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道情

此是一首言志曲。它表達出了作者的一片浩然之氣,真正達到了“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境界。

詞目

[中呂]山坡羊·道情

作者

宋方壺[元代]

正文

青山相待,白雲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陋巷簞瓢亦樂哉。貧,氣不改;達,志不改。

另一版本是

青山相待,白雲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興盛誰家敗,陋巷簞瓢亦樂哉。貧,氣不改;達,氣不改。

注釋

①紫羅袍:古代高級官員的服裝。
②陋巷簞瓢:《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③“貧,氣不改”二句:《論語·學而》:“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兩句話,是上述引文的概括。

賞析

此是一首言志曲。它表達出了作者的一片浩然之氣,真正達到了“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境界。不管誰人成敗,誰興帝業,我絕不依附,永葆自由之身。

作者

人物簡介

宋方壺,名子正,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至正(一三四一~一三六八)初年,曾客居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來往湖山之間。後來,由於“海內兵變,西北州郡毒於侵暴屠燒,而編民於死者十九”。便移居華亭,住在鶯湖之西,“闢室若干楹,方疏四啟,晝夜長明,如洞天狀。有石焉嶄然而獻秀,有木焉郁然而交陰。蓋不待馭冷風度弱水而坐致‘方壺 ’之勝,因揭二字以名之”。尤其是“甲第連雲,膏腴接壤,所欲既足而無求於外,日坐‘方壺’中,或觴或弈”。又,傳說有座仙山名‘方壺’,而宋子正“不擇地而有其樂,則非‘方壺’而‘方壺’也”。可見他多年正是過著一種隱居生活。(參見《清江貝先生集》中《方壺記》)

作品風格

其曲作之中,傾吐了對元代社會的不滿,對官場的鄙棄,對奸黨的恨惡,對下層妓女的同情,以及對大明王朝的擁護。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於“詞林英傑”一百五十人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