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飛俠彼得·潘[英國劇作家詹姆斯·巴里著圖書]

小飛俠彼得·潘[英國劇作家詹姆斯·巴里著圖書]

《小飛俠彼得·潘》是由(英)詹姆斯·巴里著作,李欣人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於2009年3月1日出版的書籍。它是傑姆·巴里最著名的一部童話劇。一天晚上,彼得·潘來到小姑娘溫迪家,教溫迪和她的兩個弟弟在空中飛,並把他們帶到了虛無島。他們一到島上,歷險就連連不斷。他們遇到了印第安人、海盜、美人魚。由於海盜胡克作惡多端,戰爭不斷爆發,海島無寧靜之日。但儘管不幸事件接踵而至,彼得·潘卻總能大顯身手,想出巧計搭救出夥伴們。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詹姆斯·巴里詹姆斯·巴里

詹姆斯·巴里(James M. Barrie,1860-1937),英國小說家、劇作家。他生於英國東部蘇格蘭(現安格斯郡)農村一個織布工人之家。自幼酷愛讀書寫作。1882年在愛丁堡大學畢業後,在諾丁從事新聞工作兩年。1885年(此時他已25歲),他移居倫敦,當自由投稿的新聞記者,開始創作反映蘇格蘭人生活的小說和劇本。1919-1922年任聖安德魯斯大學校長。1928年當選為英國作家協會主席。1930-1937年受聘為愛丁堡大學名譽校長。他的小說屬於“菜園派”,擅長以幽默和溫情的筆調描述蘇格蘭農村的風土人情。最著名的是幻想劇《彼得·潘》(1904),另外尚有社會喜劇和熔幻想劇與社會喜劇於一爐的劇作多種。

劇情介紹

這是一個小女孩的冒險故事,生活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女孩溫蒂(雷切爾·霍伍德飾),出生在壓抑的環境中,還整天被一個呆板頑固的父親,扼殺她童年的快樂和夢想。溫蒂的好朋友約翰和麥可,也遭受著同樣的痛苦,他們夢想著有一天,能夠學會在天上飛,這樣他們就可以飛離令他們討厭的家了。

終於有一個黑暗的夜晚,長著乳牙的小飛俠彼得·潘(傑里米·森普特飾),飛到了他們的窗前,說要教會他們飛翔,帶他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溫蒂、約翰和麥可都高興極了,於是,他們很快就跟著小飛俠學會了飛,而且飛到了一個美麗的海島——夢幻島

原來,小飛俠是夢幻島上永遠也長不大的調皮小孩,他和仙子一起生活在這個島上,但兩個人覺得多少有點寂寞,於是就請來了溫蒂他們三個夢想飛的人類小孩。

飛到夢幻島,溫蒂立刻被這個美麗而神秘的海島吸引住了,這裡有茂密的叢林、高大的樹木,還有野蠻的印第安人,以及橫行附近海面的壞蛋海盜。小飛俠帶著溫蒂他們找到了六、七個隱蔽的樹洞,這就是他們在夢幻島上的家,平時他們在海盜的深處探險,晚上累了就回到樹洞休息遊戲。

溫蒂、約翰和米高本來可以在夢幻島開心地嬉戲玩樂,和小飛俠與小仙女兩位神秘朋友快樂的生活,優哉游哉,豈料,無惡不作的海盜鐵鉤船長(詹森·艾薩克飾)帶著他的一幫海盜前來大肆破壞。勇敢的小飛俠,這次要營救他的好朋友離開夢幻島,為此他要與鐵鉤船長展開一輪激戰……

作品賞析

作品主題

彼得·潘彼得·潘

《彼得·潘》是一部幻想童話,故事主要發生的地點永無島,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一個幻境,彼得·潘會飛,而且永遠長不大,還有小仙女叮叮鈴,這些都體現著這部童話的幻想性。當然這部童話也有真實的人,比如說溫迪和她弟弟們,而溫迪們是被彼得·潘描述的永無島吸引。而溫迪是主動要求彼得·潘帶他們進人永無島的。就在一個黑暗的夜晚,一個會飛的男孩彼得·潘飛到了他們的窗前,說要教會他們飛翔,帶他們去一個充滿冒險的地方。溫迪、約翰和米高高興極了,於是,他們很快就跟著彼得·潘學會了飛,而且飛到了一個美麗的海島—水無島。溫迪有些關於成長的困惑,在永無島上經歷各種冒險的同時漸漸明白什麼是愛情友情親情,漸漸明白成長的意義。當然還有不願長大的彼得·潘,雖然彼得最後沒有長大,但是在經歷了和溫迪的種種冒險之後他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其實已經有所成長。

但人永遠拒絕不了長大。當你不是一個孩子時,你就會失去了你的想像力,你的身軀會變得日益沉重,一些美好單純的東西會漸漸被忘卻,只剩下世俗的紛擾。永遠不要長大,這是一個孩子童話般的夢想。每一個孩提時擁抱過童話的人心底都曾存在過一個彼得·潘,可是他最終會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從你的心中淡去,小說體現了成長的無奈和一種人生的必然。

胡克作為永無島上的海盜頭,是以面目可憎、殘酷無情的形象出現在孩子們面前的。他總是千方百計地和彼得·潘及孩子們作對,對待孩子們和他的手下心狠手辣。但就是這樣一個海盜頭,卻在舉止上帶著貴族氣質,並且總是努力保持良好的風度。“無論他有多么墮落,總是熱衷於良好的風度”,“他有時會反省自己的行為:一心想著保持良好的風度,這不是有失風度嗎?”而這樣的反省讓他肝腸寸斷。他的這一行為來自於學校的良好傳統與曾經的童年時代。從中可以清楚地反映出胡克的人生軌跡:小時候,他也曾是聽話的孩子,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他的鞋子、背心、領帶和襪子總是穿戴得整整齊齊,對揚帆遠航充滿了期待。但長大之後,由於受到野心的蠱惑,一步步地墮落成了海盜。在他預感到自己的死期臨近時,對自己說過這樣的話:“要是胡克的野心小一點,就好了。”這是一個迷失的成人的真心懺悔。而他對良好風度的執著也告訴讀者:他的內心深處還存留著童年的美好,而這份美好所散發的光亮能夠給他黑暗的海盜生活帶來一絲希望和幻想。努力保持良好的風度,這是唯一能夠喚起他人性中殘存的善良,給他帶來精神安慰的東西。

《彼得·潘》這部作品事實上是成人懷戀美好童年的一個神話。一方面,它用生動、明快的筆法描述了一個至真至純的兒童世界,讓人看到了處於人生源頭的童年是人類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個階段。另一方面,作者又滿懷遺憾和無奈地暗示:童年雖美好,卻無法挽留,人終究要長大步入墮落的成人世界。從童年到成年的轉變,人類不僅失掉了童年和童真,同時也是個性受到壓抑和人性被扭曲的過程。而彼得·潘的存在,說明人類有著周而復始、永存不滅的童年和童心,這份童心讓人們心曠神怡、遐思無限,忘卻成人世界的喧囂浮華,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藝術特色

在作品中,有四組意象群是值得加倍注意的:

第一是美麗的小仙人。經常伴隨著彼得·潘的丁零小鈴兒就是其中一個。作者告訴我們:“仙女的壽命都是很短的。不過她們的身體很小,短短的生命在她們來說卻感到很長很長。”這不是貝洛或格林童話中的傳統的仙女形象,而是長得極其小巧的、充滿世俗小女孩的孩子脾氣的小精靈,說話有如叮叮咚咚的音樂,一刻也不停地滿天亂飛。

第二是小孩子們的學飛。孩子很容易飛起來,只要彼得降臨後,稍一指點就行了。他們先在家裡團團轉地學飛,不久就能飛出窗去,飛越大海和藍天,誰也不能阻擋他們了。不僅達林先生家的三個孩子如此,據說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溫迪長大以後,溫迪的女兒珍妮果然一遇到彼得·潘,很快就學會了飛翔。

第三組意象,就是作品中大部分故事所發生的所在地——夢幻島。這是一個神秘的環境,是孩子們幻想成真的地方,就像當年卡洛爾筆下的“奇境”一樣。對於島上的一切,作者都是寫得一本正經,言之鑿鑿,好像真的在發生一樣;但這種一本正經又帶著明顯的兒童心態和口吻,因此就特別耐人尋味。

第四組意象,就是那神奇男孩彼得·潘本人。彼得·潘首先是活在兒童們的心裡,也部分地殘留在成人們的童年記憶里。作者在故事開始後不久就告訴我們:達林夫人在整理孩子們心事的時候,發現他們的心裡到處都塗滿“彼得”這個奇怪的名字,從字跡上不難感覺到這個彼得很有點兒淘氣勁。

《彼得·潘》是一部水平很高的“意象小說”,其中鋪滿了撲朔迷離、似幻似真的意象,初看似覺不可能發生,細想想卻都有它的心理依據。成人在審美過程中,更側重於這些意象的“意”,由此帶來無窮的回味和思索;兒童則專注於意象的“象”,他們用不到“意”的點撥和暗示,他們的心靈與作品中的奇妙形象是息息相通的。在審美中,兒童們的“激情的宣洩”與“心靈的補償”,在性質上與讀《愛麗絲夢遊仙境》時相似,在程度上則要強烈得多了。因為這部作品畢竟帶有了更多的現代感

有聲作品

《小飛俠彼得·潘》正版有聲作品

語言:中文(國語)

章節:8章節(總時長01小時56分鐘)

發布時間:2012年10月17日

作品狀態:完本

作品類別:有聲讀物

作品提供:東方視角

作者:詹姆斯·巴里

導演:劉艷麗

主播:艾麗

演播:劉興岳、劉鑫、艾威、虞筱梓

圖書介紹

小飛俠彼得潘小飛俠彼得潘

作者:(英)巴里

ISBN:10位[7534638836]13位[9787534638831]

出版社: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

定價:¥10.00元

圖書目錄

第一章彼得·潘衝進來了

第二章影子

第三章走啦,走啦!

第四章飛行

第五章到達了真正的永無島

第六章小房子

第七章地下的家

第八章美人魚的礁湖

第九章永無島

第十章快樂家庭

第十一章溫迪的故事

第十二章孩子們被抓走了

第十三章你相信有仙子嗎

第十四章海盜船

第十五章與胡克決戰

第十六章回家

第十七章溫迪長大了

內容提要

精緻小開本,生動大彩圖,經典名著彩圖本,最適合國小生閱讀的名著繪本。名著早早讀叢書具有幽默趣味、心靈感動、人生智慧等多種內涵,能激發起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能激發起孩子們感受人生世界的欲望,能滿足他們與生俱來的美好幻想,能給孩子們以文學的陶冶和知識的啟蒙。本書為叢書之一,是一部妙趣橫生的童話小說。本書是注音版,並配有充滿童趣的彩色圖片,在這裡,思想和文字變得輕鬆親切,文化的力量和圖畫的色彩一起流淌,願它們賦予孩子們精神生命,帶給孩子們快樂、勇氣、真誠、友愛以及善良和美好。

書摘

作品的導火線是因為溫迪媽媽的姑媽說溫迪已經長大了,該要學習大人的事情了,於是溫迪便自己杜撰出來一個彼得潘的故事,彼得潘是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化身,而船長是成人世界邪惡的一面。因為主人公溫迪時時處在要長大與不長大之間的矛盾當中,所以故事中間才出現了與彼得潘的誤會,裡面的故事都是溫迪虛構出來的,後來溫迪回來了做了媽媽,但是,她還保留著對童真的信賴,作者無非是想告訴讀者,即使長大是不可避免,但是我們仍然要相信,純真。

序言

幾年前,應朋友之邀翻譯本書,英文原名《PeterPan》,有譯作《小飛人彼得潘》、《彼得潘》、《彼得·潘》或《飛向夢幻島》的等等,為形象起見,我們為這個譯本取名《小飛俠彼得潘》。

這次再版前,應編輯的要求寫一個序。譯者為此查看了一些資料:原著被世界著名網上書店美國亞馬遜書店評為1900年-1950年25本最佳兒童圖書之一,名列第四;根據此書改編的電影版本就有3個……以前看過這本名著的英文版,但是從來沒有想過會有機會動手把它譯成中文。當時並不知道梁實秋先生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就曾經翻譯過此書,如果知道大概不敢班門弄斧。

看到梁先生在再版時的序言倒有不少同感:“我太喜歡這部小說,於是就譯了出來。把書譯了一遍,比抄一遍更能使人深入了解並且欣賞它。我譯這部小說,心情非常愉快。”他還描述了觀看這場戲的場面和感受:“《潘彼得》(即本書)在新月書店出版後,某月日上海北四川路一小劇院……上演英文原劇《潘彼得》,我欣然往。觀眾爆滿,大半是十歲左右的兒童,中外皆有。第一幕演出彼得和文黛(即本書中溫迪)、約翰、麥可,三個孩子在室內起舞,輕靈曼妙的在空中盤鏇數匝,然後穿窗而去,明知那是舞台的特技,利用鋼絲和燈光幻成飛人的景象,但是不能不令人嘆賞叫絕。果然,觀眾的主體孩子們紛紛起立鼓掌,銳聲尖叫,歡喜若狂。台上台下打成一片,我側身其間,渾然忘記自己已經不是一個孩子,好像我又回到天真無邪的兒童世界裡去了。其後幾幕,如永無鄉(即本書中永無島)的小屋,如紅人與海盜的大戰,也都引人入勝。孩子們哪有不想飛的,哪有不想到荒漠野外去探險的,哪有不盼著拿槍弄棒和壞人打鬥一場的?我看完了這場戲回家,一路上心裡縈念的是潘彼得,好幾天不能忘的景象就是潘彼得。那時候我不滿三十歲,好像深感到青春不再的哀傷。潘彼得曾對海盜霍克說:‘我是青春,我是永恆!’然而,潘彼得,你離我越來越遠了!”葉公超在為梁啓超譯作的序言中寫道“我相信看完了本書的人,都不免盼望有看原戲的機會;同時看過原戲的人也應當一讀這本故事,使得先前印象更加深刻一層。潘彼得可說是……一種大貢獻:這劇的目的是要表現宇宙間那種永在的兒童精神;所以潘彼得就是‘永恆’的象徵;他重新提醒我們,這世間的主人是青春的大地和兒童的幻夢。”

《小飛俠彼得潘》英文原著的作者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詹姆斯·巴里(J.M.Barrie,1860年-1937年)。他生於英國東部蘇格蘭奇瑞謬耳(現安格斯郡)農村一個織布工人之家。自幼酷愛讀書寫作。1882年在愛丁堡大學畢業後,在諾丁山從事新聞工作。1885年他移居倫敦,當自由投稿的新聞記者,開始創作反映蘇格蘭人生活的小說和劇本。1919年-1922年任聖安德魯斯大學校長。1928年當選為英國作家協會主席。1930年-1937年受聘為愛丁堡大學名譽校長。他擅長以幽默和溫情的筆調描述蘇格蘭農村的風土人情。他一生為孩子們寫了許多童話故事和童話劇,而《小飛俠彼得潘》則是他的代表作,其影響也最大。《小飛俠彼得潘》童話劇1904年第一次在倫敦公演後,在觀眾中引起很大轟動。後來,它被改為童話故事,並被譯成多種文字傳到國外。以彼得潘故事為內容的連環畫、紀念冊、版畫、郵票等風行歐美各國。自從《小飛俠彼得潘》被搬上銀幕,每年聖誕節,西方各國都在電視上播放這個節目,作為獻給孩子們的禮物。

詹姆斯·巴里曾經說過,如果他的身材高一些他也許就不會選擇寫作為生。他身高5.1英尺(147厘米)。因此他似乎更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他在1894年和一個女演員結婚。1910年婚姻破裂。沒有兒女的巴里,對他身邊的小孩兒特別眷愛。1897年認識了戴維思一家後,他跟這家的小孩兒結上了不解之緣。10年後,這家的男女主人相繼去世,巴里收養了他們的5個孩子。他聲稱,《小飛俠彼得潘》故事中的人物原型就是這5個孩子。《小飛俠彼得潘》在倫敦公演時,他還發給了這幾個孩子每人5便士稿費呢。巴里1937年去世。他沒有像其他文學巨匠一樣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而是根據他的要求安葬在他的故鄉。巴里去世前,將《小飛俠彼得潘》的出版版稅的永久所有權贈給倫敦的大歐蒙德街兒童醫院。

《小飛俠彼得潘》是巴里送給那些充滿幻想的孩子的禮物,同時也送給那些懷念失去童真年華的成年人的。

媒體推薦

書評

所有的孩子都要長大,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彼得潘。這個頑皮、淘氣、會飛翔、勇敢、有紳士風度、又有些傲氣的小男孩,從一誕生就迷倒了許多大人和孩子。似乎每一個人在孩提時代,都會認識這樣一個精靈。——《紅泥巴網站》薦評

百年歷程

190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巴里創作兒童劇《小飛俠彼得·潘》;

1911年,巴里將劇本改寫成童話出版;

1953年,《小飛俠彼得·潘》被改編成卡通片,從此成為西方聖誕節必備的兒童電視節目

1953年,《小飛俠彼得·潘》被改編成動畫電影《小飛俠》;

1992年,美國好萊塢著名導演皮爾伯格指導的電影《鐵鉤船長》在全球上映;

2002年,好萊塢以巴里生平為素材的電影《重返夢幻島》;

2003年,電影版《小飛俠彼得潘》上映;

2004年,好萊塢拍攝電影《尋找夢幻島》

2006年,《小飛俠彼得潘》終結版《重返夢幻島》問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