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組

sp.、Sin sp.、Mon sp.、Yunn

命名

錢方、周國興等1991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雲南元謀盆地西北物茂地區凹鮓鄉竹棚村西約1km處的豹子洞箐,和小河村北約1km處的蝴蝶梁子。

沿革

命名的小河組是指出露於物茂地區一套含人猿超科化石的河湖相沉積,時代為上新世。江能人(1986)、張興永等(1987)曾認為在豹子洞箐出露的這套地層的時代為晚上新世晚期或早更新世,相當於元謀組底部至沙溝組頂部。同時,張興永和林一璞等(1987)將小河村蝴蝶梁子一套含人猿超科化石的沉積置於晚上新世早期,認為可與沙溝組下部對比。錢方、周國興等(1991)依據哺乳動物化石和古地磁認為竹棚村的豹子洞箐和小河村的蝴蝶梁子含人猿超科化石的層位相當,時代相同,早於沙溝組和元謀組,並取名小河組。

特徵

主要由棕紅或紫紅及黃色粘土、亞粘土、粉砂和細砂組成,夾薄層的淺黃色至黃色細砂和礫石。與下伏白堊紀紫紅色細砂岩或花崗岩呈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更新世紅色土為假整合接觸。厚達80m。含人猿超科、哺乳類和孢粉等化石。發現的哺乳類計40餘種,主要類型有Laccopithecus sp.、Sinoadapis sp.、Monosaulax sp.、Sciurotamis sp.、 Stegolophodon banguoensis、Stegotetrabelodon primitium、Hipparionplatyodus、Chilotheriumyunnanensis、Potamochoerus sp.、Yunnantherium sp.、 Dorcabune sp.以及食肉類等。孢粉貧乏單調,主要為松、柏科;櫟、樺、榿木;草本以藜、蒿和豆科為主。其時代晚於中新世祿豐動物群,早於晚上新世沙溝動物群。經古地磁測定,它為吉爾伯特負向期,年代距今4~5Ma,屬早上新統。本組主要分布於元謀盆地北部班果雷老和物茂地區。在北端芝麻也有出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