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剌孢多孔菌

山地剌孢多孔菌

山地剌孢多孔菌:別名圓孢地花、圓刺孢多孔菌、塔菰。子實體較大。許多菌蓋從一個短粗的菌柄上生出,形成一叢,總直徑可達30cm或更大。菌柄長3-6cm,粗2-3cm。新鮮菌蓋半肉質,乾後質硬而脆。蓋扇形或匙形,直徑6-14cm,厚0.5-1cm,蛋殼色,乾後淺青色褐色至淺煙色,有微細絨毛,漸變光滑,無環帶或近邊緣處有不明顯的環帶,邊緣呈波浪狀,乾後且內卷。菌肉白色,厚0.3-0.7cm。菌管白色至近白色,延生,長0.2-0.7cm,管壁薄,管口多角形直徑0.05-0.15cm,邊緣漸呈鋸齒狀。擔子棒狀,無色,具4小梗,25-38μm×5-9μm。孢子無色,近球形,有小剌,6-8μm。

基本信息

拉丁名:Polyporus montanus
英文名:
其它名:
分類地位:菌物界 > 擔子菌門 > 異擔子菌綱 > 非褶菌目 > 多孔菌科 > 剌孢多孔菌屬
保護級別:未列入
瀕危等級:無危
可信度:2級可信度
野生馴化:野生
水生陸生:陸生
重慶特有種:
重慶模式種:
產地:
引進來源:
引進時間:
市外分布:
特有地區:

識別特徵:

菌蓋從一個短粗的菌柄上生出,形成一叢,總直徑可達30cm或更大。菌柄長3-6cm,粗2-3cm。新鮮菌蓋半肉質,乾後質硬而脆。蓋扇形或匙形,直徑6-14cm,厚0.5-1cm,蛋殼色,乾後淺青色褐色至淺煙色,有微細絨毛,漸變光滑,無環帶或近邊緣處有不明顯的環帶,邊緣呈波浪狀,乾後且內卷。菌肉白色,厚0.3-0.7cm。菌管白色至近白色,延生,長0.2-0.7cm,管壁薄,管口多角形直徑0.05-0.15cm,邊緣漸呈鋸齒狀。

生物現狀

保護及保存現狀:
人工保存
主要用途和價值:
幼嫩時可食用,味微苦。
開發利用現狀:
開發
保護建議:
不詳
遺傳多樣性:
不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