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所

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所

在山東省立醫院放射科基礎上,1975年3月19日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所成立,現已成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醫學影像學診斷、介入治療、科研、教學和培訓基地。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所位於山東省立醫院院內,承擔著省立醫院放射科任務和全省乃至周邊地區的醫學影像指導、會診中心的任務。

基本信息

研究所簡介

研究所現有在職人員264人,其中高級職稱89人,中級職稱79人,有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35名,省級
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所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所
拔尖人才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4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名,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在省級專業學會擔任副主任委員以上職務的有12人,有1人當選為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主任委員,這是建國以來全省首位中華醫學會臨床學會主任委員,1人當選為中國放射醫師協會副會長,2人當選為中華醫學會放射分會委員,1人任中華放射學會腹部學組副組長,1人任中華放射學會磁共振學組組長,1人任中華放射學會神經學組委員,1人任中華放射學會介入學組委員,1人任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委員兼秘書,實現了整體的大突破。所長武樂斌教授由於在醫學影像學領域的推動作用明顯,還榮獲衛生部“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個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與省政府“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007年又被當選為中國放射醫師協會副會長。

規模

全所現有博士15名,在讀13名,碩士33名,在讀36名。下設15個業務科室和10個職能科室。其中,“神經影像學”和“醫學影像技術”為山東省醫藥衛生行業重點學科。今年年初成立的“CT介入診療中心、磁共振介入診療中心、超聲介入診療中心和乳腺診療中心”為廣大患者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微創治療平台,有35張床位的介入病房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和後續治療保障。

科研成果

2006年,全所共診治患者261645人次,在查閱的13815份病例和隨訪19554病人中,診斷符合率99.6%,診斷正確率98.9%,CT室開展了小兒心血管疾病的CTA、骨關節CT、肝臟血管成像等3項新技術,發表13篇論文中有A類期刊5篇,出版專著4本,參加RSNA大會發言5人次,山東論壇10篇展板,國家級會議專題講座9人次,省級會議專題講座10人次;建所以來,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00餘篇,出版專著47部,鑑定科研成果69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6項,獲國家級專利24項,承擔了“九五”攻關項目5項,“十五”攻關項目1項,國家“863”計畫項目1項;2004年至2006年,本所共有10篇文章被醫學影像專業的世界頂級會議——北美放射學大會(RSNA)收錄並做大會發言;今年又有以武所長為首的3位醫師分別走上歐洲放射年會等國際講壇;每年研究所擔負著山東大學醫學院等十餘所醫學院校的教學任務,每年授課達1000餘學時;今年研究所導師所指導的研究生已有12名碩士生、3名博士生順利通過畢業答辯;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會掛靠研究所,並共同主辦核心期刊《醫學影像學雜誌》;以研究所專家為中堅力量設立的山東省醫學影像學遠程會診中心,現逐漸覆蓋全省,將形成省、市、縣三級醫院醫學影像學會診網路。

基礎設施

研究所現己擁有百萬元以上大型醫療設備50餘台(套),千萬元以上設備10台(套),固定資產逾3億元,始終保持著擁有世界最先進水平的儀器設備,在國內率先引進的設備有:數字攝影系統(包括CR、DR及雙板DR),磁共振掃瞄器有1.5T、3.0T超導磁共振及開放式磁共振介入系統等4台,CT機有雙源CT、64層、16層高速CT及6層和4層螺鏇CT等5台,數字胃腸機,數字乳腺機、大型C臂DSA診療系統,大型多功能彩超及超聲微波治療儀,雷射椎間盤治療儀,遠、近紅外線熱像儀,藥物離子透入乳腺治療儀,血管內超聲溶栓儀,體內γ刀治療系統、氬氦刀治療系統及腫瘤介入熱療機,雙能X線骨密度測量儀,乳腺導管鏡等,們還率先自行研製成功PACS系統,形成所內會診網路和圖像資料存儲系統。

學術交流

研究所近幾年先後派出醫(技)師近100人次,分赴美、德、日、法、澳、芬蘭、奧地利等國家進行培訓、交流;每年國際著名專家到研究所講學達10餘人次。“Philips—山東醫學影像新技術研究中心”、“Siemens—山東醫學影像新技術研究中心”和“GE—山東醫學影像新技術研究中心”先後在研究所設立,“西門子醫學影像新技術研發培訓中心”已於2007年2月3日在研究所掛牌,就世界上最先進的雙源CT進行重點開發、套用和醫師培訓,現已在心功能評價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績並已申請到多項科研基金課題;由研究所主辦或承辦省級以上學術會議每年至少2次,並發起和承辦了醫學影像學的國內頂級峰會—-醫學影像山東論壇,該論壇已舉辦四屆,前四屆均以參會人員最多、規格最高、學術成果最前沿和學術影響最大而蜚聲海內外,針對“論壇”形成的品牌效應,論壇組委會準備將其做大做強,明年將“山東論壇”改為“國際論壇”;自2001年起,每年衛生部委託研究所負責全國臨床醫師專業職稱晉升“影像醫學”專業考試委員會的考試大綱、考試指南和出題工作;研究所每年接收省內外近200名醫學影像學醫師的培訓工作,是全國醫學影像學人才的主要培訓基地之一,是中華醫學會僅有的兩個“全國實用介入技術推廣培訓中心”之一。

精神文明建設

在狠抓醫、教、研工作的同時,們時刻沒有放鬆精神文明建設。所黨總支一班人精誠團結,率先垂範,大力倡導優質服務,使全所職工牢固樹立了“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理念,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大型醫學影像學檢查項目中,在全國範圍內,們首先實行門診病人90分鐘發報告承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自1998年7月份,們與山東省立醫院聯手啟動了為濟南市下崗特困職工送溫暖工程,規定:特困職工本人持“濟南市下崗特困職工證”到該所作檢查時,B超、鋇餐、CT等檢查費優惠30一50%,為他們提供特優服務,為黨和政府分憂,也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贏得了下崗特困職工的高度讚揚。通過“黨員便民服務台”、“行管人員服務崗”、“專家諮詢義診”等直接為病人導醫會診,為回響黨中央關於創建和諧社會的號召,2007年5月啟動了一項“知識共享,和諧共建”主題活動,進一步改善了醫患關係,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們還經常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團結、求實、奉獻、創新”的研究所文化正日益成熟起來。幾年來,研究所兩個效益同步增長,文化建設特色鮮明,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先後被授予:“省直文明單位”、省級“巾幗文明示範崗”、省衛生廳“優質服務先進單位”、“衛生科技管理先進集體”、“醫療質量管理效益年活動先進集體”、“誠信建設先進單位”、省總工會“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全國婦聯“全國巾幗文明示範崗”、省婦聯“三八紅旗集體”等榮譽稱號。

發展展望

研究所將更好地發揮設備優勢、人才優勢、國內外學術交流優勢,重點加大對神經系統功能成像、心血管重建技術、心肌定性定量分析、肝臟影像學分段對肝移植術前術後的評價、乳腺腫瘤診斷與分期、影像學導引下的腫瘤治療以及影像醫學的QA、QC等研究力度,為山東省立醫院集團整體實力的進一步提升和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多做貢獻,為中國醫學影像學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各科室

CT診斷研究室
MR診斷研究室
X線診斷研究室
超聲診斷研究室
X線攝影研究室
血管內介入研究室
CT介入研究室
MR介入研究室
超聲介入研究室

專家介紹

所長武樂斌博導副所長趙斌碩導CT診斷研究室柳澄介入診斷研究室劉作勤MR診斷研究室楊貞振機修研究室秦維昌B超診斷研究室馬玉香B超診斷研究室李吉昌CT診斷研究室徐卓東王濤所長助理碩導畢萬利副教授碩導李傳亭所長助理碩導鞏若箴教授碩導李振家博士碩導呂京光副教授碩士徐華副主任醫師

特色醫療

CT介入診療室
磁共振介入診療室
超聲介入微創診療室

所長

所長武樂斌博導
個人簡歷:
所長,兼山東省立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專家,中華放射學會常務委員和腹部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放射分會副會長,中國醫學影像學研究會副會長,中華放射學會山東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實用介入技術推廣培訓中心副主任,《醫學影像學雜誌》主編,《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等10餘家雜誌副主編、編委,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專業特長:
醫學影像學綜合診斷。
論文專著:
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110餘篇,主編、參編專著14部。
科研成果:
鑑定課題12項,獲省以上科技獎7項,獲國家專利3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