》、《Trend in Carbohydrate Research》、《中國農業科學》、《中國糧油學報》、《食品與發酵工業》、《食品科學》等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SCI收錄3篇。主編出版高校教材及學術專著4部,參編教材1部。

2、講授主要課程

糧油食品加工學、食品工藝學、糧食與油脂化學

3、科研方向

(1)功能性糧油食品加工;(2)全降解食品包裝材料;(3)澱粉深加工

4、主編著作:

糧油加工學》,“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9,主編

《焙烤工藝學》,“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1,主編

喬旭光

職務 : 副院長、教授

1、簡介:喬旭光,男,博士,山東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長期聘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榮獲“學生心目中的十大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兼任中國食品科學與技術學會理事,中國食品科學與技術學會果蔬加工分會常務理事,山東省食品科學與技術學會副理事長。

2、主講學科:“果蔬加工工藝學”、“食品專業英語”、“食品質量管理學”、“食品研究法”、“食品工藝學導論”等課程。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大蒜功能性風味物質生成的酶調控技術”、“大蒜綠變的機理及其控制”、“大蒜綠變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徑及結構解析”等3項;承擔國家“十五”攻關計畫“蘋果加工技術創新體系與發展戰略研究”1項,國家“863”計畫“高附加值功能性調味料及香精的研究與開發”1項,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蘋果果膠系列產品與優質蘋果汁開發及產業化示範”1項;主持完成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教育廳、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等科研項目15項。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授權發明專利1項。先後主持了多家食品廠工廠設計、設備選型和工藝設計工作。在J. of Food Sci.、J. Sep. Sci.、中國食品學報、食品科學、農業工程學報、園藝學報、食品與發酵工業等期刊發表論文80餘篇,主編、參編著作7部。研究工作主要集中於果品蔬菜加工工藝、大蒜素、蒜氨酸、大蒜綠色素、大蒜多糖等功能成份的提取及套用方面。

羅欣

職務 : 副院長、教授

簡介:羅欣,男,工學博士,現任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秘書長、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食品加工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教育部食品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食品科技編委等職。2000年赴荷蘭進行合作研究。

多年來,一直從事畜產品(肉、蛋、奶)加工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講《肉製品工藝學》、《肉品科學進展》等課程,獲得學校“教學質量一等獎”、“學生心目中的十大優秀教師”、“教學名師”等稱號。主持承擔了國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關計畫課題“肉牛產品加工技術研究”、國家“十五”課題“肉牛規模化養殖與產業化示範”、農業部跨越計畫課題“優質牛肉品質分析研究”、省三零工程課題“豬肉產品加工技術研究”等課題多項,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獎勵項。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和教材10餘部。

現主持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課題一項,主持科技支撐計畫專題一項,主持農業部行業科技專項專題一項,主要參與國家863課題、948課題各一項、主持山東省重大科技攻關計畫課題和山東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等多項科研課題。

杜金華

職稱 : 教授

簡介:杜金華,女,發酵工程博士學位,山東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研究方向為食品微生物與釀酒技術,講授釀造酒工藝學、食品生物技術、食品微生物進展等課程。先後主持完成了部、省、市、橫向等各級課題二十餘項,其中部分科研成果轉化,取得了可觀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2010-1-1-1),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2008-2-3-1、2007-2-49-1)、青島市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轉化高新技術成果獎勵資金一等獎一項(2004)、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多項。鑑定科技成果十餘項。獲國家發明專利二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二項。在Food microbiology、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Journal of Food Science、中國農業科學、農業工程學報、食品與發酵工業等國內外專業雜誌發表研究論文100餘篇。編著專業書籍一部。

王明林

職稱 : 教授

簡介:王明林:男,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山東省棲霞縣人,1980年考入中山大學化學系,1984年畢業來山東農業大學工作;1987年在職考入山東農業大學植保系碩士研究生,師從胡慶永教授從事農藥殘留分析研究;2004年考入山東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博士研究生,師從史衍璽教授,從事土壤污染與環境保護研究。

自參加工作以來,先後主講《有機化學》、《食品化學》、《儀器分析》、《食品分析》和《食品安全性》等課程,主持參加國家質檢總局公益項目《蔬菜農殘快速檢測中的套用及標準研究》、林業部《適用於林業機灑Bt殺蟲劑製劑開發與套用》和山東省教育廳《基質固相分散-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蔬菜中的農藥殘留》等科研課題,在《分析化學》、《Food Chemistry》、《J.AOAC International》、《色譜》等雜誌發表論文40餘篇;參與制定《河豚魚、鰻魚和對蝦中485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的測定(氣相色譜-質譜法)GB/T 23207-2008》等7項國家標準;參編《有機化學》(中國農業出版社)、《穀物品質分析》(科學出版社)、《食品安全性》(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和《常用農藥殘留量檢測方法標準選編》(中國標準出版社)等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