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五徵集團

山東五徵集團

山東五徵集團前身是成立於1961年的縣級拖拉機站,歷經近半個世紀的發展,現已形成農用車、汽車、農業裝備和現代農業四大主導產業,擁有5個製造事業部、8家子公司,總資產68億元,員工14000人,是山東省重點支持發展的50家企業集團之一。

基本信息

企業介紹

山東五徵集團山東五徵集團

山東五徵集團主導產品有三輪汽車、載貨汽車、客車、皮卡車、農業機械、電動車、汽車配件等多個系列1000多個品種,暢銷全國,並已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先後榮獲“山東名牌”和“全國免檢產品”等稱號,曾兩進中南海,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71.9億元,位居全國同行業第2位,全國機械工業第34位,山東省工業企業第51位,山東省機械工業第7位,資產收益率列全國工業企業第10位。

2004年,公司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就業再就業先進集體”和“百家誠信文明企業”稱號,被山東省經貿委評為“省管理創新十佳企業”。2005年,公司順利通過國家機械工業“1250”評審,被評為“全國機械工業現代化管理企業”,獲得山東省政府質量管理獎。姜衛東董事長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並光榮地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地理位置

山東五徵集團公司位於依山傍海、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日照市境內。

產業發展思路

企業產品企業產品

繼續鞏固發展農用車產業。通過完善產品,努力延長產業生命周期,繼續保持行業優勢,力爭5年內年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
全力發展汽車產業。以載貨汽車為突破口,瞄準國內外兩個市場,圍繞城鎮、城郊、鄉村低端消費群體的高端產品需求,開發、生產具有較高性價比、特色鮮明的汽車產品,力爭5年內年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裝備產業。緊抓國家建設新農村、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機遇,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不斷開發完善產品,豐富產品品種,加快產品升級步伐,力爭5年內年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 

車型簡介

山東五徵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汽車類型有農用車等,主要品牌有五征牌等,其中熱門車型有倉柵低速貨車、低速貨車、罐式低速貨車、罐式三輪汽車、清潔式低速貨車、清潔式三輪汽車、三輪汽車、廂式低速貨車、自卸低速貨車、自卸三輪汽車......

五徵發展優勢

山東五徵集團山東五徵集團

1、五征經營業績突出,發展潛力巨大。銷售收入和經濟效益連續9年穩步增長。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72億元,列中國機械工業第30位、全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第48位、全國工業企業第452位,資產收益率列全國工業企業第8位。五征突出的經濟運行質量和低成本控制能力已引起國內外眾多融資機構和企業的關注。
2、五征經營機制靈活,市場意識強烈。五徵集團是由原國有企業改制而成的股份制民營企業,機構精簡,運轉高效;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動態人事管理機制,員工聘用、升遷憑業績、靠能力;建立了薪酬與業績和效益相結合的分配機制。
3、五征創建學習型企業,讓員工終身接受教育。根據崗位特點和員工需求,開展多層次的培訓,“請進來教,派出去學”,上至高層領導下至普通員工都有接受培訓教育的機會。

企業產品企業產品

4、五征尊重科技、注重創造、重視人才、鼓勵創新。五征的發展得益於尊重科技、重視人才。五征為每位員工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實現自我價值的舞台。五征推崇“人人是人才”,讓各類人才的才華、智慧與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國內外眾多優秀科技人才紛紛加盟五征。
5、五征依靠科技支撐,致力發展民族工業。五征以高校為友,與學者為伴。五征與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山東理工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理工大學、中國汽車技術中心、中國農機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在產品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全方位的合作。
6、五征工作環境優雅,生活條件完善。五征生產基地位於山東東南沿海魅力開放城市、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日照市,這裡依山傍海、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科技人員公寓配有電視、太陽能熱水器等生活設施。
7、各級傾力支持五徵發展。五征是山東省重點支持發展的50家企業集團之一,各級黨委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均傾力予以支持。

企業文化

山東五徵集團山東五徵集團

1962年,五蓮縣拖拉機站成立

1980年,五蓮縣藥械廠(五蓮縣拖拉機站與五蓮縣電修廠合併)成立

1984年,隋汝聰任廠長,第一台三輪車研製成功

1984年,五蓮縣藥械廠更名為五蓮縣通用機械廠

1992年,姜衛東任廠長

1992年,7YPJ975型全封閉方向盤式三輪農用車投產

1993年,擴建新廠區6萬輛三輪車生產線建成投產

1994年,五征三輪農用運輸車以故障率最低被中國質量管理協會評為“使用可靠產品”

企業產品企業產品

1995年,五征產品首次出口東南亞

1995年,“五征杯”全國三輪農用運輸車知識大獎賽在中央電視台舉行

1996年,五征農用車兩進中南海接受江澤民、李鵬、朱鎔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1996年,五征四輪農用車通過國家檢測中心2萬公里可靠性試驗

1998年,模擬民營企業運行機制,精簡機構,壓縮人員,實施脫胎換骨的企業內部改革,企業全面走向市場,煥發了生機與活力

1999年,五徵車身公司創立

1999年,“五征杯”全國山地腳踏車冠軍賽在五蓮舉行,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發布會

1999年,與山東理工大學(原山東工程學院)結成校企合作
夥伴

2000年,山東五征農用車有限公司創立(由原五蓮縣通用機械廠改制)

2000年,日照五征電動車有限公司在日照成立

2000年,姜衛東董事長被評為農機行業年度十大新聞人物

發展歷史

企業產品企業產品

山東五徵集團的前身是一家建於1960年的拖拉機站,2000年由國有企業改制為全員持股的民營企業。現發展成為擁有5個製造事業部、5家子公司的大型企業集團,總資產11億元,固定資產6億元,形成了汽車、農用車、農業裝備、電動車、汽車配件五大產業,主要產品有“五征”牌農用車、農業機械、電動車、汽車配件和“飛碟”牌載貨汽車、客貨汽車、客車、專用汽車等,暢銷全國並出口德國、法國、美國澳大利亞墨西哥等30多個國家。企業規模居行業第2位、中國機械工業第25位、全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第107位、中國工業企業第452位(其中資產周轉率列第8位)。公司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中國機械工業現代化管理企業”、“山東省質量管理獎”、“山東省勞動關係和諧企業”等榮譽稱號。2006年,五徵集團產銷各種車輛51.3萬輛,實現銷售收入60.9億元,上繳國家稅金7700萬元。今年1-9月,共產銷各種車輛43萬輛,實現銷售收入5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和25.5%,繼續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的勢頭。全年計畫產銷各種車輛56萬輛,實現銷售收入70億元。

近幾年來,五徵集團加大技改投入擴張規模,不斷開發完善產品提高產品水平,加強內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企業實現了跨越發展,規模不斷膨脹。每年都吸納農民工、社會青年、下崗工人、復退軍人1000餘人就業。職工總數也由2002年的1786人增加到目前的8000多人,其中農民工3600餘人。特別是2003年五征在潮河鎮投資建設五征工業園以來,已吸納當地農民工700餘人就業。

多年來,五徵集團堅持人本化管理,營造了一個人企和諧發展的良好環境,公司上下團結、積極、進取,和諧發展。2004年被省政府授予“山東省勞動保障先進集體”稱號,2005年,獲得了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五徵集團又被授予“山東省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榮譽稱號。
2009年5月22日,山東五徵集團山拖農機裝備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在濟寧兗州舉行,山拖農機裝備有限公司由國有企業正式轉變為五徵集團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延長了農業裝備產業鏈條,使拖拉機產品一舉覆蓋大中小全系列,五征農業裝備的產品優勢進一步增強。五征奧馳系列載貨汽車下線剪彩儀式在五征汽車工業園隆重舉行。國家、省行業部門、市、縣有關領導、專家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1500多名經銷商和配套商代表出席了剪彩儀式。五征奧馳系列載貨汽車的投產下線,是五征汽車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五征汽車產業的階段性成果,它標誌著五徵集團的產業結構調整、產品升級實現重大突破。 

資質榮譽

五征榮獲山東省省長質量獎
五征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姜衛東董事長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獎章
五征技術中心升級為國家認定企業
中國馳名商標
奧馳汽車榮獲2010年度輕卡大獎
五徵集團被授予山東省首批院士工作站
五征連續兩屆榮獲省質量管理獎
現代化管理企業
農民滿意農機產品
山東名牌產品
山東省著名商標
省工業企業100強
省就業再就業先進企業
省利稅總額百強企業
省企業管理獎
省銷售收入百強企業
守契約重信用企業
文明誠信百佳企業
省技術裝備企業
一線員工張念利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質量體系認證證書
省質量競爭力100強企業
產品質量國家免檢
管理創新十佳企業

企業文化

企業產品企業產品

在企業生產經營中,以人為本,加強職工教育,提高職工素質,重視每個員工的創造,尊重每個員工的勞動成果,建立健全了薪金管理制度、激勵政策,並加大技改力度,不斷採用先進工藝及自動化設備,降低勞動強度,調動每個員工的積極主動性,保障了職工權益,實現了人企和諧發展。

一是加強職工教育,大力開展全員培訓,全面提高職工素質。公司針對新員工成分多,文化水平不高,勞動技能低等實際,大力開展全員培訓,針對一線生產工人開辦了機械工程初級班、中級班,每年系統培訓職工1000餘人,現已開辦機械工程班26期,培訓職工3000餘人;大力實施全員培訓工程,在公司上下營造一種積極上進的濃厚氛圍,科室、車間、班組廣泛發動,充分利用班前班後等業餘時間,組織職工自學。公司每年用於職工教育的費用都在上百萬元以上,僅2006年用於職工教育的資金就達500萬元。

二是大力開展技術比武活動,提高員工的操作技能。廣泛發動全員參與技術比武活動,評聘技術能手,對評聘的集團級、公司級、車間級技術能手每年分別給予300元、200元、100元不等的補貼,激發了全員學習技術、提高素質的熱情,公司上下比學趕超幫蔚然成風。通過活動的開展,大批技術能手不斷湧現,工人勞動技能不斷提高,素質不斷提升,毫無一技之長的農民工漸漸成長為一個個的能工巧匠。

企業產品企業產品

三是加大技改投入,提高自動化程度,降低勞動強度,創造人性化工作環境。公司重視自動化程度的提高,重視工人生產條件的改善,每年都投資5000萬元以上,對原生產線進行改造,優先採用先進機械化、自動化設備,對一些特殊的工作崗位和工作環節,像噴漆、組焊等,原來都由人工操作,現改為機器人操作和機械手操作;車間內外部的物資搬運、周轉等全部採用車輛運輸,改善了生產環境,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加強安全生產教育,普及安全知識,並對車間工人全部配備勞動防護用品,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工人生命安全。

四是關心職工生活,改善職工生活質量。公司注重職工生活質量的改善,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努力提高職工收入,職工收入每年以10%左右增長,2006年員工人均收入比2000年增長一倍多。建造了可容納800餘戶的高標準居住生活區,生活區內職工食堂、運動場、職工醫院、購物商場等生活娛樂輔助設施一應俱全,滿足職工居住需要;購買了6輛大巴,方便職工上下班;在每個工廠、生活區建設籃球場、桌球室等體育設施,豐富職工業餘生活;公司注重職工權益的保護。公司與公司工會簽訂了集體契約,與每個職工簽訂了勞動契約。積極參加國家規定繳納的各種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等,並按時足額繳納。公司規定新招職工試用期滿後,即給予辦理各種保險。今年又為600餘名試用期滿的員工辦理了各種保險。

五是建立完善激勵機制,民主化管理,激發職工積極主動性。公司建立完善了薪金管理制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勵機制,將工作業績與報酬掛鈎,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充分挖掘和調動每個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能。在公司設立創新獎,鼓勵員工開展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與小改小革和提合理化建議活動。同時,成立了職工民主管理委員會,鼓勵農民工參與管理,獻計獻策,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營造了一個積極向上的氛圍。

六是熱心公益事業,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公司在自身不斷發展的同時,也更加關注社會的和諧發展,反哺社會。在公司內部成立了職工互助會,三年來累計發放救濟金、互助金70餘萬元,對200餘名因子女入學、就醫等家庭困難的職工進行了幫扶。同時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捐款救助失學青少年。三年來累計向社會捐款100餘萬元,其中捐資25萬元興建了五征希望國小,捐資23.5萬元與縣教育局聯合開展了“陽光助學”活動,救助了650餘名因家庭困難而面臨失學、輟學的青少年,發動中層以上管理人員“一對一”結對幫扶了170名貧困學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