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街道辦事處

小市街道辦事處

是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的一個基層行政單位。位於南京市下關區東部,與南京火車站,南京長途汽車總站相鄰,與正在蓬勃興起的南京第三商圈相伴。地域面積4.9平方公里,下轄10個社區居委會,企(事業)單位400餘家,大中國小及職技校14所,駐區部隊8家。轄區常駐戶籍人口6萬餘人,流動人口近3萬人。現辦事處地址位於南京市下關區黃家圩路36號。

街道簡介

小市街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區的東部,區政府駐地。與南京火車站,南京長途汽車總站相鄰,與正在蓬

街道一角街道一角
勃興起的南京第三商圈相伴。有沱江大橋與江陽區相連。地域面積4.9平方公里,下轄10個社區居委會。1950年為瀘州市第一區,1952年改第二區,1954年復第一區,1956年更名小市鎮,1986年置小市街道。1997年,面積1.5平方千米,人口3.5萬,轄小街子、中碼頭、余公街、綾子街、新街子、半邊街、群紅街、寶連街、什字頭、下大街、中大街、伍復街、上碼頭、下合道街、杜家街、上大街、五峰村、上花園18個居委會。 2002年,面積1.5平方千米,轄5個社區,36個居民小組,年末總人口27126人。 2003年,面積1.5平方千米,轄5個社區,36個居民小組。年末總人口27402人。2011年面積4.9平方公里,下轄10個社區居委會,企(事業)單位400餘家,大中國小及職技校14所,駐區部隊8家。轄區常駐戶籍人口6萬餘人,流動人口近3萬人。現辦事處地址位於南京市下關區黃家圩路36號。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街道”、區“處置邪教工作先進集體”,2005-2007年街道司法所被市授予“市先進司法所”。

街道管理

為應對老舊小區管理難問題,小市街道創新思路、深入實踐,探索了一些新辦法:一是推進小區成立業主委員

小區綠化小區綠化
會。為能從根本上解決小市新村42號大院、和燕園小區等長期存在的問題和矛盾,街道經過調查摸底、宣傳發動和精心籌備,正式啟動了兩個小區業委會的成立工作。二是開展託管老舊小區化糞池及下水道清理工作。一季度以來,共為居民清理化糞池和下水道153處,得到了廣大居民民眾的好評。同時,針對部分老舊小區規劃不合理,公共配套不完備,道路管網老化失修等情況,街道還將繼續加大投入力度,逐步予以解決。三是加強汽輪七村託管小區物業服務,積極推行社區管理委員會與小區業委會聯合管理小區物業的新模式,投入專項資金用於小區綠化和美化。下一步,將安裝門衛電動起落護欄和小區技防攝像探頭,不斷提高小區物業管理的水平。街道及時調處社會矛盾糾紛27起,各級調委會調處民間糾紛1000餘起,調處率達98%,成功率達90%以上,沒有發生1起因調處不當而引發非正常死亡或“民轉刑”案件,沒有發生到省市集體上訪和進京非正常上訪被中央和省市有關部門通報批評的。特別是實現了“十七”大和今年“兩會”期間地區零上訪,成績受到市區的充分肯定。地區社會治安形勢通過抓平安建設,案發率得到有效控制,惡性案件明顯減少,上月的公眾安全感民眾滿意度測評指數顯示明顯提高。

街道工作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街道工委、辦事處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地區“三個文明”建設整體

體育工作先進社區體育工作先進社區
水平逐年提升。社區黨建、社區服務、社區穩定、社區文體、社會保障、城市管理及軍民共建等工作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南京市首批社區黨委――河路道社區黨委對退休黨員“街企共管”的做法曾受到各級領導的肯定。東井亭社區設立黨員議事園,開展社區聽證活動,受到在寧媒體及中央媒體的關注,為社區民主自治拓展了平台。街道工委、辦事處堅持創新發展,有力促進了地區三個文明建設,有效保障了地區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先後榮獲:全國示範科普畫廊、江蘇省先進基層黨校、科普宣傳先進集體、婦女維權工作先進集體、青年文明社區、體育工作先進社區;南京市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社區建設示範街道、文明社區、市容衛生優勝街道、安全文明街道、人民滿意政法單位、基層信訪工作先進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環境保護先進單位等200餘項榮譽。街道雙擁工作連續六屆被南京市評為"雙擁模範街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