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河林場

小木河林場隸屬於虎林市林業局,始建於1972年,林場以丘陵漫崗地為主,平均海拔高度130米,最高峰為燒炭山,海拔223米,全年平均氣溫2.3℃。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林場位於虎林市東北部,場址距市區95公里,隸屬於虎林市林業局,地理坐標為東經133°31′——133°47′,北緯46°10′——46°17′。東臨烏蘇里江,西靠西北河、虎饒公路,南以阿布沁河為界與珍寶島鄉毗鄰,北隔三小公路和兩西公路與東方紅林業局接壤。行政區域屬珍寶島鄉境內。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以丘陵漫崗地為主,集中分布在北部淺山區,山勢平緩,平均海拔高度130米,最高峰為燒炭山,海拔223米,大部分坡度在6—10度。南部為沼澤平原,海拔一般在55米。
水系:境內河流密集,水源充沛,有小木河、阿布沁河、西北河由西北向東南流入烏蘇里江。施業區南部及烏蘇里江西側為廣闊的低洼泡澤地帶,約占總面積47%以上。
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嚴寒乾燥,夏季短促、溫熱多雨,春季多風、易旱易澇,秋季多雨、降溫迅速。全年平均氣溫2.3℃,無霜期120天,結冰期長達5個多月,降水量590毫米,日照時數2467小時,平均積溫2100℃。
土壤:分6個土類,17個亞類。土壤分布隨海拔高度不同呈有規律變化。海拔60米以下的低洼地到河岸平坦地分布的土壤依次為沼澤土、草甸土、草甸暗棕壤、潛育暗棕壤、白漿土;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地分布的土壤為暗棕壤、白漿化暗棕壤及典型暗棕壤。
植被:屬完達山植物區系。主要喬木樹種有柞樹、椴樹、楊樹、柳樹、白樺、黑樺、楓樺、榆樹、色木、水曲柳、胡桃楸、黃波蘿、紅松、落葉松、樟子松等,亞喬木、灌木有榛子、胡枝子、忍冬、暴馬子等,草本植物有小葉樟、塔頭苔草、蘆葦等。其中,中草藥有刺五加、桔梗、龍丹草等;山野菜有薇菜、蕨菜、刺嫩芽、黃花菜等;菌類有松蘑、榛蘑、木耳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黃鼬、猞猁、熊、野獵、狍子、野兔、松鼠等。
社會經濟情況
林場始建於1972年,總人口128人,其中職工49人,幹部7人,工程技術人員3人。建有木材加工廠、多種經營基地。2002年4月省政府批建珍寶島濕地自然保護區。固定資產52萬元,年產值163萬元,利潤15萬元。境內有虎饒公路、三小公路和兩西公路貫通,交通便利。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15973公頃,林業用地面積15068公頃。其中有林地5458公頃,灌木林地770公頃,未成林造林地179公頃,無林地8861公頃。森林總蓄積26.5萬立方米。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5160公頃,總蓄積24萬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94.5%和90.6%。主要林分類型有柞木林面積1671公頃,蓄積8.2萬立方米;山楊、白樺林面積2816公頃,蓄積14.6萬立方米;軟闊混交林面積428公頃,蓄積0.9萬立方米。人工林面積298公頃,蓄積2.5萬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5.5%和9.4%。主要林分類型有落葉松純林面積242公頃,蓄積2.2萬立方米;紅松純林面積41公頃,蓄積0.2萬立方米;樟子松純林面積15公頃,蓄積0.1萬立方米。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總面積13147公頃,占林業用地的87.3%。其中區劃重點公益林面積10686公頃,占林業用地70.9%;區劃一般生態林面積2461公頃,占林業用地16.4%。區劃商品林總面積1921公頃,占林業用地12.7%。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自1972年建場以來,累計為國家生產商品材6.7萬立方米,年生產木材500立方米;更新造林面積298公頃。
木材加工廠年產地板塊700立方米,建材300立方米,年創利潤15萬元。
農業基地700公頃,其中水田130公頃,旱田570公頃,年產水稻90萬公斤,大豆80萬公斤;養豬50頭,養羊100頭,養魚2萬尾。年創利潤80餘萬元。
林場有各類磚木結構公用、民用建築4000平方米,安裝了閉路電視、電腦、電話等設施,對場區、家屬區綠化每年投入2萬多元。
發展方向
一是把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經營,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把以發展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商品林,提高林地生產力,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二是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積極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培育中藥材、經濟作物、食用菌、養殖林蛙等項目。
發展項目
加速旱改水和種植經濟作物步伐,3年內調整到50%。依託豐富的山野菜(薇菜、蕨菜等)資源,興建綠色食品山野菜加工廠。加快珍寶島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水濕地的生態效益。
林場場長:王振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