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美食

山東美食

山東美食指流起源,流傳於山東地區的美食,菜餚,具有濃厚的山東地方特色,一般歷史悠久,味道鮮美的同時又具有很高的文化內涵價值。山東美食品種繁多,較著名的有博山名吃酥鍋,春卷,德州扒雞等。

基本信息

山東美食

博山名吃酥鍋的傳奇

山東淄博人對於過年(春節),是特別的重視。過去的人窮,過年就特別的隆重----早早的就準備年貨,早早的就開始準備年節大菜。在各種各樣的博山年節菜中,有一種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著名的“博山酥鍋”。

博山人對於做酥鍋,有一種近乎神聖的意思----家家都做,好像沒有了酥鍋就不是過年。所謂“窮也酥鍋,富也酥鍋”,那是說做酥鍋的原料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來搭配。比如你家富有,可以整雞整魚的做進去,他家條件差,可以把些魚頭魚尾,碎肉即架什麼的做進去,也叫“酥鍋”,來客人了,盛上一盤:嘗嘗俺家酥鍋!所以有“家家做酥鍋,一家一個味”之說。

很多外地人都知道有這么一道名菜,但也有很多人沒吃過。原因是這道菜做法挺麻煩的,平時很少有人做,只有到了過年,才是家家做酥鍋的日子。但這道菜還是被吃過的人念念不忘,逐漸的向外地傳播開來,先是博山所在的淄博市,又隨著交通的發達,逐漸傳播到山東其他地方或者更遠的地方……

到了大家都脫貧以後,博山酥鍋逐漸的形成了比較統一的做法,再後來,就形成了加工產業,使用真空包裝,裝袋賣到全國各地。好多人吃過,說真是一絕!好多人想學著做可就是做不出那個原味。而博山人是不屑於吃袋裝的,他們說那是工業化食品,不夠正宗。

春卷

做法是用烙熟的圓形薄麵皮卷裹餡心,成長條形,然後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浮起而成。餡心可葷可素,可鹹可甜。品種有韭黃肉絲春卷、薺菜春卷、豆沙春卷等。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春盤始於晉代,初名五辛盤。五辛盤中盛有五種辛葷的蔬菜,如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等,是供人們在春日食用後發五臟之氣用的。唐時,春盤的內容有了變化,春盤的內容更趨精美。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已經出現將春餅卷裹餡料油炸後食用的記載。類似記載,明代食譜《易牙遺意》中也有。到了清代,已出現春卷的名稱。製作春卷,一般要經過制皮、調餡、包餡、炸制這4道工序。

德州扒雞

山東歷史傳統名吃——五香脫骨扒雞,最早創產於禹城,因其工藝獨特、用料考究、肉爛脫骨、營養豐富等特點而遠近聞名。據傳乾隆年間就盛傳全國,被列為山東貢品之一。1919年載入《山東各縣鄉土調查錄》,列為《中國名菜譜》145中名菜之首,並有“脫骨扒雞、宗法禹城”的記載。

據《禹城縣誌》記載,製作扒雞最早的禹城城北北月牙灣村民王明奎,其祖輩皆宜煮雞為生,他家把殺好的雞將兩腿交叉別入膛內,把兩翅膀從雞脖的刀口插入,讓翅尖從嘴的兩側伸出,然後放上常用的佐料,曰“扒雞”。後來,為招攬生意,他請一名老中醫開了丁香、桂皮、花椒、大料、小茴香等5味調味品,煮出的扒雞,大開胃口,那時叫作“五香扒雞”。王明奎18歲那年(清光緒十七年,即公元1891年)秋季的一天傍晚,他把20多隻雞煮在鍋里,灶中多加劈柴,燃起火就去歇息,由於勞累,醒來時天已大亮,燉時大過,鍋里的雞塌了下去,一提雞腿,骨肉分離。他哭笑不得,只好用鐵笊籬小心地把雞撈到籃子裡提到縣城去賣,並將煮爛的雞取名叫“五香脫骨扒雞”。在縣衙門口叫喊了幾聲後,“脫骨”二字便引起眾人注意,霎時間招來了許多食客。從此,他家煮雞都長時間燉煮,直至脫骨,形成了獨特的製作工藝。因此,禹城五香脫骨扒雞便名聲大振,南北馳名。於次年初(1892年)在德州辦起了以經營脫骨扒雞為主的小飯莊,從此,禹城五香脫骨扒雞便傳入德州。另外,王明奎有個兒子叫王吉三,爺倆憑著一手高超的技術,先後在禹城火車站、德州、濟南、霑化、利津等地開設了扒雞鋪,禹城五香脫骨扒雞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原名美食中國,成立於2004年11月,是基於美食與休閒,以美食生活、飲食健康、美食論壇、美食行業信息為主要方向的專業網路信息服務平台。“美食天下”網站內容涉及美食家™、美食論壇、家常菜譜、飲食健康及飲食文化等多頻道領域。收錄數萬種菜式的做法,基本每篇都按圖片,用料,做法,注意事項劃分文章結構,更加便於使用。按照不同的分類方式,找到自己想要的菜式做法將更加簡單。美食天下網以“有家 有愛 有美食™”為理念,致力於為中國家庭和個人提供完美的美食解決方案。美食天下網歡迎您把您的做菜心得、家鄉小吃發布在網站上,歡迎您給網站上的菜譜和小吃評論,您的評價將直接影響其他用戶的瀏覽,比如,我們會根據評論的內容,安排菜譜的顯示次序等。非常感謝您的參與。如果您喜歡在家裡自己做飯,我們有全國最方便最詳盡的美食菜譜,包您在家就可以做得一桌的拿手好菜;我們還提供許多相關的信息文章,使您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保持身體健康,同時非常歡迎您註冊成為我們的會員,參與我們的活動,謝謝!

糖醋鯉魚

黃河鯉魚的肉味純正,鮮嫩肥美,人們多喜食。《詩經》載:豈食其魚,必河之鯉。說明早在3000多年以

前,黃河鯉魚就已經成為膾炙人口的名食了。山西瀕臨黃河,自有得天獨厚的食鯉條件,山西又被謄為醋鄉,盛產各種名醋,這就產生了糖醋鯉魚這一佳美的地方風味,被譽為三晉名菜。

1、鯉魚去鱗、內臟、兩腮,魚身兩側每2.5厘米直剞後斜剞成翻刀,提起魚尾使刀口張開,料酒、精鹽撒入刀口稍醃;

2、清湯、醬油、料酒、醋、白糖、精鹽、濕澱粉對成芡汁;

3、在刀口處撒上濕澱粉後放在七成熱的油中炸至外皮變硬,移微火浸炸3分鐘,再上旺火炸至金黃色,撈出擺盤,用手將魚捏松;

4、將蔥、姜、蒜放入鍋中炸出香味後倒入對好的芡汁,起泡時用炸魚的沸油沖入汁內,加以略炒迅速燒到魚上即可。

濟寧甏肉干飯

甏肉干飯為濟寧地區傳統特色小吃,起源於元朝。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南方的大米從水路運往北方,濟寧這個運河上的城市自然也受益匪淺。當時的人們把用陶器燉出來的肉和大米飯放在一起吃,別有一番風味。於是就逐步發展為今日的甏肉干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甏肉干飯不斷改進創新,又增加了卷煎、麵筋、肉芯丸子和雞蛋等一系列菜品。在今天,甏肉干飯仍然被極多數濟寧人所喜愛,甏肉干飯也在不斷發展壯大,最終將成為濟寧首屆一指的小吃。古代的甏肉干飯店鋪牌子名氣最大的當屬“老咬口”,而當代甏肉干飯的老字號有寇家、蔡家等多家。

製作舉例(以蔡家甏肉干飯為例)

甏肉干飯應是濟寧的招牌小吃,以豬肉為主,除卻厚薄相當的大肉塊,還把肉餡放入辣椒內,卷在麵筋、豆腐泡和海帶里,加上作料,將其放置鍋中一起煮製。出爐後配上米飯,噴香的美味。而蔡家的甏肉因對豬肉的選擇特別講究,固定某一部位,還對米進行精益求精地挑揀(一點碎米都不要)而使所做甏肉更鮮美。有趣的是他每天都蒸製固定的米飯,多一碗也不做,被人戲稱“老咬口”。

甏肉干飯製作有幾個特點:選料精,必須是鮮嫩薄膘的五花肉;投料準,對所用主料、配料,都嚴格過秤下鍋;主、配料還必須分別製作,不能混淆;烹飪時,必須用江蘇宜興產的深型砂罐——甏,不能用金屬器皿。大米用前先篩後簸,絕無雜物,凡半粒者全剔除;乾飯必須蒸透,用水必須適量。烹製甏肉時,須將肉條、麵筋、剝皮熟雞蛋、蒲菜頭或白筍丁以及調料放在甏內煮熟,米飯在另一甏內煮熟。食時從兩個甏內分別盛取甏肉和米飯,其大米乾飯粒粒如玉,甏肉色澤紅潤,質地柔嫩,肥而不膩,爛而不糜;湯濃味厚,鹹香可口,堪稱一絕。食用時,外加一道鹹菜或老虎菜或醃製辣椒,味道更佳。

甏:一種盛放食物的器皿。甏肉:顧名思義,盛放在甏中的肉。甏肉起源,最早追溯於解放前夕,當時經營者以扁擔挑著飯菜走街串巷,一頭挑炭爐,一頭挑飯,甏置於炭爐之上,此法可節約炭火,又使肉吃出一種別樣風味。解放之後,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甏漸漸遠離人們生活,被鐵鍋、不鏽鋼鍋代替,但甏肉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現在的甏肉干飯,已經不僅局限在只有甏肉上了,又增添了幾種別的菜,比如“麵筋肉丸”,“肉卷”,“豆腐塊”,“雞蛋”,“海帶”等等,這既豐富發展了甏肉干飯,又更加適應了現代人的飲食習慣,但其中的“甏肉”,“麵筋肉丸”,“肉卷”,又是吃甏肉干飯必不可少的食品。“甏肉”:大塊是一個顯著特點,肉肥而不膩,口味雖然單純而美不勝收,似乎一種爽直壓過一切花俏的感覺 “麵筋肉丸”:將肉用麵筋緊緊包住,純手工製作,麵筋配合肉給人口感舒適的感覺。肉餡則是精心調製製作而成。 “肉卷”:由豆腐皮卷肉而成,本品除具有口味美,口感好的特點外,營養價值也很豐富。另外,還有“雞蛋”、“豆腐絲”、“豆腐塊”、“四喜丸子”等,這些菜都放在盛有煮甏肉的老湯裡面加熱,之間互相影響,相輔相成自形成一種與分別吃大不一樣的獨特口味。

武城鏇餅

鏇餅是山東武城傳統名點。相傳崇禎17年春,李自成攻打北京,路經武城。聞香下馬,帶領身邊隨從逕入小小的餡餅棚,飽餐之餘,興致勃勃地看了餡餅師傅的鏇轉技藝,說“你閃持著餡餅牌子,看這做法豈不是鏇餅嗎?”於是,武城鏇餅因此而得名。 武城鏇餅選料精良,面要上等,肉要瘦肉,其製作更加講究,和面要根據四季溫度的不同掌握軟硬,並反覆揉捏,餡有豬肉的、羊肉的、牛肉的,也有雞蛋的,厚如指,大如盤,色澤褐油亮,外皮油酥焦脆,內餡鬆軟香嫩,肥而不膩,清香可口,愈吃愈香,回味無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