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錦鎮

屏錦鎮位於梁平縣西南部,地處國道318線和省道渝巫路交匯處,距渝萬高速公路10公里、達萬鐵路梁平站30公里,距縣城27公里。歷史悠久,素有“小重慶”、“小香港”之稱。

基本信息

簡介

錦鎮位於梁平縣西南部,距縣城23千米。面積102.11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居委會,182個村居民小組,人口6.8萬人(2008年)。轄興平、新橋2個社區,屏錦、筍溝、柏樹、龍河、楠木、腰塘、橫樑、芋禾、新合、竹海、天生、明月、龍溪、七橋、和睦、萬年、湖洋、桂灣、四方19個行政村,182個村(居)民小組。城鎮建成面積已達3.04平方千米。全鎮地貌以平壩和丘陵為主,西部有部分低山。318國道和渝巫省道公路境內交會。景點有明月湖、市級風景名勝百里竹海等。
屏錦自明正德八年(1513年)始造寺廟,初名“坪井”,後名“紅石樑”,康熙11年間更名興平市,開市設鋪;集市鋪房東高西低,依山近水猶如行船,文人以“山水如屏,形色似錦”定名“屏錦鋪”,屏錦由此而得名。建國前曾有梁平“首場”之稱,建國初期由錦水鄉改為屏錦鎮。近五百年不間斷地發展使屏錦鎮成為梁平縣西南部的物質集散中心和商貿重鎮,並形成自身獨特的經濟結構優勢和民俗文化底蘊。2003年7月,因原屏錦鎮是經濟百強鎮和商貿中心鎮、原七橋鎮是國家建設部和市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經市縣批准將原屏錦、七橋兩鎮強強合併成為新屏錦鎮,成為市級首批確定的45箇中心鎮之一。
2010年屏錦鎮全鎮生產總值153391萬元,增長14.4%;本級財政收入11391萬元,增長12%;社會固定投資完成50303萬元,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4730萬元,增長17%;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35232元,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8525元,增長21.6%。城鎮居民儲蓄存款達20.75億。

農業經濟

全鎮耕地總面積1970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4925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為3529公頃,糧食總產量為1786噸,油料總產量為60噸,糧料總產量為112噸,肉類總產量為5095.1噸,其中豬肉產量4340噸,牛奶產量為6噸,禽蛋產量為818噸,水產品產量為120噸,水果產量為233噸,蔬菜產量為12193噸。其中有產灌溉面積850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899000千萬小時,農村用電量為2531000千瓦小時。竹資源特別豐富,林業用地面積50349畝,森林面積41898畝(其中竹林16194畝,經濟林4194畝),森林覆蓋率為27%,近年退耕還林還草總面積7444畝。萬頃良田沃土是國家商品糧基地之一,適宜種植水稻、玉米、油菜、薯類、果蔬、花卉、藥材等糧經作物。依託公司帶農戶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苧麻基地、優質水稻示範片、畜禽養殖大戶等種養業為主的農業綜合開發工程項目已初具規模。全鎮發展苧麻基地1個、1500餘畝,“一箭春”茶葉生產基地1個,高產水稻、玉米種植基地1個,20餘萬隻的鳳翔家禽養殖基地1個,年孵化100萬雞苗的“梁平紅羽土雞”原種場1個,養殖大戶200戶。2004年生豬出欄達43392頭,家禽出欄34萬隻,較2003年分別增長10%、11%,切實增加了農民收入。

工業經濟

該鎮歷史悠久,工業基礎雄厚,商業氛圍濃郁,市場興旺活躍,歷來是梁平西南部工業企業、商業、文化旅遊重鎮。境內礦產資源以天然氣、煤炭、高嶺土、石灰石、石膏礦為主,擁有石油開發、天然氣采輸等國有大中型單位。鎮區內工業企業已形成以天然氣、化工、紡織、建材、造紙、煙花爆竹等支柱產業,加工、服務、運輸、食品、商貿、製造等多業並舉的新型工業化格局。重點企業有開元化工、天生水泥、恆豐紙業、雪萊紡織、屏耀塑鋼、石油、鑽探、開發、采輸氣等;160多家企業中,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6個,500萬元以上的10個,100萬元以上的35個。鎮東北角的市級風景名勝百里竹海及明月湖開發前景廣闊,旅遊產品有竹筍、白麻糖等特色小吃和筍殼、梁平年畫等特色產品。

基礎設施

鎮內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水電氣視訊路管網貫通整個城鎮和農村,市縣各大服務公司已進駐屏錦。交通四通八達,全鎮公路總長165.35公里,客運汽車站2個。城鎮水泥路網已經形成,與國省道貫通,人均擁有鋪裝道路面積0.72平方米,公共綠地面積1.85平方米;已有8個村13條村級公路35.8公里實現了水泥硬化。有蓄水量達2000萬方的中型水庫一座,小二型水庫一座,自來水日供水能力達5000噸,城鎮自來水普及率達100%。有110千伏變電站一座,裝機容量6.3萬千伏安。天然氣供氣站一座,日供氣量50萬立方米,居民和工業企業率先在渝東片區的鄉鎮中用上了天然氣。通訊暢通,全鎮現有固定電話13100部,行動電話擁有15060部,網際網路上網150餘戶,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小靈通等多個無線通訊網路覆蓋全鎮,開通了國際互聯寬頻網,國際間數字數據通訊網、長途程控電話直撥、IP電話、移動通訊等業務。有線加密電視實現了村村通,共有用戶7528戶,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9%。
商業興旺,社會事業發達。交通便利,使流動人口增多,客貨兩運日通車量達6000輛次,人流、物流異常繁忙。鎮內有縣屬中學一所,鎮屬初級中、國小各兩所,幼稚園遍布。文化休閒健身廣場2個,均已建成,鎮多功能文化體育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影劇院、老年文娛活動豐富多彩。社會保障事業進入社區,優撫按政策落實,五保老人全部供養。屏錦中心衛生院設施設備齊全,初級衛生保健和服務保障體系健全,屬三級甲等醫院,梁平縣第二人民醫院已建成營業。萬州欣欣大商場與重慶重客隆超市進駐屏錦。鎮內商貿流通業、房地產業、飲食文化業欣欣向榮,市場體系相對健全,各種專業市場及商業網點基本形成,城鎮商住和辦公樓建設、賓館、社區居民改造和自建等房地產業方興未艾,商業門市和自選商場逾千家,明月湖賓館、帝豪茶樓、滿天星歌城、洗腳城等娛樂服務業數十家林立,高檔設施齊備。整個城鎮人氣旺盛,商業氣息濃厚,社會事業不斷發展。治安秩序良好,社會穩定,人民民眾安居樂業,實現了“兩降三無”,已逐步發揮中心帶動、吸納和紐帶的作用。

領導

鎮政府現有在編職工106人,領導職數為9名,其中黨委書記1名(由楊西同志兼任),副書記2名,人大主席1名,鎮長1名(由盧劍波同志擔任),副鎮長4名。黨政機關機構設定為7辦1所,事業機構設定為4個單位。

發展成就

該鎮將按照市級中心鎮、經濟百強鎮、商貿中心鎮和國家級小城鎮建設要求,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工業基礎雄厚、閒置資產較多的優勢,實施優惠政策措施,搞好各種服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充分發揮市級中心鎮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把屏錦鎮建設成為全縣經濟文化次中心、名列前茅的市級中心鎮。到2007年,建成區面積擴大到4平方公里,到2020年形成功能分區、設施配套、風貌獨特的梁平第一個小城市。

代碼

500228104:~006興平街道社區 ~007新橋街道社區 ~200屏錦村 ~201筍溝村 ~202柏樹村 ~203龍河村 ~204楠木村 ~205腰塘村 ~206橫樑村 ~207芋禾村 ~208新合村 ~209竹海村 ~210天生村 ~211明月村 ~212龍溪村 ~213七橋村 ~214和睦村 ~215萬年村 ~216湖洋村 ~217桂灣村 ~218四方村

歷史沿革

民國初置屏錦鎮,1943年改屏山鄉,1982年建屏錦鎮。1997年,面積47.7平方千米,人口3萬,轄梨子、屏錦、白果、勤勞、新和、永山、芋禾、深水、橫樑、陶堰、三台、新寨、花院、護國、楠木、柏樹、龍河、望坪、青雲、長勝、新安、筍溝、腰塘23個行政村和屏山、興平、錦水3個居委會。
2003年7月8日,撤銷屏錦、七橋兩鎮,設立屏錦鎮,管轄原屏錦、七橋兩鎮的行政區域,面積102.11平方千米,總人口6.51萬人,其中非農產業人口2.66萬人,鎮政府駐原七橋鎮政府駐地七間橋(渝府[2003]161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