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紫莖苦丁皇

冬青科苦丁茶稱為大葉苦丁茶,葉片粗糙,口感差,經濟價值不高。 小葉紫莖苦丁皇,屬木樨科粗壯女貞目的一個分支,葉片小而細密,清明前生長出的嫩芽葉莖呈紫紅色,傳說是被茶女阿香的鮮血染紅的。 有著百年以上樹齡的野生小葉紫莖苦丁皇種群,就分布在雲貴高原東經102-105度,北緯25-28度之間的狹小區域。

小葉紫莖苦丁皇——來自雲貴高原1700米海拔之上的百草之王

只在北緯25-28度/海拔1700米雲霧繚繞處生長,富含苦丁皂甙、胺基酸、多酚類、黃酮類等200多種成分,最符合都市人群養生保健需求的無污染原生態植物精華.

苦丁茶是我國一種傳統藥用茶,民間使用歷史悠久。最早見於東漢時期的《桐君錄》。苦丁茶之名首見於《本經逢原》。苦丁茶是我國南方各民族常飲用的一類茶,可清熱解毒,消渴化食,解酒解膩,並有活血化瘀,清肝明目等功效。

一直以來,苦丁茶都被誤解為某種特定的植物,其實這是天大的謬誤。苦丁茶並不是唯一一種植物的專用名稱,而是數十種葉片帶苦味的可製成茶葉飲用的眾多植物統稱,只要葉片帶苦味的茶,都可以稱為苦丁茶。苦丁茶大體可以分為木樨科、冬青科和騰黃科三種,在市場上能見到的木樨科和冬青科兩類,其區別在於葉片的大小和粗細。冬青科苦丁茶稱為大葉苦丁茶,葉片粗糙,口感差,經濟價值不高。木樨科粗壯女貞目苦丁茶稱為小葉苦丁茶,葉片細膩,口感較好,品質極佳,富含苦丁皂甙、胺基酸、維生素C、多酚類、黃酮類、咖啡鹼、蛋白質等200多種成分。在這其中,最為珍稀、藥用價值最高的當屬分布在四川、雲南、貴州等西南高海拔地區的小葉紫莖苦丁皇,被譽為“百草之王”。

小葉紫莖苦丁皇,屬木樨科粗壯女貞目的一個分支,葉片小而細密,清明前生長出的嫩芽葉莖呈紫紅色,傳說是被茶女阿香的鮮血染紅的。古時候有一個名叫阿香的茶女,因為長得美貌,當地官府欲將其選進宮中,但阿香死活不肯,被送進宮那天,她趁人不備,跳崖而死,鮮血濺到一株樹下,浸透了樹根,長出的葉片遂從綠色變成紫紅色,人們為了懷念這位堅貞的茶女,將此樹命名為紫莖女貞,人們驚奇地發現,用這株樹上採摘下的葉子泡水喝,茶味很純,甜中有香;茶色色澤清澈黃色,明亮;嫩葉可以直接吃,味道先苦後甜,而且嘴裡清涼,非常舒服,可以降暑。飲用具有口感獨特,生津止渴、消食提神、清火解毒等功效。後來人們把這種苦丁茶稱為苦丁皇。

有著百年以上樹齡的野生小葉紫莖苦丁皇種群,就分布在雲貴高原東經102-105度,北緯25-28度之間的狹小區域。這裡相對高差達3000多米,立體氣候突出,生物多樣性明顯。由於水平位置和垂直高度的差異,具有亞熱帶與溫帶共存的高原季風立體氣候特點。

小葉紫莖苦丁皇屬亞熱帶植物,對溫度反應很敏感,當氣溫低於攝氏10度的時候,其地表部分便停止生長,進入冬眠或半冬眠狀態,如果溫度低於0度,就有凍死的危險。小葉紫莖苦丁皇喜濕怕澇,不耐乾旱,在陰涼的環境中生長得很快,儘管在潮濕的環境下生長相對較快,但一旦被水連續浸泡達一星期以上,則有生命之虞,因此,小葉紫莖苦丁皇只能生長在雲貴高原海拔1700米左右的背陰山間。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繚繞,溫差大,無霜期長,土壤微酸,是小葉紫莖苦丁皇生長最適宜的地區。研究發現,正是由於雲貴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等因素,使得這裡生長的原生態小葉紫莖苦丁皇茶具有其獨特的活性成分和較高的藥用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