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巨蜥

尼羅河巨蜥

尼羅河巨蜥是分布在非洲大陸的一種巨蜥,以甲殼類或貝類為食,棲息於河川及湖沼等各式各樣水域環境。生態習性:卵生,每次產卵約20~60個,常伏臥溪流旁或橫枝幹上,水性極佳,主要以青蛙、貝類或小型哺乳類為食,本種性情較為粗暴,幾乎遍布整個非洲,從雨林地帶至沙漠邊緣均有分布,喜歡在河流、湖泊及濕地附近活動繁殖方式 卵生。成體除了尾巴上的帶狀紋外全身灰黑色,體長可達2公尺,本種是非洲大陸產體型第二大的爬蟲類,僅次於尼羅鱷。

基本信息

簡介

尼羅河巨蜥尼羅河巨蜥

學名:Varanus nitoticus

中文名:尼羅河巨蜥

屬名:varanus

食性:以甲殼類或貝類為食。

分布:非洲大陸。

基本內容

尼羅河巨蜥尼羅河巨蜥

中 文 名 尼羅河巨蜥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Uroplatus phantasticus

地理分布

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棲居於河流、湖泊或濕地中。

生態習性:卵生,每次產卵約20~60個,常伏臥溪流旁或橫枝幹上,水性極佳,主要以青蛙、貝類或小型哺乳類為食,本種性情較為粗暴,幾乎遍布整個非洲,從雨林地帶至沙漠邊緣均有分布,喜歡在河流、湖泊及濕地附近活動繁殖方式 卵生。

習 性 地棲性; 池塘,溪流或河流附近。雖然性好攻擊,但若能耐心地照料,可以變得溫馴。

體形特徵 尼羅河巨蜥有較為細長的體型、鱗脊化的長尾巴及尖形的頭。幼體時腹部呈黃色,背部為黑色,背上散布著黃色班點,尾上則有黃色的帶狀紋。成體除了尾巴上的帶狀紋外全身灰黑色,體長可達2公尺,本種是非洲大陸產體型第二大的爬蟲類,僅次於尼羅鱷。本種包括兩個亞種:東非與南非指名亞種(Varanus niloticus niloticus),其前、後肢間有6~9列的斑點;市面上稱華麗尼羅巨蜥的西非亞種(Varanus niloticus ornatus),前後肢之間只有3~5列斑點

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棲居於河流、湖泊或濕地中。

生態習性:卵生,每次產卵約20~60個,常伏臥溪流旁或橫枝幹上,水性極佳,主要以青蛙、貝類或小型哺乳類為食,本種性情較為粗暴,幾乎遍布整個非洲,從雨林地帶至沙漠邊緣均有分布,喜歡在河流、湖泊及濕地附近活動

食 性 肉食性。

護 理 飼養箱:飼養箱最好是簡單和容易清潔的,尤其是用來飼養成年的. 可選用較闊而矮的飼養箱,因為它們不太喜歡向上爬 (例如:訂製木櫃,玻璃飼養箱)。墊底物木屑,樹皮 (例如:樹皮,椰殼碎),砂礫,沙 (例如:爬蟲沙,鈣沙),人造紙屑 (例如:壓縮紙粒)。活動時間:日間;12 - 14 小時直接陽光照射,或紫外光照明設備 (例如:紫外光管 5.0,強力紫外光燈)。溫濕度:溫度:30 - 32 °C -- 照點 (例如:太陽燈)27 - 28 °C -- 日間 (例如:日用藍燈)22 - 26 °C -- 夜間 (例如:夜用紅燈,紅外線發熱燈,陶瓷發熱器)。濕度:中至低。躲藏處:必需,因為它需要一個隱私的地方, 可採用人工洞穴 (例如:樹洞,發熱洞穴)等。餵飼:幼年 應該是 餵飼 昆蟲. 成年 可餵飼 齧齒動物 和 低脂肉類,間中 熟蛋 和 優質罐頭糧。餵飼密度:幼年應每天餵飼;少年每星期 3 - 5 次;成年每星期 1 - 2 次。注意 進食時不要把手移近它.另外,食物的大小不應超過頭部的三份之一。

生活形態

形態特徵:全長最大可達150公分,鼻孔渾圓,位於眼睛至吻部間。體色以暗灰或黑色為主,並有橫向的帶狀亮色斑紋。一旦長成後,斑紋會變得較不明顯。

生活習性:棲息於河川及湖沼等各式各樣水域環境,有時甚至會出現在住宅區的街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