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號限行評估

尾號限行評估是距離第二輪尾號限行終止期還剩一月。

基本簡介

北京市交通部門昨日(12日)訊息,近日,該部門就將發布“第二輪尾號限行評估報告”。尾號限行在京是否延續實施,該份報告將作為主要參考依據。

制訂政策

去年4月,為期半年的第一輪尾號限行行將結束時,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也曾發布一份評估報告,評價結果為“早高峰提高15.6%,晚高峰提高13.8%,交通擁堵指數從‘中度’下降到‘輕度’”,由此,從去年4月11日起,北京進入了長達一年的第二輪尾號限行期。
4月10日後,第二輪尾號限行是否會重演第一輪的場景,再次獲得延期?對此,主抓交通的副市長黃衛、市發改委主任張工此前接受採訪時,均曾被問及該問題,但均未正面回應。黃衛答覆說,“限行是否延續要聽大家意見”,“我想不會永遠限行下去”,“限行天數應該不會增多”;張工答覆稱,將“根據尾號限行時期的道路情況的評估結果,制訂下一步的政策。”
反對繼續實施呼聲較高
雖然官方未正面回應,但時下,尾號限行的去留,已成為北京市民的關注焦點。各大網站均推出民意(圖庫 論壇)調查,反對繼續實施的呼聲很高,認為“尾號限行不方便”;“治標不治本”;“效果越來越差”;“不合法”,但支持者同樣大有人在,“我有車,可我支持,400多萬輛,不限行,怎么開?”一位網民說。
而新京報網昨日調查顯示,49.18%的被調查者認為尾號限行一年來對北京擁堵緩解不明顯,21.31%的受訪者認為“完全沒用”。對於“是否贊同尾號限行繼續實施”的問題,49.18%的受訪者持反對態度,31.15%的受訪者建議最好有更便民的疏堵措施。
據市交管局最新發布的數據,截至2月28日,北京全市機動車總量已達413.4萬輛。與一年前的第一輪尾號期相比,車、路矛盾更為嚴峻,擁堵壓力加劇。
據市交通委統計,尾號限行期間,日均可消減機動車80餘萬輛。北京是否還要靠尾號限行來緩解擁堵?相隔一年,政府部門再次面臨相同問題。

限行政策褒貶不一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曾慶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尾號限行只能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臨時性措施,它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它雖然在短期內降低了出行車數量,但卻從某種程度上促使了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從而又帶來了新的問題。”
李書福的反對原因則更為直白:“如果把尾號限行作為一個長期政策那將是一場災難,許多人會買兩輛車,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汽車沒有地方停!”
那么如果限行的方法行不通,什麼辦法能解決汽車消費所帶來的交通擁堵問題?在今年的兩會中,來自汽車企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都不約而同地用“公交優先”來解答這一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對記者說:“我覺得如果把公共運輸作為一種戰略投資,加大投入的話,也許我們的汽車消費會變得更理性。”
李書福則在自己的提案中寫道:“公交優先應該是一種吸引消費者的選擇,而不是限制私人交通的棍子,發展公共運輸與發展私人交通是並行不悖的。重要的是各城市應設計出合理的交通結構和居民出行方式,給居民以出行方式的選擇權。”
2008年7月3日,北京市政府發布《關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期間對本市機動車採取臨時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通告》稱,單雙號規定首次實行的目的,是為了緩解奧運會期間北京市區內的交通擁堵狀況。這一政策的實施使奧運期間的北京交通一掃“堵城”愁雲,變得無比通暢。
隨著北京奧運會圓滿閉幕,單雙號措施隨之取消,但限行措施,讓北京市政府看到了緩解大城市交通擁堵的途徑。2008年10月13日,北京尾號限行政策在爭議中上路。
然而,該政策實施一年多以來似乎並沒有將北京市高峰路網速度提高多少,北京機動車的保有量卻越來越高。據相關數據顯示,2009年12月18日,北京機動車保有量突破了400萬輛大關,達到4001426輛,駕駛員達到567.9萬人。
400萬輛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有人做了這樣一個統計:北京二環路全長為32.7公里,雙向共6車道,如果按照一輛小汽車4.5米長來計算,二環路全排滿可容納近4.36萬輛車。同理,三環路可容納6.4萬輛車;四環路可容納約11.61萬輛車。三條環路排滿也只能容納22.39萬輛車,僅占400萬輛的5.6%。也就是說,北京市每100輛車中如果有6輛車同時上了這3條環路,3條環路就將處於癱瘓狀態。

質疑

隨著北京交通問題日益嚴重,尾號限行的效果受到越來越多公眾和汽車業內人士質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