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君

少君

少君,男,本名錢建軍,著名美籍華人作家,海外新移民作家,代表作品:《鳳凰城閒話》、《未名湖》、《懷念母親》 、《人生自白》等。

(圖)少君少君

少君,本名錢建軍,著名旅美作家,也是最早在中文網路上寫作的作家之一。曾以李遠、未名、馬奇、趙軍、程路、劍君等筆名活躍于海內外文壇,一九九八年的《世界華文文學》還將其選為年度封面人物。
少君博士曾就讀北京大學聲學物理專業,美國德州大學經濟學專業。曾任職工廠工程師、中國《經濟日報》記者、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員、美國TII公司副董事長。兼任中國廈門大學、華僑大學、南昌大學教授等職務。現任國際新移民華文作家筆會會長。
作為海外新移民作家的代表,如今退隱於美國鳳凰城,專事讀書。著有《鳳凰城閒話》、《未名湖》、《菲尼克斯閒話》 、《人生自白》、《台北素描》、《閱讀成都》等著作。其小說被認為是“一幅‘清明上河圖”般的浮雕面影”(陳瑞琳語),其散文被稱之為“一幅長天綠水、花光百里的風情畫卷”(黎陽語)。

作者簡介

少君,原名錢建軍,1960年出生於北京一軍旅之家,曾經參加過“四五運動”而受過磨難,18歲考入北京大學學習聲學物理,畢業後當過《經濟日報》記者,參加過中國政府一些重大經濟策劃與研究工作,提交過《西部發展報告》、《現代啟示錄》等研究報告。1988年赴美德州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學成後歷任美國兩所大學的研究員和美國TII公司副董事長,併兼任中國廈門大學、華僑大學、南昌大學教授等職務。
人生巔峰,四十歲盛年時,他卻突然宣告退休,專事遊歷寫作,如今退隱於美國鳳凰城。

作品簡介

 
《人生自白》

自白豐富經歷,感悟多彩人生
  《人生自白》精選了四十篇小說作品。這些小說勾勒出了十幾年來中國社會轉型期中的各種生活角色,準確生動地記錄下了這一時期內芸芸眾生的,榮辱得失,喜怒哀樂。少君以平靜和客觀的心態對待每一種生活角色的存在,他筆下的人物涉及我們生活的幾乎各個層面,有官員、學者、客居異鄉的老布爾什維克,也有在美國掌勺的留學生大廚、愛情至上的ABC、上海舞場裡的小姐、北京街頭的板兒爺、無可奈何的下崗工人,有色迷迷的導演、樂天知命的妓女、聒不知恥的記者、飛揚跋扈的倒爺,也有文物販子、歌廳老闆、安徽小保姆。多為所謂“邊緣人”和“弱勢群體”,傳達了人物既熟悉又陌生的內心世界,展示了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

(圖)少君少君

當我們巨觀地縱覽過少君的這些《人生自白》中五光十色的作品時,會覺得那其中蘊含著的飽滿的生活積澱和生命激情,實在讓人驚嘆不已。他的這些作品之所以在海內外引起強烈的反響,各家報刊紛紛轉載,令讀者歡迎的第一要素,就是作者通過這些假設的人物,把生活的原型血淋淋地剖析給我們看,其敘述語言的真實性及深刻性無不憾動人心。此外,《人生自白》的魅力還在於少君所特有的口語化的個性語言風格,這不僅拉近了文學與讀者的距離,而且使人物的風貌立刻鮮活地突現出來。使其筆下,有的人物可愛,有的人物可憐,有的人物可憎,有的人物可敬。少君用他那理性而明快率真的文字,將人生舞台上的複雜故事,縮寫在一幕慕的方尺之中,絕不絮叨,絕無拖泥,該停的時候嘎然而止,每篇的尾斷都帶給讀者一片無盡的想像的天空…………
少君的文學貢獻並不在於他提供了怎樣的宏篇巨著,也不在於他創造了怎樣複雜的人物典型,而是在他的筆下描繪了一特定時代的最豐富最廣闊的社會圖畫,他所關懷並行之筆下的芸芸眾生,為我們的時代留下了一幅“清明上河圖”般的浮雕面影………… 陳瑞琳 語(著名海外文學評論家

《鳳凰城閒話》

攜帶歷史出遊 賦新移民心曲

《鳳凰城閒話》收入少君近年來專心創作的散文24篇,每篇從七八千到一兩萬字不等,以自然之趣、人文之情、史政之理與心靈之智,構成了少君散文的獨特氣質,被評為具有“新移民心態”的美文。其中《德意志巡禮》、《網路哈佛》、《維也納交響曲》、《聚焦義大利——從米蘭到威尼斯》等盡顯世界文化歷史和少君足跡,而《台北素描》、《解讀重慶》、《雲之南》、《走近澳門》、《上海印象》、《周莊潔茹》、《山光水色武夷山》、《煙雨南京城》等則屬於回歸系列散文。
少君的散文素有“帶著歷史出遊”之稱,既不同於行走文學、文化大散文,又有別於隨思雜感、筆記小品,而是兼而有之,自成一格,具有了氣勢恢弘、境界開闊,語言優美和結構精緻等特點,加上少君本人厚重的人文積澱、多變的思緒和細膩的情感,被中國著名新生代作家黎陽稱為“一幅長天綠水、花光百里的風情畫卷”。

(圖)少君少君

少君筆下著墨最多的是城市——足之所至,筆之所至,上海、周莊、南京、澳門、台北、維也納、鳳凰城、溫哥華……他的系列回歸散文,是一個世界華文作家倚著個人才識、攜帶歷史、用一堆看似庸冗的文字展示的浩繁信息,在這些信息中,他用宏闊的視角深切地表達了一個海外新移民作家對華夏歷史文化的珍愛和渲染以及他那顆返樸歸真的心靈。值得一提的是,在《台北素描》一文中,少君以一個普通遊客的身份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全面的台北:從街道到公園,從“的哥”到市長,從吃喝到行用,一一觸摸,一一特寫——這是迄今為止向大陸讀者介紹台北最為詳盡和貼切的篇什。 與以《人生自白》為代表的以理節情,冷靜甚至是冷漠敘述方式的小說不同,少君的散文熱情而奔放,瀟灑而飄逸,字裡行間都涌動著真摯與情愫。看了《人生自白》,倍感沉悶與壓抑,因為那裡面有太多的現代化大都市的喧囂與浮躁,人生的多變與無奈,人性的裂變與人類的異化,後現代主義對物慾與本我的推崇,儘管作者只是客觀而冷靜地反映這一社會現實。但它帶給人的總是一種虛無的感覺,不知人類的精神家園究竟在何方?而少君的散文給人的只有知識的豐富、精神的愉悅、情操的陶冶、審美的享受、情感的洗禮、靈魂的升華。如果說少君的小說是一幅闊大而隨意的寫實畫,是原生態的略顯粗糙的模具,那么少君的散文則是精雕細琢的纖秀的玲瓏塔,而呈現出的則是長天綠水、花光百里的風情畫…………
總之,他讓你從東到西,從一個國度到另一個國度,從一種文明跨越到另一種文明,從一個千年跨越到另一個千年;讓你“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又似“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讓你身在濁世,而神遊八極,逍遙在長天綠水、花光百里的風情畫卷中。這畫卷,就是人類文明的畫卷;這畫卷,就是人類審美的畫卷。而少君就在這畫卷中表達著自己對歷史的洞察、對現實的憂患、對未來的執著、對人生的定力以及對整個人類文化的感悟。與余秋雨苦心孤詣的梳理和顯揚的文化苦旅不同,少君的文化旅行是超然的旅行,是瀟脫的旅行,充滿了昂揚的生機與活力,顯示出的是強者的姿態、勝者的威儀。這與他多年來受西方文明的薰陶有關,與他遊刃有餘于海內外主流社會的成功地位有關,更與他在為人處世上有強烈的積極入世的人生價值觀密不可分。“回首人生的旅程,你活得最苦最累的時候,你得到也就最多。獨自躑躅在冰冷的寒夜,夜風吹拂臉龐時會告訴你苦難是人生的美麗;徘徊在夜燈仍明的街頭,最後隱去的星星會告訴你黑暗是黎明前的美麗。為何要舉杯消愁,讓哀愁扼住快樂的通道,而不“會須一飲三百杯” 地暢快淋漓呢?為何要抽刀斷水,面對不竭的江水發出無奈的嗟嘆,而不體嘗一下“散發弄扁舟”的快意與瀟灑呢? ”(《鳳凰城閒話》)每讀此文,總會為之震撼。是的,人的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並不是所謂功成名就、無限風光的那一天,而是從悲嘆與絕望中迸發出激情,產生對人生的挑戰和對未來輝煌期盼的那些日子。人的一生中最美妙的時刻也莫過於那漂泊流浪途中的畫虹聽雨,那追尋夢想的山間路上的苦思冥想。惟其如此,我們才沒有被莫名的無益的重負困僵於死堡,才會勇敢地跋涉自然和靈魂的重重荒原………

少君的散文就是這樣,以其自身恢宏的氣勢、博大的胸懷、開闊的境界、厚重的積澱、多變的思緒、細膩的情感、精緻的結構、優美的語言,獨樹一幟,別是一家。繼其如一幅“清明上河圖”般浮雕面影的小說之後,為我們呈現了一幅長天綠水、花光百里的風情畫卷。
   ——黎陽別是一家的少君散文

《閱讀成都》

少君用“心”在行走
  閱讀成都讀這本《閱讀成都》,先聲奪人的是他那些濃彩重抹的城市評語。習慣於起點與終點飛行的少君,穿越異國他鄉儼若如履平地。面對千山萬水,他的目光總是敏銳多情,思維鏇轉,情感飛濺,他能在最短的時空里把自己善感的心匯流在他鄉豐饒的人文自然環境之中。他的城市散文,有一種特別的氣韻,不是“西洋鏡”的眼花繚亂,不是貿然的驚喜和悲嘆,而是追尋著歷史文化的腳印,應和著自己多年的心理積澱,在“老友”重逢的那般親切中徐徐前行。他的思緒,激越中飽含冷靜,卑亢無痕,超然寬懷。

(圖)少君少君

《閱讀成都》中的《人間天堂溫哥華》,楓葉山水的感嘆之中充溢的是對“人”的熱愛;《文學的亞特蘭大》,情之所至,滿懷的是生命的感激;《德意志巡禮》,娓娓傾訴的是對歐陸文化的眷戀。迷戀他筆下的《維也納交響曲》:“是小約翰施特勞斯?還是舒伯特?在第X杯酒下肚後,頭重腳輕的我突然聽出整晚在飯店裡迴響的竟是那個曾為中國古代大詩人李白的詩譜過曲的大音樂家──馬勒的交響曲《大地之歌》的最後樂章……”。
《閱讀成都》中許多最新的文字是少君近年來漫遊在神州大地的心靈驛站。這些歌詠故土故人的篇章,飽含著少君在浪跡海外多年重新回歸家國的深切情懷。他的神州行旅,完全超越了一般的文化遊覽,而是以一個遠道歸來的“浪子”之心,貼近大江南北的青山綠水,滄桑過後,再來吸吮母國文化那豐盛的乳汁。很少有一個海外的作家能像少君這樣如此深情地擁抱故土,擁抱那時空濾過的距離,擁抱自己重現的縷縷舊夢。

此外,少君的城市散文,滲透著一股中國傳統士大夫的脈脈溫情,他是那樣迷戀於古典詩話的意境神韻,字裡行間還流溢著一種傲遊天下的俠風義膽。他喜歡浪漫,那是一種真男人的浪漫,無羈中透出真率,隨意中閃爍著飄逸靈動的智悟。他起筆開闊,立意超越,“乘興而去,盡興而返”,用筆營造出自己獨具的藝術魅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