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經

居士經

居士經,在舊時老北京人死了以後,誦讀的一種經文。

介紹

居士經居士經

佛教徒分為四眾。出家者兩眾:男的謂之比丘,世俗稱為和尚;女的稱比丘尼,世俗謂之尼姑。在家者兩眾:男的稱為優婆塞,意為清信士,即男居士;女的稱為。優婆夷,意為清信女,即女居士。

居士不是宗教職業者,各有其職業和謀生之道。多半是社會中、上層人士,有較高的文化水平。有的其前半生在軍政界、司法界任職,可能由於仕途坎坷,厭倦於名利爭逐,對個人以往作為亦有所反思。到了晚年,為懺悔自身的既往罪業,而皈依佛教。居士有其自由結合的團體。舊京,除西安門內有華北居士林外,還有許多小社團,謂之蓮社。例如:西板橋長春寺內有太虛蓮社;大六部口報恩寺內有清靜蓮社;崇文門外花市有妙德蓮社。居士們定期到居士林或蓮社禮佛誦經,只是自我修持,並不對外應佛事。

但是,有的居士家裡死了人,不免要請自己的道友們到家裡去誦經。或者某位居士的親戚、朋友家死了人,因家境貧寒,請蠆警和尚,於是就輾轉相托,請幾位居士來誦經(一般都是男居妻曼士當中有的交際很寬,願意弘法度亡,廣行功德,也有為道友親朋家做佛事的。基於這種需要,有的蓮社就組織了非職業性的經班。居士到民間去做佛事,完全是義務的,除了中午吃齋主一頓素齋而外,分文不取。

居士班子

喪葬禮俗喪葬禮俗

清末民初,一些滿族佛教居士,為了餾口維持生計,有的開始收費應喪家的經懺。於是也出現了趕經懺的居士班子。

居士經班外出誦經,也有佛像、佛畫、緞繡經幡、法器、法物。按照佛教規矩,居士不能披紅色金線袈裟。而只能在青袍之外搭上紫色的縵衣。居士經經壇上的正座居士,因不是正式出家人,無金剛上師資格,不能稱為放正的,而是稱為領眾的。其服亦為青袍外加披紫色縵衣。

居士經所用的薦亡文疏(表文),貼在紙活冥器上的《三寶示》、齋儀摺子上邊都不能寫大德僧眾、六合僧眾字樣,而是寫成優婆塞眾。

居士經雖然在經壇設備上不如和尚,但誦經、拜懺卻非常認真,有的和尚也有自愧不如。更由於居士是義務的客情,所以必然受到齋主的禮遇。如每次下座休息時,本家必出人道謝,免不了要下跪三叩,口稱:各位老居士們,您多慈悲啦!

除上述某些細節外,居士經從內容到形式與禪經基本上沒什,么區別。每壇照例為七位、九位、十一位、十三位不等。個別情況有用十五位者。白天經也多念誦《金剛經》。因為按佛教教義說法,居士沒有做金剛上師的資格,如果,放焰口是沒有靈感的,起不到救度冥界諸鬼的作用。所以多不放焰口。但有的卻認為,居士如果受過佛教密宗上師的灌頂注,也可以放焰口。還有的居士放焰口,請一和尚來放正,其餘隨眾者均為要圭:,?:過,這種說法、做法,在佛教界還有爭議,始終還沒有明確的譬論。如果,居士經不放焰口,就在誦罷《金剛經》,向佛交供時,再舉行一個《蒙山施食儀》就行了。

經文的誦讀

居士經居士經

《蒙山施食儀》有小焰口之稱。它的宗教意義是救度十方三世,古往今來,沉淪於地獄的孤魂餓鬼。以此功德替亡人贖罪。其程式是首先通過念誦《破獄真言》、《普召請真言》、《解冤結真言》,將沉淪於十八層地獄的戴罪之鬼召來,為他們說法、替他們懺悔。孤魂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痰。從生語意之所生,一切孤魂皆懺悔。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然後,在此發願的基礎上,通過念誦《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觀音菩薩滅業障真言》,為眾孤魂把既往罪業勾銷。再念《開咽喉真言》,把眾餓鬼如針管細的咽喉打開,使之可以進食。接著,念誦《變食真言》,領眾的居士以左手持米碟,右手按住,進行加持,使之變成無量恆河沙數之飲食,遍灑虛空界。以便讓眾鬼魂皆得飽滿,然後,接念《甘露水真言》、《一字水輪真言》、《乳海真言》,領眾的居士在甘露碗上用手指寫一個眸字,意為施了法力。這時,全體居士合掌稱念七如來吉祥名號。念至神咒加持甘露水,領眾的居士便用香菜根一彈水。普旅河沙眾孤魂,願皆飽滿舍慳貪,速脫幽冥生淨土。至此,又一彈水。皈依三寶發菩提,究竟得成無上道。功德無邊盡未來,一切孤魂同法食。至此,左、右、中共三彈。同時由一居士充作行者,從供桌上取少許食物走下月台,置於淨地。全體合念:汝等孤魂眾,我今施汝供。此食偏十方,一切孤魂共。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施食與孤魂,皆共成佛道。最後,以合誦《施無遮食真言》、《普供養真言》,宣告功德圓滿。

居士經的另一種形式是為亡人做往生普佛儀式,這往往是與出家僧人一起做。此不拘人數,男女居士均可參加,謂之隨喜功德。這種儀式多是在廟裡舉行。通常是舉《爐香乍熱》或《戒定真香》的香贊後,三稱蓮池海會佛菩薩,後即合誦《阿註:灌頂佛教名詞。本為印度古代國王即位的一種儀式,國師以四大海之水,灌於國王頭頂,表示祝福。佛教密宗仿效此法,於僧人嗣阿閣梨位時,設壇舉行灌頂儀式彌陀經》,然後轉入《大彌陀贊》,進而舉揚聖號,最後,排班到靈前(或靈位前)回向,即宣告功德圓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