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工業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工業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

青島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工業控制技術實驗室”經過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財政廳批准籌建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命名為“山東省工業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將進一步凝鍊研究方向,提升科研水平,積極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要在隊伍組織、實驗研究平台建設和運行管理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努力成為我省組織高水平科學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

實驗室簡介:

山東省工業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是2008年經山東省科技廳批准建立的。實驗室依託青島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現任主任是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島大學陳兵教授。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為:非線性系統分析與控制;電能及機電能量變換系統的分析與控制;智慧型系統建模、分析與控制。目前本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34人,其中院士1人,泰山學者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人員1人,人員中教授16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學歷的人員為26人。
山東省工業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工業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
近5年來,實驗室科研成果豐碩,部分項目達到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水平。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8項,國家863計畫(含子課題)3項,國防預研子項目1項,教育部項目1項,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10項,廳局級項目5項,橫項項目3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第二完成單位),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第二完成單位),教育部發明二等獎1項,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青島市青年科技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700餘篇(SCI、EI收錄380餘篇),著作6部。實驗室以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系統理論兩個山東省重點學科為依託,擁有系統理論博士點、系統理論和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兩個碩士點,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高水平科學研究與技術研發人才。

實驗室榮譽:

"複雜系統若干問題的理論研究與套用”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項目基於不確定數學建模,深入地研究上述複雜系統的分析與集成及相關問題。首先,系統地提出結構奇異值和線性矩陣不等式方法,建立多種不確定廣義系統的魯棒穩定和鎮定的充分必要條件,對難以得到充要條件的時滯系統提出了增廣Lyapunov泛函方法,獲得了新的分析與控制方案。其次,對時滯非線性系統提出依賴模糊權函式的分析方法,解決了現存方法中的難點和問題。第三,提出嶄新的耦合矩陣變數分離方法,套用於解決基於觀測器的模糊控制問題,克服了已有控制方法的局限性,並套用於解決模糊輸出跟蹤控制、模糊性能控制等問題。第四,採用backstepping技術和模糊自適應方法,解決了多輸入多輸出非線性系統的擾動解耦問題。第五,利用嶄新的時滯相關技術解決了濾波、估計和神經網路中的分析與設計問題。第六,提出研究複雜系統的三種非經典隨機共振理論,並成功地套用於信息處理中。“混雜非線性動力系統的控制及套用”項目獲2008年山東省教育廳自然科學一等獎。項目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如何分析、設計切換律以將其作為系統控制的一種有效方式,發揮其在混雜及切換系統研究中的主導作用。其中,具體研究了能控性問題中鎮定切換律和切換控制器的分析和設計;為提高系統對不確定性和攝動的魯棒性能,還研究了切換系統的魯棒性能以及具魯棒性的切換律的分析和設計等問題。在套用問題的研究方面,將交流電機及電力電子功率變換器都看作是多連線埠的非線性能量變換裝置,採用能量成形與連線埠受控哈密頓(PCH)系統理論,研究交流傳動與伺服系統、功率變換器的的非線性控制。通過PCH系統理論方法,建立“交流電機+功率變換器”的交流傳動系統PCH模型,基於互聯和阻尼配置的能量成形控制方法,研究給出整個系統的非線性控制原理和控制效果。仿真實驗驗證了新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該項目系列成果已在國際、國內的頂級及重要期刊和國際重要會議上發表,成果處於國際、國內前沿水平,有的成果是原創性和突破性的,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智慧型複雜系統的建模與分析研究”項目獲2008年山東省教育廳自然科學二等獎。項目獲獎人主持了五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人工腦的信息處理新神經網路模型研究”、“網路環境下虛擬機器人-‘軟體人’的研究”、“基於認知的人工動物高級行為規劃研究”、“基於物元動態系統分析的智慧型化模型化概念設計研究”、“基於自同步的混沌動力系統重構研究”、一個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鞋類產品和諧智慧型CACD系統研究”、一個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人工生命信息處理新神經網路模型”、一個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創新設計思維模型和基於該模型的智慧型CAD軟體”、北京市自然科學資助項目“軟體人與Linux的融合研究”為任務背景,對組織級人工生命(人工神經網路)、器官級人工生命(人工腦)、個體人工生命、群體人工生命(人工魚,軟體人)、和諧智慧型CACD系統、複雜網路等智慧型複雜系統進行了建模與分析研究工作,獲得了系列國際先進水平成果。陳兵教授,博士,泰山學者,博士生導師,男,1958年生。1998年8月畢業於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1998年10月至2000年2月,進入東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2002年2月至2002年7月,赴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合作科研,2003年7月至2004年2月赴加拿大Lakehead大學電子工程系合作科研。于海生,教授,博士,1963年11月生,自動化工程學院院長,中國自動化學會智慧型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山東省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分散式控制系統專業委員會主任。主持參加縱向科研和教研項目11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科技廳項目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教育廳項目3項、市科技局項目2項、省級教研項目3項。主持橫向科研項目14項,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現為國家級特色專業(自動化)和省重點學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負責人,2007年被評為山東省教學名師。楊國為,教授,博士,男,1964年生,現為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可拓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神經網路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智慧型控制與智慧型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青島市青年學術工程技術帶頭人,首屆青島市青年科技獎獲得者。近五年來,在科學出版社出版2本著作,以第一發明人身份申請4個發明專利,主持或主持完成省部級以上課題7項(國家“863”計畫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山東省基金2項,山東省科技攻關1項,中國博士後基金1項)。吳新振教授,男,1964年生,兼任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大電機專委會委員。198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電機專業,獲學士學位;1989年畢業於東南大學電氣工程系電機專業,獲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電氣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50747024)、國防“十一五”重點預研項目子課題1項。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EI收錄26篇、ISTP收錄1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