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間位移角

層間位移角

層間位移角是指按彈性方法計算的風荷載或多遇地震標準值作用下的樓層層間最大水平位移與層高之比Δu/h,第i層的Δu/h指第i層和第i-1層在樓層平面各處位移差ΔUi=Ui-Ui-1中的最大值。用來確保高層結構應具備的剛度,是對構件截面大小、剛度大小的一個巨觀控制指標。

定義

按彈性方法計算的樓層層間最大位移與層高之比;

目的

主要為限制結構在正常使用條件下的水平位移,確保高層結構應具備的剛度,避免產生過大的位移而影響結構的承載力、穩定性和使用要求。

計算要求

(1)位移為彈性方法計算的位移,水平位移限制值針對的是風荷載或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單工況位移。本條規定的樓層位移計算可不考慮偶然偏心的影響。

(2)層間最大水平位移Δu指第i層的Δu/h指第i層和第i-1層在樓層平面各處位移差ΔUi=Ui-Ui-1中的最大值,這裡的Ui是各樓層的層間位移。抗震設計時應採用按多遇地震考慮的各振型下位移的平方和開平方(SRSS法)或完全方根組合(CQC法)是計算結果而不是“規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的計算結果。

見《高規》 3.4.5、3.7.3及相應的條文說明。層間位移角不滿足規範要求,說明結構的上述要求無法得到滿足。但層間位移角過分小,則說明結構的經濟技術指標較差,宜適當減少牆、柱等豎向構件的截面面積。

層間位移角不滿足規範要求時的調整方法:

1、程式調整:SATWE程式不能實現。

2、結構調整:只能通過調整增強豎向構件,加強牆、柱等豎向構件的剛度。

1)由於高層結構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將不可避免地發生扭轉,所以符合剛性樓板假定的高層結構的最大層間位移往往出現在結構的邊角部位,因此應注意加強結構外圍對應位置抗側力構件的剛度,減小結構的側移變形。同時在設計中,應在構造措施上對樓板的剛度予以保證。

2)利用程式的節點搜尋功能在SATWE的“分析結果圖形和文本顯示”中的“各層配筋構件編號簡圖”中快速找到層間位移角超過規範限值的節點,加強該節點對應的牆、柱等構件的剛度。節點號在“SATWE位移輸出檔案”中查找。

彈性層間位移角限值:

鋼筋混凝土框架 1/550
鋼筋混凝土框架—抗震牆、板柱—抗震牆、框架—核心筒 1/800

鋼筋混凝土抗震牆、筒中筒 1/1000

鋼筋混凝土框支層 1/10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