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真菌蚋

小真菌蚋

小真菌蚋(學名:Arachnocampa luminosa),雙翅目(Diptera)蕈蚊科(Mycetophilidae) 真菌蚋蚊,是紐西蘭的特有物種,身體能發出醒目的螢光,成蟲外形象一隻大型蚊子。它們幼蟲階段能自行在洞頂部垂絲築巢,並依靠獨特的自身螢光誘惑其他昆蟲前來,利用垂絲的粘液將其捕食。

基本信息

形態描述

小真菌蚋的昆蟲的幼蟲,長30-40毫米,尾部會發光,其螢光隨著年齡增大和飢餓程度的增加會變得愈加明亮。成蟲外形象一隻大型蚊子,壽命只有短短的72個小時,它有翅膀卻沒有嘴巴,無法進食。

生活習性

小真菌蚋幼蟲四處活動。它們把一條條絲線固定在岩石上,然後慢慢沿著絲線組成的網路,一點一點地在洞頂上移動。每到一個新位置,幼蟲就會產絲,讓絲線倒垂下去。從口中吐出一段絲線後,幼蟲就會把一滴黏液加到絲線上去。經過不斷重複,最終編成一根“釣魚線”。而到最後,一根絲線能達到一米長。在一平方米的洞穴頂部有數百條幼蟲。它們都在努力工作,產出一條條絲線。吐出的絲線越多,捕到獵物的可能性就越大。
有蟲子被粘住時,震動沿著絲線傳來,小真菌蚋幼蟲覺察到了獵物的掙扎。它就會把"燈"熄滅。然後它費力地來到發出震動的絲線旁邊,把線拖上來,將吊在絲線上的獵物連同絲線都一起吃掉。

生長繁殖

小真菌蚋生命周期只有一年。蟲卵經三個星期孵化出幼蟲,幼蟲經9個月結繭成蛹,蛹化作成蟲,成蟲沒有嘴巴無法進食,它只為了交配和產卵,直至筋疲力盡。臨死前它們會用盡最後的一點力氣撞向幼蟲的絲網,捨身給自己的後代作為食物。

物種分布

小真菌蚋是紐西蘭的特有物種。

動物景觀

洞穴洞穴
在紐西蘭北部的一座島上的一個叫WaitomoGlowwormCave的洞穴,因為這種蚋而聞名於世。在漆黑洞穴中飛舞的成千上萬隻螢火蟲,猶如夜空中閃耀的繁星。據悉,這處石灰岩洞穴已經有3000萬年曆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